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每天都乖乖吃藥,可為什么病情還是時好時壞,反反復復呢?
一起來接著往下看!
1
覺得生病是個人或道德問題
許多患者之所以病情老是反反復復,就是因為他們常常深深陷入自我PUA(自我貶低,自我批評)的怪圈里:
●心情低落的時候,總會想起還是由于自己個性太敏感、內向導致的;
●每當感到焦慮不安,總會覺得是因為自己壓力承受力不夠強所引起的;
●確診患有精神分裂癥的時候,總覺得全是自己想得多造成的。
而這種「一切都是我的責任!」的想法,恰恰反映出內心深處對現實自我的否定和排除,長期如此的話,必定會引發自卑心態,甚至產生自我病恥感,結果就是降低了患者就醫的意愿以及治療依從性。
![]()
那么,究竟該怎樣跳出這個惡性循環呢?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的一點就是,我們是無法控制精神疾病的發生的。
它是由多重因素,例如生物性的(基因、疾病等)、社會性的(家庭破裂、失業等)和心理性的(過度追求完美等)共同作用導致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會患病,這種情況并不代表你沒用或無能,完全無需為此自責或是感到內疚,而是應該積極地尋找治療和援助。
在面對負面想法的困擾時,我們可以通過傾訴或寫下來的辦法來釋放這些有害意念,嘗試全神貫注于使自己有所成就的事情當中,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信心,取得成就感,提高我們的精神狀態,從側面抵消疾病對我們生活的影響。
2
經濟或心理負擔重,不堅持治療
諸多精神病患者無法繼續維持治療。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經濟方面導致的困擾。病患們往往背負著沉重的經濟壓力以及心理負擔,這無疑加大了堅持治療的難度。
![]()
在精神病患者的家庭中,經濟壓力往往成為難以承受的重負。有的家庭為了治病,不惜傾盡所有,甚至變賣家產,堅信只要家人還在,家就依然存在。
以網友的故事為例:家中的長子出生后不久,便出現與父親相似的精神癥狀。家中的次子在外打工,而母親則留在家中照料兩位精神病患者。直到次子進城工作后,才了解到父親的病情是可以治療的。然而,由于經濟拮據,家中無法持續購買藥物,導致病情反復。
現在很多地方都有一些關于精神疾病治療的惠民政策,各位病友和家屬可自行關注,無論如何,堅持治療,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3
把自己與親人分離
對于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得到親朋好友的支持和鼓勵至關重要!
有科學研究揭示,當我們與親人及朋友相處愉快時,大腦的垂體通常會釋放出催產素,而催產素最終會引發另一種叫做5-羥色胺的「快樂荷爾蒙」的合成增加,進而在很大程度上舒緩我們的心情和調整我們的行為模式。
![]()
可惜的是,很多病友因為覺得親人并不理解自己,反而把他們推得越來越遠,最后把自己搞成了一座孤獨的孤島。
有網友這樣說道:「我患有嚴重的社交焦慮癥,我非常希望得到家里人的支持,但我總覺得他們從來沒有理解過我。每當我向他們分享我所遭受的痛苦時,他們要不就是顯得非常冷漠,像是根本聽不到我說話,要不就是說一句簡單的‘你可以試著去找份工作’。因此,我總是跟他們爭吵不休,但結果卻是讓我的病情越來越嚴重......」
想必有不少病友都有著類似的遭遇,覺得自己仿佛被拋棄了,不受關注和愛護,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可能只是因為精神疾病讓我們戴上了「灰色眼鏡」罷了,只能看見家人對我們懷有的惡意,卻忽略了他們對我們的關愛和關懷。
還有可能就是我們的親人并沒有多少關于精神疾病的知識,他們可能不清楚你正在經受什么樣的煎熬,也就不曉得如何能夠安慰和幫助陷入痛苦漩渦中的你。這時,就需要我們耐心地向他們進行講解和溝通,告訴他們我們真正面臨的困惑與困難,以及我們內部產生困惑時候的需求方向。
你可以挑選一個時間,大膽地跟親人講述你現在的狀況和你所需要的東西,比如「我現在過得特別糟糕,我可以給你說說我心里的感受嗎?如果你能認真聽我說,我會真的非常感謝你的。」
總之,戰勝精神疾病道阻且長。疾病反復在所難免,但只要我們正確認識疾病,心中有光,堅持治療,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一定會見到勝利的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