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收到訪問中國的邀請,我可能會在明年初前往。一切基本確定。”美國總統特朗普10月20日在白宮與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會晤時,面對記者鏡頭做出了這番表態。
與此同時,他就臺灣問題給出了引人矚目的表態,當被問及美國戰爭部曾評估中國大陸將于2027年“奪取”臺灣時,特朗普淡然回應:“我們同中國相處良好,中方不想那么做。”
![]()
特朗普的這番表態來得突然,卻又符合他的一貫作風。在與澳大利亞總理會晤前,他面對媒體多次被問及美中經貿問題和臺灣問題。
他不僅確認了可能于2026年初訪華的計劃,還預期在本月晚些時候在韓國舉行的美中峰會上達成貿易協議。
“我想對中國好······我們的關系很好,”特朗普這樣描述當前的美中關系。
這種直接而公開的外交預告,打破了傳統外交的許多不成文規則,也讓外界再次見識到了“特朗普風格”的外交方式。
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的表態尤為引人關注。他不僅質疑了“大陸入侵臺灣”的論調,還表現出對與中國領導人關系的信心。
“在臺灣和其他問題上,美中會‘相處得很好’,”特朗普這樣告訴記者。這一表態與他此前在臺灣問題上的強硬姿態形成了一定對比。
更有意味的是,他主動透露將在韓國APEC峰會上與中方討論臺灣問題,并預計中美之間將達成一項“強有力的貿易協議”。
這種將臺灣問題與貿易協議相互關聯的表述方式,展現了特朗普處理外交事務時一貫的“交易藝術”。
![]()
面對特朗普的單方面宣布,中國外交部表現出了典型的審慎態度。在10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郭嘉昆對特朗普的訪華計劃回應稱:“關于你提到的具體問題,我目前沒有可以提供的信息。”
然而,在臺灣問題上,中方的立場則極為明確。郭嘉昆強調:“中方在臺灣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如何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
中方回應既保持了外交靈活性,又堅守了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的原則立場。
10月22日,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進一步表明了立場:“臺灣是中國的臺灣,解決臺灣問題是中國人自己的事,只能由中國人來決定。”
近期,中美貿易緊張關系迎來了新一輪升級,中國出臺的稀土出口管制新規被分析人士認為擊中了美國的“七寸”。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的壓力也在增大。甲骨文、亞馬遜、埃克森美孚等美企組成游說團,聯名致信特朗普政府,要求暫停所謂“關聯方規則”,理由是該規則會影響數十億美元對華出口。
美國農民因長期接收不到來自中國的大豆訂單,也在持續向特朗普政府施壓。這些因素都可能促使特朗普采取更加務實的態度處理對華關系。
![]()
有分析認為,特朗普在臺灣問題上的表態是“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表面是為了減少中美在臺灣問題上爆發沖突的可能性,實質上則是用“管控局勢”的名義,換取中國在貿易問題上的讓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