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祖寺,原名東山寺,或東禪寺,位于湖北省黃梅縣五祖鎮(zhèn)東山之上,地處大別山主脈東端南沿,與九江隔江而望。該寺始建于唐永徽五年(654年),是中國禪宗第五代祖師弘忍大師的道場,也是六祖慧能大師得法受衣缽之圣地。宋真宗改賜寺額為“真慧禪寺”,宋英宗御書“天下祖庭”匾額,宋徽宗題寫“天下禪林”,元文宗賜寺額“東山五祖寺”,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五祖寺
![]()
也正因此五祖寺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4年11月被確定為禪宗發(fā)源地,弘忍大師被尊為禪宗創(chuàng)始人。可以說它兼具宗教朝圣與旅游觀光價值。2006年5月25日被國務(wù)院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五祖寺所在的黃梅離蘄州近在咫尺,歷史上黃梅長期隸屬于蘄州。蘄州在明代是荊藩的藩地,第八代荊王朱常泴崇信佛教,萬歷十九年(1591),他捐資將黃梅五祖寺“繪像一新”,并“豎碑勒文”。位于五祖寺真身殿正殿后部正中,供奉著五祖真身的法雨塔,橫額位置嵌有三塊匾額,其中“閻浮藏海”匾乃朱常泴親手所書。
大哥有罪被廢
前文提及,相對于太祖系各藩,燕系各藩宗室普遍成員稀少,各家合起來放在太祖系內(nèi)也只是一家中等宗室,這與各支系親王往往英年早逝,以至于子嗣艱難有很大關(guān)系。
荊藩就是其中的典型,能夠確定其生卒年的六代親王(包含追封的朱載墭,不包括庶人朱見潚)中,僅有荊端王一人年過花甲,其余五王大多在三十多歲正當(dāng)打的時期便去世了。
比如荊恭王朱翊鉅,去世時約三十五歲,好在他留下了三個子嗣:嫡長子朱常泠(音líng)、嫡次子朱常(氵言)和嫡三子朱常泴(音guàn)。
朱常泠,生年不詳,作為嫡長子屬于當(dāng)然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受封荊世子。
據(jù)《明史·諸王傳》記載:荊藩第四代樊山王朱載埁,是一位賢良方正、教子有方的賢王。朱翊鉅常以這位族叔為榜樣,來教導(dǎo)世子朱常泠。結(jié)果朱常泠“不率教”,即只當(dāng)耳邊風(fēng),毫不在意,反而養(yǎng)成了“殘賊淫縱”的品性。
荊王墓出土的金蜻蜓配飾
![]()
“殘賊”出自《孟子》,意指破壞仁義,其后用以指代殘害、暴虐的行為或人。“淫縱”有兩方面含義:一指品性邪惡且行為不受約束,二指沉溺色欲而敗壞倫常。由此可知,朱常泠為人暴虐、品性邪惡。
朱翊鉅在多次教導(dǎo)無果之后,終于忍無可忍,親自舉報世子惡行。最終朱常泠于隆慶三年(1569年)二月被廢為庶人,發(fā)配武昌閑宅禁住。
“庚寅,荊世子常泠坐殘賊淫縱,降為庶人,閑宅禁住。”(《明穆宗實錄》)
閑宅是明代用以關(guān)押罪宗專門處所。明朝中后期,因鳳陽高墻內(nèi)罪宗人數(shù)眾多,朝廷在各省“省城內(nèi)擇空閑寬敞所在”建設(shè)特殊建筑,用以關(guān)押罪宗,稱為閑宅。閑宅建立后,需要異地關(guān)押的宗室被分成兩部分,罪行較輕的送閑宅禁錮,罪孽深重者發(fā)配鳳陽高墻。
朱常泠事件還有后續(xù),隆慶四年七月,荊藩長史陳如愚等人受此影響被削職為民,《西游記》的作者荊藩紀(jì)善吳承恩很可能是其中一員。
“辛未……治撥置荊世子常冷為惡者。黜長史陳如愚等三人為民。及內(nèi)使何山等四人,千戶厲德參等二人罪,各有差。”(《明穆宗實錄》)
