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膠州公布《膠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該規劃9月1日成文,內容共分12章,涉及城市性質與目標戰略、國土空間總體格局、農業空間和耕地保護、生態空間保護、城鎮空間和功能優化、中心城區規劃、歷史文化和風貌特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修復和國土綜合整治等方面。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策略章節中提到,聯動協同,積極融入區域一體化格局,全域統籌,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
九龍山、艾山等山地丘陵村莊,加快特色生態農業與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建設極具“國際范”的上合示范區核心區,依托上合開放政策,提升國際會議、商貿會展、文化交往等功能,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建設時尚國際客廳。高標準建設上合大道港城發展軸和融合大道產業發展軸,依托軸帶實現要素集約集聚,提升發展效能。
聚焦民生重點需求,以老舊工業、物流倉儲和城中村為重點,加快推進卡奧斯新城、空港商務區等重點片區城市更新,優先補齊公園綠地、養老、停車等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短板,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加強城市設計引導,強化如意湖、少海等濱水、濱湖地區形態和風貌管控,高水平保護利用板橋鎮遺址、三里河遺址、膠州城隍廟等歷史文化遺存,依托重要市級公共設施營造開放、豐富、有活力的高品質公共空間,構筑“山水融城、古今輝映”的城市整體風貌。
區域協同發展章節中提到,突出膠東國際機場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強化鏈接東北亞的能力,輻射帶動膠東半島一體化發展。依托臨空經濟區聯動京津冀、長三角,深化航運物流、商務會展、高端制造、科創研發等領域合作,打造日韓等東北亞國家對外投資承接地和長三角、京津冀等區域先進制造業轉移的承載地。
銜接青島市高壓電網,擴建500千伏膠東站,與500千伏嶗山站、瑯琊站共同為膠州市供電,增強外電接受能力。加快山東管網東干線及城市輸氣干線等天然氣主干管道膠州段及配套分輸站建設。
推動膠州—高密聯動發展。以臨空臨港協作為重點,共建青濰發展軸。依托海陸空鐵立體交通優勢,加強兩地園區分工協作,構建跨區域特色優勢產業鏈,打造產業集群。協同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動G309等跨界道路改擴建。
推動膠州—城陽一體化發展。加強大沽河生態廊道、膠州灣的共同保護,聯合開展生態修復。整合膠州市綜合交通樞紐、國際開放平臺和城陽區創新產業優勢,培育特色鮮明的產業集群。提升跨大沽河兩岸交通連通能力,實施青蘭高速擴建、中北快速路建設工程,打通揚州路—正陽路、香港路—河東路、永定河路—田海路,推進地鐵15號線和8號線支線建設,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推動膠州—西海岸一體化發展。加強洋河生態廊道、膠州灣的共同保護,聯合開展生態修復。以“三港聯動”為重點,促進陸海協同,共建灣區西部發展軸。提升膠州灣西側交通連通能力,實施沈海高速、青蘭高速擴建工程和G204改建、溫州路二期建設工程、尚德大道跨洋河通道工程,推進地鐵12號線建設,促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國土空間總體格局中提到,到2035年,全市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310.99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內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的管制方式,城鎮開發邊界外按照主導用途分區實行“詳細規劃+規劃許可”和“約束指標+分區準入”的管制方式。嚴格城鎮開發邊界外的空間準入,原則上不得進行城鎮集中建設,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
除國家重大項目外,全面禁止圍填海。積極穩妥推進歷史遺留圍填海項目處置,分類分批提出處置方案,嚴格落實國家關于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處置的政策要求。嚴格限制圍填海用于房地產開發、低水平重復建設旅游休閑娛樂項目及污染海洋生態環境的項目。
城鎮空間和功能優化中提到,規劃形成“中心城區—新市鎮—一般鎮”的3級城鎮體系。1個中心城區,包括上合、臨空、主城等3個組團,重點提升綜合服務功能,打造青島市副中心城市,城鎮人口85萬。
1個新市鎮即李哥莊鎮,城鎮人口5—10萬。
3個一般鎮即鋪集鎮、里岔鎮、洋河鎮,城鎮人口1—3萬。
中心城區規劃中提到,構建“一軸三組團”的空間結構,打造現代組團型城市。“一軸”。即上合大道港城發展軸,串聯各組團,是集功能、景觀、交通為一體的復合發展軸。“三組團”。即上合組團、臨空組團、主城組團。
上合組團。建設極具“國際范”的上合示范區核心區。依托上合開放政策,培育國際會議、商貿會展、文化交往等核心功能,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建設時尚國際客廳;依托政策優勢和創新資源,引進大型科技創新企業、大學,吸引創新人才,培育創新創業基地。
臨空組團。建設“現代范”的臨空經濟示范區。加強“多式聯運”,完善對外交通體系建設,做強樞紐功能;利用政策優勢,培育高端商務、總部經濟,做優服務功能;放大樞紐優勢,集聚臨空高科技制造業,做大產業集群。
主城組團。建設極具“活力范”的品質城市示范區。對接青島市區,沿上合大道、站前大道培育高端服務功能;加強城市更新,提升公共服務品質,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加強歷史文化保護,提高城市文化魅力。
預留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發展空間。依托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等創智資源和少海、如意湖等風景文化魅力空間,布局都市型產業用地空間,培育科技創新、物聯網、文化創意等新興產業集群;中心城區內部結合城市更新打造產業、服務、居住高度融合的產業社區,重點引入研發、孵化、科技服務等功能,提升城市創新活力。(本文僅為規劃的部分內容)
![]()
![]()
![]()
![]()
![]()
來源:青島樂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及時處理
版權聲明:文中圖片均轉載自網絡,著作權屬原創者所有。經檢索,無法確定原創者,故未標明作者。分享此文出于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如涉著作權事宜,請聯系編輯做刪除處理,原創作者可聯系我們予以公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