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具體醫院和醫生的選擇攻略,到了解基礎的醫療知識以及非處方藥品的推薦,再到“看不到、摸不著”的患者情緒,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涌向小紅書,尋找答案與陪伴。
從孕期嘔吐緩解、脫發治療用藥,再到血糖管理,小紅書已逐漸成為健康醫藥領域一個獨特的“認知構建與信任培育場”。
這一現象背后,是當代消費者日益增強的健康意識、被長期忽視的情緒支持需求,以及越來越迫切的長期健康管理訴求。
而在產業一端,藥企與健康品牌正深陷數字化營銷的困局:傳統廣告投放不僅觸達受限、可信度下滑,更缺乏真實可感的溝通場景;想要突破創新,卻常常找不到合適的切入點。
更現實的是,許多企業面對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仍處于迷茫與猶豫之中——缺乏成熟經驗、不清楚從何入手、擔心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最終在轉型的門檻前躊躇不前。
小紅書,恰在此時架起了一座橋梁——作為一個兼具活躍生活場景與內容種草基因的平臺,它通過將品牌自然嵌入用戶真實生活的內容流,讓更多人看見并用上;也以真實用戶語言重塑品牌功能認知,更新和迭代品牌形象,從而為醫藥健康用品帶來新增觸達、更多更快決策和高質量轉化。
當傳統醫藥品牌深陷“人群難定位、轉化效率低”的數字化困境,小紅書以其精準的場景卡位與專業的生態構建,正在成為越來越多品牌探索轉型的“新路口”。
在醫療行業深層變革與健康消費路徑全面重構的今天,小紅書有哪些新機會?它到底能做什么?
良醫財經結合行業實踐與平臺洞察,解碼這場健康消費與品牌營銷的雙向奔赴。
01
需求重構
從主動預防到決策前置,小紅書承接行業新張力
如果你是一位中重度小紅書愛好者,就很容易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這個平臺上,將目光投向了醫藥健康賽道:
清晨用經絡梳通絡醒神,再打一段八段錦;上午參照營養食譜備餐,并記錄身體各項指標;入夜前對比餐后與晨間血糖波動,再根據數據調整次日作息……類似這樣的內容,正在小紅書不斷涌現,勾勒出當代人健康生活的日常圖景。
現象的背后,大眾對“健康”定義的深層變遷。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對健康的認知在不斷延伸。
根據IQVIA數據顯示,2018至2025年中國OTC市場規模持續擴容,從2286億元增至306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26%。
今天,健康不再僅限于“不生病”,而是逐步擴展為一種涵蓋身、心、靈的多維狀態:從被動治療走向主動預防,從身體機能延展到情緒管理,從內在調理外化為生活方式,甚至從個體感受升華為一種具有生命力的生活哲學。
![]()
數據來源:尼爾森IQ,2025年醫藥健康消費者調研,2025年8月20日-27日。
正是這種認知的升級,催生了小紅書上“千群千面”的健康觀與形形色色的生活方式。無論是“懶系健康”帶來的輕松養生,還是“存錢不如存健康”背后的長期主義,抑或是“去班味兒養生局”所折射的職場人自療文化,這些趨勢話題都在不斷重塑我們對健康的理解。
這其中,我們看到小紅書上有三個正在重塑行業生態的趨勢:
趨勢一:需求場景細分化。從慢性病管理、術后康復等傳統場景,延伸至過敏防護、腸道調理、氣血養護等日常健康領域,2025年小紅書春季鼻炎、夏季腸胃等季節性感官問題搜索量呈爆發式增長。
趨勢二:獲取主動化。醫藥電商購藥者會通過小紅書獲取健康信息,用戶主動搜索“益生菌功效”“奧司他韋用法”等關鍵詞的頻次不斷上升。
趨勢三:決策鏈路社群化。消費者在依賴醫生處方之外,還通過真實患者的用藥體驗、專業博主的成分解析輔助決策,形成“搜索-求證-選擇”的新鏈路。
這些變化反映出當前健康消費市場“需求已起,供給未滿”的行業張力。