二哥襲爵無嗣
朱常(氵言),生年同樣不詳,隆慶三年(1569年)四月,也即大哥被廢二月之后,被朝廷冊封為泰寧王。
隆慶四年(1570年)二月初六,荊恭王能朱翊鉅薨逝,在位16年,終年35歲左右。他的英年早逝不知是否與朱常泠被廢事件有關(guān)。
大哥這位荊世子被廢,朱常(氵言)倫序成為第一順位繼承人,故當(dāng)年五月,朝廷受命他管理府事。緊接著荊藩長史陳如愚等被治罪,估計其中有他的手筆。
按照慣例,先王禫祭也即除服祭之后,嗣王便可奏請受封。荊恭王的禫祭當(dāng)在隆慶六年(1572年)四月,也就是說隆慶六年朱常(氵言)便可襲爵,可直到萬歷二年(1574年)六月,朝廷才準(zhǔn)許其襲爵。
“甲子……準(zhǔn)荊王嫡次子泰寧王常(氵言)襲封荊王。其世子常泠革為庶人也。”(《明神宗實錄》)
荊王墓出土銅鎏金帽頂
![]()
期間朱常(氵言)應(yīng)當(dāng)有過多次奏請襲爵,可朝廷也有自己的考量:前世子朱常泠橫亙在那。至于朝廷如此操作是打算給朱常泠一個機會,還是在等他去世的消息,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朱常(氵言)襲爵的進程被拖后了數(shù)年。
即便同意其襲爵,也只是原則上的,正式冊封要等到萬歷三年四月,畢竟不論是舉行傳制儀式,還是遣使外出冊封,都需要花錢的,本著節(jié)省的原則,需攢一波人員,待攢夠人數(shù)再一次性搞定。
萬歷四年(1576年)四月,冊封劉氏為荊王妃,《實錄》對記載的用詞為“選配”,也就是說二人屬于新婚燕爾,而非如其母妃胡氏那般由荊世孫夫人進封荊王妃。
只可惜劉氏這位荊王妃很快便的守寡了。
當(dāng)年七月二十四日,荊王朱常(氵言)薨逝,在位僅僅一年,壽數(shù)不詳,估計不會超過弱冠之年。
至于其謚號,究竟是給“悼”、“哀”等表示哀悼性質(zhì)的中謚,還是給予美謚,朝廷內(nèi)部存在爭議,直到萬歷七年三月才正式給予“敬”。謚法“夙興恭事曰敬”,以此為蓋棺定論,也算是對這位在位日短的藩王一種褒獎。
“庚申……禮部題據(jù)經(jīng)結(jié)勘:‘荊王常(氵言)忠孝賢良、光明正大,貤封雖在沖年,立身不失規(guī)度,宜有謚號冊文。’從其請也”(《明神宗實錄》)
三弟繼任荊王
朱常泴,某百科稱他生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萬歷二年(1574年)三月朝廷下令鑄造安城王麒麟鈕鍍金銀印,次年四月與二哥荊王朱常(氵言)一道受封。
萬歷四年七月,荊敬王去世后,因其無嗣,朝廷特命安城王朱常泴管理府事。萬歷五年(1577年)四月,冊封蘄州民人周謨之女周氏為安城王妃。
“乙卯,荊王常(氵言)薨。上輟朝三日,謚曰莊,遣主事張淳祭致。敕王嫡弟安成王常泴管府事,以王無嗣也。”(《明神宗實錄》)
荊王墓出土金花簪
![]()
萬歷七年(1579年)四月,以永康侯徐喬松、光祿寺丞周弘祖為正副使,持節(jié)前往蘄州冊封朱常泴為荊王。實錄對其此時的身份表述為“荊世子”,不知是誤載還是真有變動。
襲爵之初,朱常泴就如何解決王府軍校遞補問題,與朝廷頗有矛盾。
明代實行衛(wèi)所制度,為保障常備軍人員數(shù)量,將百姓分成了民、軍、匠三類,正兵一旦出缺,由其家中男丁增補,此稱之為勾補。明初軍戶人員充足,衛(wèi)所制度運轉(zhuǎn)正常。可隨著時間推移,衛(wèi)所田地被侵占,軍士被勛貴將領(lǐng)的奴役,衛(wèi)所制度遭到嚴(yán)重破壞,軍戶逃亡嚴(yán)重。為彌補人員,先是勾補出缺正兵的鄰居,其后又將手伸向民戶,將民戶勾補入軍籍,以彌補不足。
