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有個問題:“你最討厭和什么樣的人相處?”
最高贊的回答是:“最討厭喜歡抱怨的人。”
人與人的交往,說到底是一種能量的互換。
沒有誰愿意與一個滿是負能量的人在一起。
習慣抱怨,是一種負能量
“抱怨”由兩個字組成,“抱”和“怨”。
當你抱怨時,你就是在擁抱自己的怨氣。
緊接著,那些不好的人、事、物會不斷地被你吸引,進入你的生活,逐漸占據你的生命。比如,經常抱怨工作難,把“不想干了”掛在嘴邊的人,突然某天就真的失業了。
![]()
還比如,經常抱怨生活不如意的人,日子果真越過越黯淡,麻煩接二連三地發生。
喜歡發牢騷的人,很難把人生過得順遂,命運也大多崎嶇波折。
與其抱怨世事,不如轉變態度
作家六六說:“把時間花在進步上,而不是抱怨上,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這個世界,沒有誰活得容易,每個人都在負重前行。
抱怨是一劑毒藥,不僅拖累自己,還會傳染他人。一旦抱怨成為習慣,就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
成熟的人,早就吞下了抱怨,咽下了委屈,默默地提升自己。
聰明的人都懂得,舍棄抱怨去改變。
認認真真打好自己人生的這副牌,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助你遠離抱怨的4個建議:
1.寫“抱怨”日記
在《不抱怨的世界》里,作者說當他遇到不好的事情,或者情緒低落崩潰的時候,就會寫日記。
把事情寫下來,記錄自己的悲傷或憤怒。
寫的過程中,有助于理清思緒,平靜情緒。
寫完之后回頭看,會發現很多事情不過如此,根本不值得抱怨或生氣。
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宣泄方式,這樣既不傷害自己,也避免了影響他人。
更何況,書寫是最低成本的自愈。
![]()
2.原諒別人,放過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抱怨,是因為別人的錯誤傷害到了自己。
事實上真正傷害我們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的看法。
習慣性抱怨,就像是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面對生活中的人與事,理解多一點,苛責就少一些;體諒多一點,矛盾就少一些。
換個角度,換個看法,放下別人的錯,才能解脫自己的心。
3.修煉內心,收獲幸福
《不抱怨的世界》寫道:當我們抱怨時,就是在暗示自己“事情不對勁”“生活不如意”,除了徒增壓力,沒有一點用處。
一個人是否能感受到幸福,和他當下的內心有直接關系。
人活一世,我們無法把控環境和他人,但至少還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
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向內探求;與其順勢沉淪,不如躬身入局。
4.培養21天不抱怨的習慣
美國哲學家艾德勒說過:
“習慣是通過不斷重復某種行為而產生的,重復次數越多,習慣就越根深蒂固。”
21天就可以培養一個新習慣,而習慣會指引我們的思想和生活。
所以,可以設定一個21天不抱怨的目標。
作家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給我們推薦了一種養成不抱怨的好方法,紫色手環游戲。
給自己準備一個紫色手環,每當想要抱怨的時候,就將手環從一只手換到另一只手上,直到堅持把紫色手環戴在同一只手上持續21天。
當遇到想抱怨的事情,就想想這個計劃,然后忍一忍,忍到21天的時候,可能就記不起來要抱怨的事了。
對很多人而言,抱怨無非就是想發泄,或者引起別人的關注。
一次次的重復抱怨,無形中就養成了習慣。習慣既可以養成,自然也可以克服。
通過有意識的避免,很快就能糾正這種不良習慣。
愿我們每個人都能養成不抱怨的好習慣,讓自己成為快樂的傳導器,抱怨的絕緣體。
沒有誰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
與其抱怨生活,讓人生黯然失色,不如尋求改變,把生活過得五彩斑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