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今年秋天,景德鎮雞排主理人“雞排哥”李俊永,帶著一輛三輪車、兩口鍋和他的“買雞排送雞湯”式金句,炸出了今日的地攤傳奇。同時,鄭州炒八摻的大排長龍、成都繪畫煎餅的橫空出世,也讓更多目光聚焦在地攤經濟上。
從宋朝的《清明上河圖》到今日遍布全國的夜市,地攤經濟作為中國存續千年的商業形態,正經歷著從“邊緣地帶”到“城市名片”的變遷。
但直至今日,地攤仍在經歷著與城市升級之間的對抗,對地攤的評價也褒貶不一,喜歡的人稱之為“煙火氣”,被困擾的人恨不得它原地消失。那么如今,我們期待的究竟是什么樣的地攤文化呢?
![]()
“做你的做完你的做你的”“雞排免費送,袋子是六塊哦”“如果你的袋子被風吹走,或者是被別人搶走,我不會承認收了你的錢”……
5G沖浪選手對這些金句應該不陌生,你問“雞排哥”為什么火,可能是他像極了現實版熱愛工作的海綿寶寶。就問誰能拒絕如此熱情親切的服務、6元的實惠定價、以及總能給顧客帶來幸福感的“情緒價值”?
![]()
▌爆火的雞排哥依舊忙碌不停,即將開啟“全國巡炸” | ?小紅書:SIRRRRRRRRR
與傳統快餐店機械化的“歡迎光臨”不同,雞排哥與顧客的互動充滿“活人感”——當隊伍大排長龍,他會為雞排炸過火而自責;當顧客猶豫不決,他會“循循善誘”讓你別虧待自己的胃。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地攤,但雞排哥也有自己的經營“規矩”:下午四點半后不接待散客,只賣學生;學生比散戶便宜1元;客人裝雞排的袋子要自己敞開,保證第一時間吃到酥脆的雞排。
![]()
▌雞排哥的攤位如今已被直播打卡的人群擠滿 | ?小紅書:SIRRRRRRRRR
雞排哥的火爆折射出地攤經濟的現代化轉型。如今的攤主們早已不局限于傳統的“走鬼”,而是深諳流量之道的生活藝術家。
年輕攤主從餐車到餐品的打包袋都經過精心設計,桌布、小黑板、星星串燈、復古小推車、露營椅成為打造氛圍感攤位的必備“神器”。選品可以從熱門小吃、手打檸檬茶跨度到美甲、手工飾品,他們不僅線下擺攤,還通過抖音、視頻號、小紅書等渠道從線上引流,吸引消費者。
![]()
▌精致的露營集市攤位 | ?視覺中國
攤主們像是游戲里的“隨機刷新點”,今天在地鐵口賣雞蛋灌餅的大媽,明天可能出現在江邊的夜市攤;昨天還在公司樓下賣烤紅薯的大爺,今天可能就推到你家樓下;甚至你在新疆遼闊的草原上,都能隨機刷新一家后備箱咖啡車——沒錯,現代小攤的游擊戰術,簡直比外賣平臺的算法還靈活!
爆火前的雞排哥會在不同學校、跨越大半個景德鎮“刷新IP”:早上他在十九中賣里脊肉餅、中午在十六中門口賣雞排、下午又出現在五中門口。
這種“全地圖隨機掉落”的商業模式,堪比《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帳篷——看似不起眼,內里卻藏著喂飽整條街的野心。
![]()
▌一輛小車,后備箱一打開便是一個攤位 | ?視覺中國
在地攤經濟的爆火下,傳統的餐飲巨頭們,也紛紛放下身段,加入了擺攤大軍。
2023年,海底撈就開始了“擺攤事業”。起初,海底撈在青島的夜市以小攤模式經營,主打現炸酥肉、冒腦花等小吃;而后,在太原推出海底撈夜宵車,主營小龍蝦、啤酒、火鍋等,還貼心布置露營桌椅,營造出大排檔的氛圍;再之后,西安也陸續出現了“海底撈早餐車”、“海底撈盒飯”、“海底撈冒菜”等餐車,早餐車更是涵蓋了豆沙包、香菇素菜包、雞蛋等主食,價格大多在2元上下。
![]()
▌海底撈火鍋攤位 | ?視覺中國
除了海底撈,許多餐飲品牌的擺攤事業也都做得風生水起。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等快餐巨頭,利用地攤靈活的特性,紛紛推出了早餐車;最近有人在雞排哥攤位旁擺攤倒賣檸檬水上了熱搜,但這活兒,其實作為檸檬水“大亨”的蜜雪冰城自己也干過。
目前,蜜雪冰城的門店在各大城市的密集度都很高,但總會有一些角落無法觸及,靈活的流動攤剛好可以幫助蜜雪冰城快速深入觸達。既打造了親民的品牌形象,也能進一步提高門店業績,何樂而不為呢?