前面曾提及,出于削藩需要,仁宗系及其之后的藩王其體系中的護衛(wèi)軍不再賜予,可依然保有群牧所及人數(shù)多達數(shù)百人用以充當(dāng)儀仗的儀衛(wèi)司軍校,大致人數(shù)在一千七百左右。荊藩因荊庶人朱見潚的原因,儀衛(wèi)司軍校被削減了四百人,可額員依然多達千余。
朝廷衛(wèi)所如此,王府軍校也好不到哪去,對缺額的處理方法同樣是通過勾補,用民戶來填。
朱常泴受封時,恰逢張居正攝政,出于改革及消融民怨需要,對王府軍校的遞補問題做出了改革。
明軍劇照
![]()
于是乎問題來了。朝廷給出的方案是“徵銀雇役”,也即藩國自行花錢雇用,類似于朝廷采取的“募兵制”。荊王朱常泴的要求則是“仍舊解役”,也就是繼續(xù)“勾補”百姓來服役。
這屬于根本性矛盾。“徵銀雇役”和“勾補”存在兩大核心區(qū)別:一是錢的問題,前者需要王府花錢,后者分錢不花;二是人身控制權(quán),前者屬于雇用性質(zhì),雇來的軍校依然屬于民籍,擁有人身自由權(quán),合則留不合則去;后者則會改為軍籍,完全依附于王府,想走除非逃籍當(dāng)黑戶。
就這樣雙方來回拉扯,直到張居正去世,明神宗得以親政,朝廷才終于稍稍松口。萬歷十一年(1583年)閏二月,兵部對荊藩民校之事提出“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方案,即至今往后,王府民校缺額需“徵銀雇役”,至于在此之前已經(jīng)勾選來的民校,尊重其本人意愿,只要其本人同意就繼續(xù)在王府服役。只是面對王府這個龐然大物,有人敢不愿意嗎?
“壬午……兵部題王府民校屢經(jīng)題請,悉準(zhǔn)折價。荊王常泴奏欲仍舊解役,非晝一之法。詔令依近例徵銀雇役,不許勾補擾民。其在府舊役,情愿應(yīng)當(dāng)者,聽。”(《明神宗實錄》)
在民校使用這個涉及王府切身利益的問題上,朱常泴表現(xiàn)地很是高調(diào),但他并不是什么不知進退的人物。事實上自荊庶人朱見潚案之后,歷代荊王都懂得明哲保身,低調(diào)為人,對宗室的約束也很嚴(yán)格。
朱常泴的父王荊端王大義滅親,舉報嫡長子朱常泠。他本人則在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五月上疏舉報本府宗室,朱載(土州)朱載(土武)“淫恣不法”,朝廷命湖廣巡按御史查問。
也正因此,明代中后期,荊藩相對默默無聞。
阿越說
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十一月,荊王朱常泴薨逝,在位19年,終年36歲。由于此時朱翊鈞這位當(dāng)朝皇帝陛下,正圍繞“國本問題”與文官集團斗得不可開交,甚至拿政事當(dāng)籌碼。朝廷對他的身后事處置多少有些離譜。
五祖寺真身殿
![]()
直到次年三月,他的訃告才傳到朝廷,正常情況下無需一個月的事,整整花了四個月。好在明神宗在這件事沒有拖沓,立即派右通政鄭繼之、副行人吳海鰲前往荊府致祭、治喪,派五官司晨(欽天監(jiān)官員)歐承思為朱常泴看日子、為墓地選址。可不知道怎么回事,當(dāng)年十月又派行人王孟震到荊府主持喪禮。朱常泴的入葬時間因此被一拖再拖。
好在朝廷給予的謚號給了他些許安慰:賜謚曰康。謚法“溫柔好樂曰康”,結(jié)合清康熙版《蘄州志》所載:“荊康王盛著賢聲”,也算當(dāng)?shù)闷渌?/stro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