而小紅書正在成為健康消費的“決策催化劑”,推動用戶更快完成從認知到行動的關鍵一躍。
02
小紅書的三把“鑰匙”
從 “難辨真偽” 到 “看懂選對”,破局醫藥健康內容信任困局
站在行業視角來看,由于醫藥健康領域專業門檻高、知識壁壘森嚴,其成為誤導性科普的“重災區”——消費者雖有獲取健康知識的強烈意愿,卻常常陷入“信息繁雜難篩選、真偽難辨怕踩坑”的信任困境中。
小紅書價值源于內容生態與平臺用戶的自然互動,其通過營造的興趣內容生態構建了三把“鑰匙”打通了健康品牌、產品與內容生態及用戶之間的橋梁:
第一把鑰匙,健康需求激發場:把“潛在需求”轉化為“明確察覺”
很多時候,用戶的健康需求并非以明確形態存在,而是隱性地潛伏于用戶的日常生活之中,這也構成了傳統“人貨場”模型在健康領域常常失靈的深層原因。
而在小紅書的平臺生態上,很獨特的一點就是小紅書的興趣內容就能夠作為一個場域,恰恰擅長于將這類“未被言明的需求”具象化。通過高度場景化的內容推送,平臺能夠有效喚醒用戶對自身健康狀況和潛在訴求的細微察覺。
![]()
正如《小紅書x尼爾森IQ 2025-2026醫藥健康行業消費趨勢白皮書》所顯示,41%的用戶認為“小紅書能讓我發現自己沒意識到的健康相關潛在需求”。(數據來源:尼爾森IQ,2025年醫藥健康消費者調研,2025年8月20日-27日;2025年消費決策心理研究,2025年4月23日-5月6日。)
比如,新手父母可能在刷到“寶寶脹氣與喂養姿勢”相關內容后,才意識到孩子的哭鬧與喂養姿勢有關聯;久坐的上班族也可能在刷到 “辦公族肩頸放松指南”,才發現日常肩酸是需要干預的健康問題——這些場景化內容,讓模糊的潛在需求變成可感知的“我需要關注這個”。
第二把鑰匙,健康信息解碼器:把“專業壁壘”翻譯成“通俗指南”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健康醫藥領域的專業術語、各種指標,復雜又難懂,往往成為用戶獲得健康知識、了解自身健康情況的 “攔路虎”。
而小紅書這樣以具體的人為主的社交內容平臺,由于用戶原生內容的蓬勃生長,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助,正在一點點幫助其他人更容易的理解醫藥健康本身。
![]()
真實用戶的經驗分享與案例呈現,拉近了知識與生活的距離。這種“經驗+案例”的雙軌內容供給,也推動了醫療知識的“認知平權”。
正如武漢一位小紅書用戶的直觀反饋。“小紅書上的健康內容更通俗,不像教科書那么難,更像一本接地氣的科普書。”
第三把鑰匙,健康決策催化劑:把“繁復選擇”收束為“可執行方案”
此外,當用戶處于“亞健康”狀態,在面對保健品、日常護理等非緊急健康選擇時,用戶極易陷入“選擇paralysis”——信息越多,決策越難。
正是小紅書平臺提供給用戶的第三把鑰匙,通過內容整合與真實體驗反饋,有效收束了用戶的決策路徑,將復雜決策簡化,成為加速用戶健康消費決策的“催化劑”。
![]()
數據來源:尼爾森IQ,2025年醫藥健康消費者調研,2025年8月20日-27日;2025年消費決策心理研究,2025年4月23日-5月6日。
數據也印佐證了小紅書這把“鑰匙”的有效性:63%的小紅書用戶,其醫藥健康消費決策周期控制在1周左右,遠短于傳統信息獲取渠道。
從本質上看,小紅書的生態站位是以內容為紐帶,通過“三重生態作用”,自然構建了一個“認知在社媒、決策在社媒、購買在電商/藥店”的健康新消費鏈路。它正在搭建起一個信息流暢、信任傳遞、決策高效的中介場域——讓健康信息不再是“難辨真偽的負擔”,而是成為用戶可以自主運用、改善生活的實用工具。
03
鏈路重塑
從種草到復購,搭建品牌數字化的“轉型快車道”
當下,醫藥健康行業的轉型已進入深水區。其核心命題,在于如何“破圈”——從嚴肅的醫院場景,走向鮮活的日常生活;從服務于“已病”的傳統消費者,轉向擁抱關注“未病”與生活品質的新一代用戶。
行業的未來,不在于讓健康產品成為“生病時才需購買”的被動選擇,而是融入日常,成為主動健康管理的一部分。例如,各種養生器械、居家檢測設備,正成為追求更好身體狀態的日常裝備。
