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面圖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風險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作者:聰明投資者
來源:雪球
在投資大師的演講對話中,除了巴菲特芒格之外,投資圈里最愛的大約是霍華德·馬克斯。
去年8月聽霍華德·馬克斯跟摩根·豪澤爾(Morgan Housel)做了一檔播客對話,非常精彩。
得說,摩根·豪澤爾的補充視角和輸出語言,是整個對話的亮點,也理解了霍華德為什么會說,他常常從摩根那里獲得啟發。
可能真的不是客套。
摩根是美國合作基金( Collaborative Fund)合伙人、暢銷書作家,曾兩度獲得美國商業編輯和作家協會的最佳商業寫作獎。
2020年,他的代表作《金錢心理學》用生活化的觀察揭示金錢、人性與幸福之間的微妙關系,通俗而深刻的文本讓這本書在全球暢銷800萬冊,被翻譯成50多種語言。
豆瓣超過1萬讀者打出8.2高分。
今年,摩根帶來了新作《金錢的藝術》。如果說《金錢心理學》聚焦的是“如何積累財富”,那么這本新書則進一步追問:財富該如何被使用?
書中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心理學研究和歷史故事,揭示金錢與人性、幸福、生活方式的深層聯系,直指那個更根本的問題——“金錢怎樣用,才能讓人過好一生?”
摩根·豪澤爾的財富觀深受個人經歷的影響。
童年時期,他的家庭并不寬裕。父親直到四十歲出頭才成為醫生,而那時家里已經有了三個孩子。為了養家,父母不得不過著極度節儉的生活。
后來,在急診室工作了20年的父親毅然選擇辭職,用積蓄換來更自由的生活方式。
對年少的摩根而言,這一決定帶來的沖擊極為深刻:錢最大的意義,不在于擁有更多,而在于關鍵時刻能賦予人選擇的自由。
這種體悟,也延伸到他的個人生活。家庭對他來說至關重要,他始終堅信,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質堆砌,而在于陪伴與情感。
他與妻子志趣相投,喜歡徒步、園藝、讀書等低成本的活動,保持著簡樸的生活方式。
他們堅持儲蓄和投資,把理財視為保障家庭幸福、實現自由生活的工具。
相比那些出身顯赫、履歷耀眼的金融精英,摩根的經歷平實普通。但正是這種平凡,讓他對金錢的理解更接近普通人。
他的兩本書貫穿著一個核心信念:金錢并非簡單的數字游戲,而是與家庭、選擇和幸福緊密交織的生命體驗。
最寶貴的資產:不用取悅任何人的自由
在《金錢的藝術》中,摩根把金錢和自由緊密聯系在一起。他認為,金錢能帶來的最大好處,不是奢侈享受,而是“不用取悅任何人的自由”。
書中有個經典故事。
1968年,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舉辦了一場環球帆船賽——誰能第一個完成單人無停靠環球航行,就能成為“史上最偉大的水手”。
參賽者中有兩個人格外特別:唐納德·克勞赫斯特和伯納德·穆瓦特西耶。
克勞赫斯特是個業余水手,幾乎沒什么經驗,卻把比賽當成翻身的機會。
他與商人合作,承諾制造“媒體狂歡”,即便船只狀況糟糕,他也硬著頭皮出發。航行中,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完賽,卻因害怕破產和丟臉不敢退出,只能偽造航行坐標。
直到他“意外領先”,眼看騙局將要暴露,他在日記里寫下“游戲結束”,然后消失在大海中。
穆瓦特西耶則完全不同。他是資深航海家,比賽時正處于奪冠的領先位置,卻在中途突然決定退賽。
他在日記中寫道:“一想到要回到歐洲那個‘蛇洞’,我就覺得惡心。我厭倦了那些虛偽的偶像,它們像蜘蛛一樣啃噬我們的靈魂。”
他攔下一艘商船,遞上給報社的信:“我要繼續駛向太平洋,因為我在海上感到幸福,或許也是為了拯救我的靈魂。”
他最終在塔希提島定居,過上了種地、寫作、遠離喧囂的生活。
摩根的評價是:克勞赫斯特活在他人的期待里,最后把自己逼上絕境;穆瓦特西耶只為自己而活,放棄了榮耀,卻贏得了自由。
“金錢最寶貴的用途,就是幫你成為穆瓦特西耶——擁有不用取悅任何人的自由。”
摩根坦言,年輕時的“富有”對他意味著更多玩具,而如今,“富有”意味著可以不必匆忙,可以自由安排時間,可以與家人共處,可以思想獨立。
簡而言之,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如何用金錢獲得這樣的自由?
摩根提出一個簡單的方法:把儲蓄視為“自由的門票”。
你存下的1000美元,不只是未來的零花錢,而是拒絕一份討厭工作的資本;你存下的1萬美元,不是用來買奢侈品,而是未來陪伴家人的底氣。
他說:“你未曾花掉的錢,買到的是某種無形卻彌足珍貴的東西:自由、獨立,以及按照自己意愿支配時間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活在當下”和“為未來儲蓄”之間取得平衡?
