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詩》千古流傳,也是兄弟奪嫡之爭的典型案例。曹植一生受到曹丕、曹叡父子的限制和打壓,郁郁而終。沒想到他的兒子曹志,在西晉卻受到重用。
![]()
少有才學,為司馬炎所信任
曹志是曹魏陳思王曹植的庶子,曹操的孫子。據史書記載,曹志年輕時非常喜歡讀書,憑借才能與品行而揚名,平易質樸,有宏大的抱負,還擅長騎馬射箭。
曹植說:“這孩子是保護國家的人!”于是把他立為繼承人。后來改封為濟北王。司馬炎任撫軍將軍時,前往鄴城迎接常道鄉公曹奐登基,曹志在夜里拜見司馬炎,司馬炎和他交談,從傍晚一直談到第二天天亮,十分看重他。
![]()
公元265年司馬炎通過禪讓,建立西晉,下詔說:上古之世,雖然國運交迭興盛,對于先代的后裔,繼承不廢。前任濟北王曹志為人清廉正直,才行高潔,好古文,通曉各種事物,是魏宗室中的英才,我很喜歡他。現任曹志為樂平太守。
曹志在樂平太守任上上書,認為應當尊崇儒學重視道家,請求給博士設置吏卒。歷任章武、趙郡太守。雖然多次擔任太守的職位,但不把政事放在心上,白天游玩打獵,晚上則誦讀《詩》、《書》,以歌舞和女色來娛樂,當時的人都見識不到他的才能。
![]()
咸寧初年(275年至279年),司馬炎下詔說:“鄄城公曹志品德忠誠,向來質樸,學識通達,應該在翰林院任職,以便擴大貴族子弟的教化。現任命曹志為散騎常侍、國子博士。”司馬炎曾讀《六代論》,問曹志說:“這是你先王寫的嗎?”曹志對答說:“先王有親手寫的著作目錄,請讓我回家查一查。”
回來上奏說:“查了目錄沒有這一篇。”司馬炎又問:“那是誰作的呢?”曹志說:“我聽說,這是我的同族父曹冏寫的。因為先王文章高超,名聲卓著,曹冏想讓書流傳后世,因此假托先王所作。”司馬炎說:“自古以來也多有這樣的事。”回過頭對公卿說:“父子證明,足以查審。從今以后,可以不再懷疑了。”
物傷其類,免官問罪
后來曹志又改任祭酒。齊王司馬攸將到封國去,曹志常常遺憾他的父親在魏朝時不得志,于是愴然長嘆說:“哪有這樣的高才,這樣的親族,不讓他穩固根本輔助教化,而讓他遠去海隅呢?晉朝的興盛,大概危險啦!”
![]()
這里需要簡單說明一下,司馬攸其實是司馬炎的親弟弟。但由于當年司馬師沒有兒子,所以司馬昭便把司馬攸過繼給了司馬師。司馬師死后,司馬昭繼掌大權,司馬昭死后,關于應該選誰為繼承人,當時其實有一番爭論。司馬攸非常聰慧,品行良好,從血緣上來說是司馬昭的親兒子。
但從法理上來說,司馬攸卻是司馬師的繼承人。而當年司馬昭之所以掌握大權,是因為當時司馬攸年幼,所以應該傳位給司馬攸。但司馬昭最終還是選定了司馬炎,所以司馬炎對司馬攸有所提防,想要把他趕出京城。
![]()
所以曹志物傷其類,想要上奏為司馬攸鳴不平。奏議寫成要去上奏,見到了他堂弟高邑公曹嘉。曹嘉看后說:“兄長寫的奏議很懇切,將來一定會寫入晉史,但現在將受到責罰。”司馬炎看了奏議,大怒說:“曹志都不能明白我的心,何況天下人呢!”
于是有關官員上書拘捕曹志等,治他們結黨的罪,詔書只免除了曹志的官,讓他回到府第,其他人都交給廷尉治罪。不久,曹志又任散騎常侍。遭母死,服喪過分超禮,因此得了重病,喜怒無常。公元288年曹志去世。
曹植作為曹魏諸侯王,一直受到曹丕、曹叡父子的打壓限制,沒想到他的兒子曹志居然在西晉受到重用,真是非常諷刺。司馬炎要把弟弟司馬攸趕走,曹志仗義執言被免官,也是對父親曹植所受遭遇的一種感同身受吧。
參考資料:盧弼《三國志集解》、《晉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