目前部分醫藥品牌仍停留在傳統運營思維,對消費者新興的健康需求識別不敏銳、覺察不及時,未能有效推出契合需求的產品與服務,也缺乏精準觸達消費者的有效途徑。傳統藥企普遍面臨三大痛點:核心人群模糊、營銷與消費場景脫節、線上線下聯動薄弱。
要破解這些難題,關鍵在于回歸“人”本身,在于看見具體的、鮮活的人——他們不是單一的數字或標簽,而是擁有多元興趣、豐富生活方式的個體。
正是基于對“人”的理解,小紅書發布的《白皮書》重新定義了“八大健康人群”——它幫助我們超越冰冷的數據,去洞察“智育先鋒派”的知識渴望、“顏值自律黨”的內外兼修、“家庭健康主理人”的細致關懷……理解這些具體的生活角色與健康訴求,是實現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
![]()
![]()
![]()
![]()
![]()
![]()
![]()
通過“人群-內容-鏈路”的三維賦能,小紅書更為品牌搭建了一條數字化的“轉型快車道”。
以同仁堂烏雞白鳳丸的年輕化破圈為例,該品牌于2025年三八節期間,聯合小紅書IP「小美說」發起#活出美力不是虛的話題。它巧妙地將“活出元氣滿滿好狀態”這一功效痛點,轉譯為“漂亮時刻”的生活故事,通過具象化的日常場景,使傳統藥學的滋補概念,無縫融入當代女性對健康與美的普遍追求,從而成功擴大了品牌的潛在市場。
![]()
通過“線下中醫脈診體驗+線上博主內容分享”的整合傳播,該 campaign不僅實現2.27億曝光,帶動品牌人群資產提升35%,更在年輕群體中重塑了“養出自然好氣色”的品牌認知,成功將“不虛”打造為現代女性力量美學的新維度。
同樣以“人”為錨點,新銳計生品牌beU借助小紅書在競爭激烈的避孕套市場中實現了突圍。
在小紅書平臺,beU發現了長期被忽視的“女性視角”。品牌將女性用戶的產品痛點與身體自主意識的覺醒,直接轉化為其產品與溝通的差異化突破口。在策略層面,beU借助平臺的人群破圈工具,精準定位追求兩性體驗的計生用品賽道特色人群,成功打破了計生品類傳統的人群邊界。這一精準觸達,推動其一年內GMV突破四千萬元,成為全平臺增速第一的品牌。
![]()
同時,隨著小紅書“紅貓計劃”的推出,眾多品牌進一步嘗試種草外溢鏈路,通過商品筆記與視頻一鍵跳轉至淘寶、京東等旗艦店,使貨架電商的心智用戶也能在小紅書實現“邊逛邊買”,有效打通了從內容到消費的最后一公里。
這些案例的背后,是小紅書正在成熟運轉的“認知在社媒、決策在社媒、購買在全域”的全鏈路價值營銷閉環。
品牌不僅能通過專業內容建立信任、借真實用戶口碑加速決策,更能引導用戶至線上電商或線下藥店完成轉化,更為關鍵的是,品牌可通過健康打卡、長期調理記錄等內容,持續沉淀用戶關系,將一次性購買者轉化為品牌的忠實擁躉,實現從“種草”到“復購”的完整閉環,構筑長效增長引擎。
04
良醫財經的思考
生態協同,共筑健康消費新生態
當健康醫藥的邊界從“治療”拓展至“生活”,當消費者的需求從“被動應對”升級為“主動管理”,行業的邏輯正在被重新書寫。
在這一變革中,小紅書以生態連接者的身份,為困頓已久的行業構建了一個供需高效匹配、信任自然生長的“健康生活共振場”。
它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需求激發—信息解碼—決策催化”的三重生態作用,小紅書不僅縮短了品牌與用戶的溝通路徑,更重塑了健康產品的價值邏輯——它們不再是病患的專屬,而是每個人追求高質量生活的日常伴侶。
在未來,健康醫藥行業的競爭將不再是資源或流量的競爭,而是生態協同能力的競爭。誰能夠更早理解“人”的變化、更敏捷地響應場景需求、更自然地融入生活軌跡,誰就能在健康消費的新浪潮中贏得先機。
小紅書以其真實、多元、動態的內容生態,恰恰為行業提供了這樣一個觀察前沿、連接用戶、驗證需求的“開放式實驗室”。
它讓健康回歸生活,讓品牌看見真實的人,也讓行業的創新,從此有了溫度,有了回響。
從這點來看,新生態正當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