![]()
▌蜜雪冰城門店無法覆蓋到的地方,會有小攤抵達 | ?視覺中國
今年全國不少地方的星級酒店也加入了擺攤賣餐的隊伍:從浙江的銀泰大酒店、納德大酒店,到江蘇的中吳賓館、文璞酒店,再到河南的永和鉑爵國際酒店、希爾頓酒店等,一大批星級酒店都推出攤檔外賣餐飲服務模式。
廣州的白云賓館甚至承包了附近打工人的早餐,糯米雞9元/只、皮蛋瘦肉粥8元/份、廣式油條5元/條、生肉包4元/只、臘腸卷4元/個…… 均價不到10元星級早餐,很難不心動啊!
![]()
上至五星級酒店下至個體戶,今日隨處可見的地攤,其實是咱老祖宗玩了兩千多年的“傳統藝能”,經過了上千年的演化,直至宋代才被官方明文允許。
早在周代,貨幣還沒統一,便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市制”。《周禮·地官·司市》中將“市”分為三種:午后開放的“大市”,以貴族為主;清晨開放的“朝市”,以商賈為主;傍晚開放的“夕市”,以小販為主。
![]()
▌泉州夜市一條街,與古建共生共存 | ?視覺中國
“地攤文化”的形成源于早期的農業文化,農耕民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貿易就會出現,河南偃師縣二里頭遺址、鄭州商城遺址、安陽殷墟,都出土過大量貝幣、玉石,留下先周時期人們貿易的痕跡。相傳姜子牙還沒有去釣魚之前,就曾在朝歌和孟津的市肆內干過“負販”、屠宰和賣酒的營生。
![]()
▌山西晉中平遙古城夜市 | ?視覺中國
到了秦朝,秦始皇雖然統一了貨幣,卻“重農抑商”,甚至把商人也拉去充軍。《史記》記載:“發諸嘗逋亡人、贅婿、賈人略取陸梁地”。
但政策擋不住商人們賺錢的野心,《國語·齊語》里描寫他們“負任擔荷,服牛輅馬,以周四方。料多少,計貴賤,以其所有,易其所無,買賤鬻貴”,簡直像現代版的“跨城代購天團”,在全國市場里攪動風云,預判市場情況,該買買該囤囤,賺一波差價。
![]()
▌制作傳統面人的商販 | ?視覺中國
漢朝初年,尤其是文景之治時,商業管制逐漸松綁,地攤經濟日漸活躍。班固在《西都賦》中描寫當時的長安“九市開場,貨別隧分”,是周代分時段和分人群“市制”的延續。
![]()
▌西安大唐不夜城夜景,坊市制度是通過將居住區(坊)與商業區(市)嚴格分隔,實行圍墻封閉、定時啟閉坊門及宵禁制度 | ?視覺中國
唐宋時期,攤販們終于迎來高光時刻!唐朝前期實行嚴格的坊市制度,夜禁制度嚴格,夜鼓之后,坊、市關門,百姓不允許在街頭巷尾亂竄;中唐以后,宵禁制度略有松綁。長安城里開始出現夜市,當時的長安已經出現“布衣于酒肆酣醉夜歸”的景象,但在這會兒,夜市依然是在法律的邊緣瘋狂試探。
![]()
▌清明上河園內,仿照清明上河圖中繁華的景致打造多種市集 | ?視覺中國
到了宋代,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擴大,商品經濟開始大爆發,夜市行為也終于被明文允許。
