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周六,烏克蘭當局通報稱,俄羅斯軍隊于前一夜發動無人機與導彈聯合襲擊,造成首都基輔及多個地區共4人死亡、約20人受傷。
此次襲擊發生在俄烏沖突進入第四個冬季之際,恰逢基輔的西方盟友加大對俄施壓力度,局勢引發國際社會關注。
烏克蘭內政部通過社交媒體發布消息,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彼得羅巴甫利夫斯卡社區遭遇多輪導彈襲擊,導致1名救援人員死亡、1人受傷。
該部門同時披露,東部地區另有1名婦女遇難、7人受傷,當地消防車、住宅樓及商鋪在襲擊中受損。
基輔市長維塔利·克利欽科證實,首都同樣遭到襲擊,造成2人死亡、12人受傷。
法新社記者凌晨4時左右在當地聽到清晰的導彈呼嘯聲及劇烈爆炸聲,烏克蘭緊急服務部門隨后發布了現場照片:德斯尼揚斯基區與達爾尼茨基區燃起大火,消防員正全力撲救。
烏克蘭空軍25日上午通報了此次襲擊的武器規模與攔截情況:俄軍共發射9枚"伊斯坎德爾-M"彈道導彈和62架攻擊型無人機。
烏軍防空部隊與電子戰部隊協同作戰,成功擊落4枚彈道導彈及50架無人機,另有5枚導彈和12架無人機擊中境內11處目標。
這種"彈道導彈+無人機"的組合打擊模式,被視為俄軍冬季作戰的典型戰術選擇。
![]()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空襲發生在美歐對俄實施新一輪制裁的關鍵節點。
10月22日,美國財政部宣布制裁俄羅斯石油公司與盧克石油公司,這兩家企業的原油出口量占俄出口總量近50%。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聲明中稱,制裁旨在削弱俄方"特別軍事行動"的資金支持,并表示不排除進一步行動的可能。
歐盟同日也達成第19輪對俄制裁共識,預計于23日的歐盟峰會正式批準。
本輪制裁首次將俄羅斯液化天然氣納入禁令范圍,同時將俄原油價格上限下調至每桶47.6美元,并對俄石油公司、俄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實施全面交易禁令,加密貨幣平臺也首次被納入制裁清單。
從沖突背景來看,進入第四個冬季后,能源設施持續成為雙方博弈的焦點。
此前10月3日、10日,俄軍已對哈爾科夫、波爾塔瓦等能源核心區發動多輪打擊,導致烏克蘭60%天然氣產能中斷。
分析指出,此次空襲延續了俄軍"冬季能源打擊"的戰術傳統,而烏方防空系統在核心城市與中東部地區的部署失衡問題也隨之凸顯。
目前,俄羅斯國防部尚未對此次空襲的具體目標作出詳細說明,但此前曾表示,對烏打擊是對"烏方襲擊俄境內民用設施"的回應,并強調打擊目標集中于烏國防工業企業與能源基礎設施。
美歐新制裁的實際效果及俄方可能采取的反制措施,或將成為影響冬季戰局走向的關鍵因素,相關動態仍需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