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罕見以“決定”形式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將每年10月25日定為國家紀念日,這一政治信號的分量不言而喻。
而就在前一天,美國《時代》雜志刊文直言:賴清德是“魯莽的領導人”,把臺灣變成“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
![]()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
當大陸用紀念日錨定歷史合法性的同時,美國主流輿論卻轉向警示“臺獨”風險,統一的進程,似乎已經從“趨勢”走向了“倒計時”。
法律敘事背后,統一不再只是愿景
設立“臺灣光復紀念日”,不僅是對歷史的紀念,更是對現實局勢的回應,這不是簡單地紀念一個過去的節點,而是明確告訴外界:臺灣的歸屬,從來沒有模糊空間。
2025年是臺灣光復80周年,這個時間點并非巧合,它和抗戰勝利80周年、聯合國成立80周年構成了“三個80”,這一設置背后,有極強的戰略考量。
它不僅強調戰后秩序的起點,也再次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國際法效力,換句話說,大陸是在用法律手段鎖定臺灣歸屬的“原點”,從根上反擊所謂“臺灣地位未定論”。
![]()
祖國統一勢不可擋
這一步棋,打的是內外兩張牌,對內,紀念日是集體記憶的重建,是對“去中國化”教育的反擊。
民進黨這幾年不斷弱化抗戰史觀,甚至用“終戰紀念”替代“光復節”,試圖切斷兩岸共同歷史,這種操作現在被反制。
全國性紀念日一旦設立,意味著全國媒體、學校、機構都將圍繞這一主題開展活動,對島內的輿論環境將產生長期影響。
而對外,這也是一次定調,“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說法,不再只是對外聲明,而是上升為國家制度層面的大事。
設立紀念日就是在告訴那些想插手臺海的力量:這是中國的事,外人沒資格干預。
![]()
臺灣和福建
設立紀念日的同一周,美國媒體也有了動作,《時代》雜志罕見發文點名賴清德,稱其將臺灣變成“全球最危險的引爆點”,這不是隨口一說,而是美國輿論對臺政策態度的微妙轉向。
賴清德上臺以來,不斷挑戰大陸底線,從“拒統17條”到公開將大陸稱為“敵對政權”,再到打壓島內統派聲音,島內社會的撕裂感越來越強。
他不只是“謀獨”,而是在“明獨”,但問題是,他的激進并沒有換來所謂的“國際支持”,反而讓外部世界開始警惕。
![]()
賴清德
美國這次的表態就很耐人尋味,報道指出,賴清德的政策路線正在破壞“戰略模糊”,有可能逼迫大陸提前采取行動,這種說法,已經不是“挺臺”,更像是在劃清界限。
更直接的信號來自特朗普團隊,據多家美媒披露,特朗普團隊已暫停對臺部分軍售評估計劃,并通過智庫渠道釋放“反對臺獨”的信息,這說明他們也意識到賴清德的“冒險主義”可能會帶來不可控的后果。
而島內民意也開始“反噬”,根據島內最新民調,63%的民眾對賴清德的兩岸政策表示不滿意,比上任初期高出20個百分點。
88%的人希望兩岸恢復對話,島內各大媒體也開始關注“和平紅利”,甚至有統派團體呼吁恢復“光復節”假期,這一切表明,民進黨的激進路線正在失去群眾基礎。
![]()
美國開始調整兩岸政策,主導權正悄然發生轉移
當賴清德試圖用“臺獨”博取選票時,美國這邊的算盤卻在變,他們開始發現,繼續縱容“臺獨”,可能會引發他們最不愿看到的局面——大陸提前動手。
過去,美國依賴“戰略模糊”來維持臺海穩定,但賴清德的激進行為打破了這個平衡。
美國一些智庫已開始建議政府“重新評估對臺政策”,甚至提出“支持漸進統一”的方案,以換取臺海長期穩定。
![]()
這些聲音雖然還處于學術層面,但釋放的信號非常明確:美方對賴清德的不滿,正在往政策層面滲透。
與此同時,大陸也在行動,解放軍近幾個月持續在臺海進行聯合演訓,巡航已成常態,軍事專家指出,演訓科目明顯增加了“島內作戰”和“兵力奪控”內容,具有極強的針對性。
而在制度層面,大陸也在構建統一的政策閉環,“臺灣光復紀念日”的設立,不是孤立事件,它與“十五五”規劃中關于國家統一的內容形成呼應。
![]()
這種“軟硬兩手”的策略,既有輿論壓力,也有實際部署,壓縮的是賴清德當局的政策空間。
美國的調整、大陸的推進,加上島內民意的轉向,臺灣問題的主導權,正在從對抗走向重構,賴清德越是往前沖,統一的速度可能反而越快。
設立紀念日、調整法理、加強軍事部署,這不是簡單的政策更新,而是一場從制度到輿論的全方位推進,統一的趨勢已經從模糊的口號,變成了清晰的路徑。
![]()
可以看到,大陸現在不再單純依靠軍事壓力,而是用法律、民意和國際話語,共同推動統一。
這種多維度的推進方式,不但節奏更穩,而且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它讓統一的路徑變得更具正當性。
當然,過程不會一帆風順,賴清德當局可能會繼續制造“事件”,試圖激起對抗情緒,外部勢力也不會輕易放手,特別是在印太博弈的背景下,臺海仍是不可忽視的地緣節點。
![]()
但機會也在出現,美國的政策調整,島內民意的覺醒,加上大陸在各個層面的持續推進,都在擠壓“臺獨”的生存空間。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統一不再是“是否”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當紀念日成為國家制度的一部分,當外部輿論開始警惕“臺獨”風險,當島內民意轉向對話,統一的問題已經不再是遙遠的愿景。
它正在一步步走近現實,未來的關鍵,在于大陸的戰略定力,也在于臺灣社會是否能看清方向,每一個節點都在加速倒計時,而這場倒計時,已經沒有暫停鍵了。
![]()
參考資料:北京日報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