宋太祖趙匡胤甚至親自整頓街道,給攤販劃地盤,坊市制度被徹底打破,商店貨攤散布于各處。為了更好的管理,宋代還安排了“城管”,稱為“街道司”,不過他們要身兼城管、稅務、環衛等多個工作,還要兼職抓小偷與防火救災。
![]()
▌現代人舉行的仿古活動中,經常可以看到“夜游”的景象 | ?視覺中國
宋代城市經濟有414種行業,約為唐代的兩倍,商業活動晝夜不息。在電視劇《夢華錄》中,便是以女主趙盼兒在北宋都城開封的創業故事為主線劇情。劇中呈現的開封街景,能看到各類大小商鋪和走街串巷的小販,營業時間甚至可至深夜。
“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要鬧去處,通曉不絕。”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道盡了宋朝夜市的繁華景象,《清明上河圖》中“侵街”上鱗次櫛比的棚子和熙熙攘攘的人群正是北宋夜市的真實再現,那些擠滿橋頭的食攤,熱鬧程度比之今日的網紅小吃街也不遑多讓。
![]()
▌清明上河園的斗雞擂臺 | ?視覺中國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明清的攤販的花樣更多了。不少城市除了常規的夜市,還有元宵、清明、端午、七夕、廟會等民俗夜市。
由于洋貨大量輸入,夜市上也漸漸多了洋貨和廣貨的身影,還出現了我們今日熟悉的算命、取痣攤位,相傳咸豐年間的小販王庫,竟靠撿到的腰牌混進故宮賣了一年饅頭——這操作,堪稱“地攤界的007”!
![]()
到了現代,改革開放之后,地攤經濟星火重燃,大批敢于“吃螃蟹”的人開始下海做生意。他們的第一桶金,大多數都是從擺地攤里賺來的,資金門檻低,參與方式靈活,特別適合當時的中國經濟。
![]()
▌高樓下的夜市一條街 | ?視覺中國
但在地攤經濟的管理上,一直頗有爭議。一個流傳甚廣的視頻中,炒粉攤老板炒粉不看鍋,而是四處張望,突然老板把勺一丟,一句“快跟上”就擰著油門跑了,顧客只能追著粉攤跑,身后是同樣也在狂追的城管。
對此,有經驗的顧客表示很寫實,“后來我不打包了,就坐在小桌旁吃,老板自己跑了,工作人員路過還問我‘吃上啦?’”
城管和攤販的“貓鼠游戲”幾乎天天上演,這也折射出地攤經濟如同硬幣的一體兩面,既有溫暖的一面,也有現實的陰影。
![]()
▌活躍于城市中的流動攤位 | ?視覺中國
“硬幣”的反面上。是地攤經濟面臨著的諸多挑戰:阻塞交通、污染環境、噪音擾民、商品質量參差不齊、衛生安全等問題屢見不鮮。有段時間,南寧被吐槽稱“地攤都要擺到我床頭了”。人流量稍大一點的路口就可以刷新一些地攤,攤主的喇叭還相互“廝殺”比誰的聲音更大;“最佳攤位”往往也是交通要道,小推車們一推,四車道直接變成兩車道,如果遇到晚高峰,便是此起彼伏的“滴、滴”聲。
如果是在居民區聚集,那周圍的住戶可能就要面臨油煙熏天、噪聲響徹窗邊的日常,部分攤販的油污直排下水道、食材露天堆放招引蚊蠅、凌晨收攤后路上都是黏膩的油漬難以落腳......
