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霜染層林秋意濃。在四川成都,銀杏葉黃、芙蓉花開,市民游客在戶外感受秋日浪漫。“撿秋”,正成為大家親近秋天的新方式。
![]()
在四川成都市植物園,大家趁著秋意前來打卡。或是駐足芙蓉花前,記錄秋日美景;或是俯身樹下,撿起形狀各異的葉片和顏色鮮艷的果實。
![]()
游客 陳思思:特意來植物園進行“撿秋”這個活動,想撿一些樹葉小花之類的,順便再看看風景、拍拍照。
孩子們也加入“撿秋”行列,在老師家長的陪伴下,走進自然課堂,將撿到的“秋日限定”精心收藏。
![]()
家長 龔永進:帶小孩過來認識一下各種各樣的植物,還有就是感受一下大自然。
![]()
成都市植物園研學營導師 侯鈺秋:我們基本上從今年的10月份開始一直在持續做這個活動,然后要持續到今年的12月份左右,小朋友們可以邊走邊聽老師的講解。
“紅豆”≠赤小豆 專家教你如何分辨
在“撿秋”熱潮中,鮮紅圓潤的“紅豆”深受大家的喜愛。剛才小朋友也說到撿到的“紅豆”是不能吃的。這跟我們日常吃的紅豆有什么區別呢?
![]()
在四川成都市植物園,這些格外惹眼的“紅豆”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撿拾。專家說,這些被大家當作秋日“小驚喜”的“紅豆”,和日常煮粥、做豆沙用的赤小豆,有很大不同。
![]()
成都市植物園林業工程師 譚琲琳:我們植物園里是有種植一種大家俗名會叫紅豆的植物,但實際上它的學名是叫紅豆樹,它是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然后還有海紅豆、相思子,然后赤豆、赤小豆,這些我們其實俗名都叫作紅豆,但是能吃的就是赤豆跟赤小豆,另外三種它實際上是不能夠食用的。然后其中叫作相思子的這種植物,它的種子也叫紅豆,但是它是有劇毒的。
![]()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副主任 敖廣宇:相思子進入人體當中,它吸收入血以后可能會導致全身多器官的損害,可能會加重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的話可能需要通過透析才能夠進行治療。
那么,如何區分這些“紅豆”呢?專家也給出了建議。
![]()
成都市植物園林業工程師 譚琲琳:一般來說,我們所食用的赤豆和赤小豆,它的種子的形狀是偏圓潤的,然后顏色比較深一點點,然后紅豆樹的種子和海紅豆的種子,它顏色是鮮紅色的,然后它的種子是扁的。
醫生也提醒大家,如果懷疑誤服有毒植物出現中毒的癥狀,應該及時前往醫院就診,同時要盡量保存好相關植物的樣品,幫助醫護人員快速診斷和判斷。
![]()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副主任 敖廣宇:如果誤服了這一類食物之后的話,可能常規想到的第一反應就是要進行催吐,但是不規范的催吐可能會導致窒息,或者是誤吸,第二就是大量飲水,那么大量飲水的話,可能并不一定能夠幫助排出這些毒素,相反可能會促進毒素的吸收入血。
路邊掉落銀杏果 謹慎撿食
除了鮮紅圓潤的“紅豆”外,秋季撿銀杏果的人也不少。最近,在四川成都,街頭、公園的銀杏樹都掉了不少果子,那么,這個“銀杏果”能不能撿呢?
![]()
“白果”,俗稱“銀杏果”,但它并不是銀杏的果實,而是銀杏的種子,含有有毒物質。
![]()
四川省人民醫院中醫科醫生 代曉琴:它含有一種化學物質叫作銀杏酸,這個物質它有一定的致敏性,所以說有些皮膚病的患者,或者是一些易過敏體質的患者,我建議大家就是避免觸碰到這些物質,引起致敏反應。
![]()
醫生提醒,“白果”的果仁含有氰化物、銀杏毒素等,在食用白果時一定要注意處理方式,避免中毒。白果中毒的潛伏期大概是1到12小時,早期癥狀包括惡心、嘔吐、腹痛、煩躁不安等,嚴重時甚至可能會出現昏迷、呼吸衰竭等癥狀。
![]()
四川省人民醫院中醫科醫生 代曉琴:它也有一些吃法的講究,首先它是不能生吃的,它是一定要熟食,熟食白果煮的蒸的炒的都可以,但是白果一定要去芯,這里面它有一個綠色的芯,大家一定要把這個給去掉。
白果是一種補肺益氣、止咳平喘的中藥,但不宜多吃。
![]()
四川省人民醫院中醫科醫生 代曉琴:我是建議我們正常的成人一天也就10顆或者是15顆就夠了,也不建議大家每天都來吃這個白果。
此外,白果除了本身存在的毒素外,掉落在馬路邊的白果還會受到煙塵、汽車尾氣等有害物質的污染,再加上銀杏樹常年被施以藥物防治病蟲害。因此路邊掉落的白果,撿食需謹慎。
共同守護美好 “撿秋”也要“守秋”
除了紅豆、銀杏果,還有哪些植物潛藏風險?帶著孩子親近大自然,又該如何在享受秋韻的同時守護健康,保護大自然呢?
成都市植物園林業工程師 譚琲琳:比如說冬天大家會去賞蠟梅,但是蠟梅花開過之后它也會結果子,那么蠟梅果實際上是有一定的毒性的。還有一種叫作“滴水觀音”的植物,它的果實非常鮮艷,是紅色的,也會比較吸引人,它的種子也是有毒的。
據介紹,這些植物的毒素可能通過接觸或誤食進入人體,對健康造成威脅。建議大家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采取一些防護措施。
![]()
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副主任 敖廣宇:游玩結束以后,一定要注意勤洗手,避免將一些不干凈的物質,或者是有毒的成分不小心帶到我們的口中,或者是接觸到我們的皮膚黏膜等等。
除了做好個人衛生防護,樹立正確的“撿秋”行為準則也同樣關鍵。只有把握好欣賞與保護的界限,才能讓這份秋日樂趣持久又安全。
![]()
成都市植物園林業工程師 譚琲琳:大家去“撿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三個原則,第一就是千萬不要去采摘,不要破壞,我們去撿拾自然掉落在地上的部分就可以了,第二個原則就是不要食用,我們去觀賞去看就可以了,尤其是完全不認識的那些植物,第三個原則就是希望大家更多地去注重撿拾的多樣,而不是過量,不要去針對某一種植物過量地去撿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