這兩天看到,中美經貿談判在吉隆坡上演了一場精彩大戲,戲碼十足。美國代表團對著鏡頭,硬邦邦地擠出一句“特別有建設性”,明顯是在應付場面;而咱們中方代表呢?面帶微笑,氣定神閑——明眼人一看就懂:這幾年中美你來我往的較量,已經進入新階段了。
![]()
這回中國可不只是防守,而是直接亮出底牌:要求美國“全面取消關稅和出口管制”。這一招,直接捅到美國貿易霸權的痛處!
中國為啥敢這么要價?背后有門道
西方媒體都說被中國的要價“嚇了一跳”,但其實這一點都不突然。過去幾年,美國又是加關稅、又是搞科技封鎖、還想把產業鏈移出去,結果呢?中國沒被壓垮,反而讓全世界看清了美國的軟肋。
中國這次提“全取消”,其實就是用美國的邏輯反擊美國:你不是整天喊“公平貿易”嗎?那你自己設的那些單邊壁壘,是不是該先拆了?
更關鍵的是,中國這兩招正好打在美國的兩個死穴上:一是美國通脹高得嚇人,老百姓根本離不開物美價廉的中國貨;二是美國搞高科技,稀土和供應鏈全都依賴中國。
美國現在進退兩難:不答應,等于承認對華政策失敗;答應了,面子往哪擱?中國這種“直接掀桌子”的底氣,說明我們對自家的實力心里有數。
美國內部亂成一團,盟友也靠不住
談判桌外,美國的麻煩更大。他們的商務部長貝森特之前還吹牛,說“能讓中國換談判代表”,結果被現實狠狠打臉。那個對華特別強硬的盧特尼克,現在也靠邊站了——美國內部明顯在互相甩鍋。連特朗普都忍不住罵“蠢貨壞事”,可見他們有多焦慮。
![]()
再說說美國的那些盟友,現在也各懷心思。德國外長想來中國談條件,結果連門都沒進去。歐洲國家現在也清醒了,不想跟著美國一條路走到黑。中國用“不見”兩個字表明態度:想聯合施壓?這招不好使了。
為啥說中國“輸得起”,美國“玩不起”?
《紐約時報》最近有篇文章,勸西方“學會接受更少和更差的結果”——說白了,就是承認跟中國較勁的代價,他們已經扛不住了。
再看中國:我們有全世界最全的工業體系;14億人的大市場;還掌握著稀土、新能源這些關鍵資源……
不管美國想“脫鉤”還是“合作”,我們都有后手。而美國呢?卡在通脹和供應鏈危機里,進退兩難。
更重要的是,中國堅持的“共贏”“平等”正在被更多國家接受。美國還在到處制裁、搞長臂管轄的時候,我們已經通過合作共贏,贏得了越來越多國家的支持——從東盟到非洲,從金磚國家到上合組織,世界正在朝著多極化發展。
![]()
這場博弈,勝負已見分曉
吉隆坡的談判,表面上是談貿易條件,實際上是一場國際話語權的交接儀式。中國把“平等對話”作為底線,用實力說話,逼美國認清現實:單極霸權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今后的較量,中國會繼續以實力為后盾,以開放為武器;而美國如果還放不下架子,只會因為自我封閉而慢慢衰落。
這場博弈,中國著眼的是長遠布局,美國卻只顧眼前得失;中國謀劃的是全局,美國還在算計那點小賬。
時間,自然會證明誰是最后的贏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