![]()
▌拜訪售賣的露天食材一方面便利了周圍居民的生活,一方面也在影響著他們的居住環境 | ?視覺中國
然而,在這些問題另一面,是最直接的就業問題——每一個流動的攤點背后可能是一個家庭的生計。
對許多低收入群體而言,地攤提供了最低成本的創業機會,2020年疫情后成都更是靠3.6萬個攤位解決10萬人就業問題,堪稱奇跡,“失業后就去天橋貼膜”真的是不少人最后的“退路”。雞排哥原本是景德鎮陶瓷廠的工人,下崗后他做過廚師,后來為了生計開始擺攤,20多年的擺攤生涯里,他賣過燒烤、涼皮、煎餅,后來才選擇了炸雞排。
![]()
▌每一個不起眼的攤位后面或許都承載著一個家庭 | ?視覺中國
有人調侃雞排哥黃金周是全勤,殊不知對于自負盈虧的攤主來說,沒有假期才是常態。在爆火之前,雞排哥早中晚都會出攤,收攤后還要回去備貨第二天的出攤物資。
對于雞排哥爆火后大排長龍的情況,有人認為這是“一群精神匱乏的人涌向一個鮮活的人,汲取他的生命力來彌補自己”。也許不是汲取,而是我們期待,在交易行為的背后也可以有更多真實的連接;也希望在我們重復的NPC日常里,能有一抹鮮亮的色彩;是你還沒開口,老板就問出那句“還是微辣、不加蔥,對吧”的默契瞬間。
![]()
▌小攤的經營形式不止于美食,還有更多小而美的精品售賣 |?視覺中國
找到自己的“雞排哥”的人,吃啥虧都不會虧了自己的嘴。我們懷念的,或許是小區外面每晚準時出現的炸串,也可能是下班路上常去的炒粉攤。一個常去卻突然不出現的小攤,也就變成了那消失的“白月光”,果然“白月光”真不一定得是“人”。
其實,我們反對的不是擺地攤,而是無序的、令人困擾的路邊攤,是地攤無視油煙污水,污染環境,增加環衛負擔;是攤主不約束食客,猜碼、唱歌、發瘋嘶吼吵鬧聲擾民;是價格刺客,安全堪憂。
![]()
▌煙火市集 |?視覺中國
今天的地攤煙火氣,需要更聰明的平衡法則,探索如何張弛有度地“放”與“管”。
比如,珠海夏灣夜市的“領跑式出攤”模式令人耳目一新,每晚9點45分,哨聲響起,管理人員領跑,80多個商販拉著小推車有序進入市場,形成獨特的“百米長龍”景觀,這種有序管理既保留了夜市活力,又避免了混亂;景德鎮面對“雞排哥”的爆火,沒有陷入失序狀態,而是成立2-4人的工作專班維持秩序,安排環衛專班和志愿者,為國慶假期激增的人流做準備;深夜十點,某大學城的城管剛下班,三輪車就接連駛入空地,學生們也踩著點來買宵夜……
![]()
▌周日步行街市集 | ?視覺中國
今日,地攤發展的繁榮景象幾乎遍布中國所有的城市,不少地攤組成的夜市江湖已經成為了不少城市必去的打卡點,如長沙揚帆夜市、南寧埌西夜市、西雙版納星光夜市、沈陽彩電塔夜市……
地攤不是城市的“牛皮癬”,而是經濟的最細微處,它始終都在以各種姿態融入城市的肌理中。它們不需要華麗的門面,只需一口鍋、一把鏟,就能在鋼筋水泥的縫隙里種出煙火氣的花。
![]()
▌深夜的城市,因地攤而重新充滿活力 | ?視覺中國
街頭夜市次第亮起燈火,攤販們忙碌起來,蒸騰的熱氣、誘人的香氣與鼎沸的人聲交織在一起,當深夜加班的年輕人用一份熱騰騰的雞蛋灌餅“續命”,當寒冷的冬夜可以吃上口熱乎乎的烤紅薯,這些看似微小的連接,卻承載著城市最真實的溫度。
“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這句話雖俗套,卻最是貼切。
編輯/Tasia
文/王蕾
圖/見文中標注
設計/April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