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保健日將至,國人健康意識持續升溫,從日常保健品、定期體檢到養生生活方式,健康消費正在從“治病”轉向“預防”。這場生活方式的轉變,也在推動中國養生保健產業加速擴容。
艾媒咨詢發布的《中國養生保健產業發展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養生保健產業市場規模預計達 5.8萬億元,同比增長 12.3%。其中,保健品、體檢和養生生活方式相關消費占比分別為 35%、28%、37%,產業結構日趨均衡。
保健品:細分賽道崛起,品質成核心競爭力
保健品仍是健康消費的主力軍。隨著需求精細化,產品不再只講“補營養”,而是強調“功能針對性”。今年以來,“熬夜護肝”“緩解眼疲勞”等細分產品銷量激增,葡萄籽、益生菌等功能型保健品持續熱銷。
品質升級成為行業焦點。中檢集團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通過“有機”“非轉基因”認證的保健品銷量占比達 42%。部分品牌試水“透明工廠”,讓消費者實時觀看生產過程,增強信任度。
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現有保健品相關企業超 828萬家,2024年新增注冊 184萬家,創十年新高。生物提取與納米技術的應用讓吸收更高效,“健康監測+個性化推薦”模式正讓保健品進入智能化消費時代。
體檢:智能化提速,服務延伸
體檢行業在智能化與服務延伸上同步升級。全國三級醫院中,約 65% 體檢中心已引入 AI 影像診斷系統,結節識別準確率超 90%。無創血液檢測技術普及后,一滴血、半小時即可完成 20 項指標檢測。
體檢機構也正從“出報告”向“健康管理”延伸。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全國約 38% 機構已與社區醫院、養老機構合作,推出“體檢+上門護理”模式,覆蓋人群超 2000萬。
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體檢相關企業超 340萬家,廣東、山東、四川位居前三。三四線城市體檢需求增長明顯,成為行業新增量。
養生生活方式:從“特定群體”走進大眾
“養生”正在成為一種日常習慣。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養生館相關企業超過 331萬家,2025年新增 70萬家。山東、廣東、河南、江蘇四地占全國三分之一。
飲食領域健康化趨勢明顯。“藥膳養生”餐廳數量達 8.2萬家,同比增 30%;養生預制菜如“即食花膠”“凍干銀耳羹”銷量同比增 210%。運動與睡眠養生也在升溫,具備護膝護腰功能的裝備、助眠香薰機和白噪音儀等產品銷量大幅增長。
天眼查研究院認為,保健品的功能細分、體檢的智能升級、養生方式的日常化,正共同構成健康產業新生態。未來,隨著AI與大數據技術深入應用,健康管理將更加精準、高效、個性化,養生保健產業也將在5.8萬億市場空間中持續釋放潛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