摩根給出的答案是:盡可能減少未來的遺憾。這意味著既不為短期的享樂透支未來,也不因過度節儉而錯失當下。
他提出了兩條實踐策略。
第一,用金錢換時間,積累“回憶復利”。與其攢錢買奢侈品,不如花在能沉淀為記憶的體驗上,比如旅行、陪伴孩子成長。哪怕少賺一些錢,換來更多自由時間,也能在未來帶來更大的滿足。
第二,把儲蓄視為購買獨立與安心的投資。儲蓄不僅是財富積累,更是心理安全感。
書中提到,前橄欖球運動員約翰·厄舍爾職業生涯僅賺60萬美元,卻靠堅持儲蓄實現了財務自由,退役后攻讀博士,最終成為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正是儲蓄,讓他有勇氣選擇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金錢不是用來討好別人的,而是用來贏得選擇權的。你存下的每一元,都是一張寫著“自由”的門票。
財務獨立的十五個層級:從“依賴他人”到“掌控人生”
說到財務自由,人們常把它想象成億萬富翁的特權。
但摩根·豪澤爾提醒我們:財務獨立不是“你有多少錢”,而是“你能多大程度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金錢的藝術》中,他提出了“財務獨立的0到15級”,從完全依賴他人到隨心支配時間,每個等級都對應著一種掌控力,每個人都能在這份清單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第0級:完全依賴陌生人的善意,毫無掌控力。
第1級:依賴家人、朋友或慈善的救助才能生活。
第2級:依賴政府或社會保障體系維持生計。
第3級:靠工作養活自己,但一旦失業就陷入困境。
第4級:有少量儲蓄,能短期應對意外開支。
第5級:積蓄能支撐幾個月,即使暫時失業也不至于崩潰。
第6級:技能或職業有一定不可替代性,不易被取代。
第7級:能拒絕糟糕的老板或工作,真正擁有選擇權。
第8級:即使換城市、換行業,也能憑儲蓄和能力順利過渡。
第9級:擁有穩定的資產或副業收入,減少對單一工作的依賴。
第10級:儲蓄和投資足以覆蓋數年的生活成本。
第11級:即便遭遇金融危機或行業衰退,也能從容應對。
第12級:被動收入足以覆蓋基本生活開支,不再依賴工作生存。
第13級:儲蓄和資產支撐的不僅是溫飽,而是理想的生活方式。
第14級:財富充裕到足以支持你做任何想做的事。
第15級:完全自由,能隨心所欲支配時間,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摩根強調,財務獨立并非一步到位,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不需要立刻到達第15級,只要每年向上邁一級,十幾年后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例如,當下你處在第3級,可以通過攢下幾個月的生活費提升到第4級;再提升技能,就能進到第5級。
每一次儲蓄的積累、每一次開支的優化,都是邁向自由的一小步。
獨立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條光譜。每個人能走到哪里并沒有標準答案,取決于你的價值觀和對自由的渴望。
但重要的是意識到:無論收入多少,你都可以主動購買獨立。
每一元的儲蓄都像是一張看不見的“門票”,為你換來不必取悅他人的底氣,換來陪伴家人、追求興趣、自由支配時間的能力。
“財務獨立的核心,不是‘賺更多錢’,而是‘減少對金錢的依賴’——你依賴金錢越少,就能越自由。”
靜默復利:最快的致富方式,是慢慢來
“如果你現在有1萬元,每年能獲得8%的收益,30年后會變成10萬元;如果堅持50年,就會變成47萬元。”
摩根·豪澤爾在《金錢的藝術》中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計算,揭示了“靜默復利”的力量——那就是“慢慢來”的智慧。
書中有一類人物被稱為“草根富豪”。
他們沒有耀眼的學歷,從事的是普通甚至低薪的工作,卻在幾十年間,通過持續儲蓄和投資,積累出數百萬乃至數千萬的財富。
他們的共同特征是:從不炫耀,從不攀比,也不在意自己的投資組合是否跑贏指數。他們把注意力放在家庭和生活上,遵循自己的節奏,不被外界裹挾。
摩根認為,這種“淡定與耐心”就是他們的超能力。
“靜默復利”的關鍵,在于長期堅持。
以巴菲特為例:巴菲特的年均投資回報率只有20%,并不比一些對沖基金經理高多少。但他堅持投資了60多年,是復利的奇跡造就了他如今的財富傳奇。
巴菲特的秘訣不是聰明,而是耐心。他愿意花一年時間研究一家公司,再用幾十年去持有它。
摩根認為,復利并不需要復雜的技巧,而是極其簡單的三點:
第一,盡早開始。復利的力量來自時間的積累。開始得越早,哪怕金額很小,也能靠長期增長獲得驚人的結果。
摩根強調:“你不需要一開始就存很多錢,哪怕每月只存100美元,只要堅持,最終都會積少成多。”
第二,保持穩健。很多人被高收益的誘惑吸引,卻忽視了風險。
摩根提醒,投資不是一場“短跑”,而是一場“馬拉松”。選擇穩健、長期的資產,耐心等待時間發揮作用,才是復利的真正秘訣。“投資的目標不是一次賺很多錢,而是一直能賺錢。”
第三,少做決策。頻繁操作是復利的大敵。無論是頻繁買賣,還是不斷更換策略,都會讓你在情緒驅動下犯錯,甚至抵消復利的效果。
最好的做法,是在選擇好資產之后,安靜地持有它,讓時間替你完成剩下的工作。
靜默復利是摩根最珍視、最重要的財務信念,因為它如此簡單,卻非常強大。
當“靜默復利”成為你的目標時,你就不再為他人表演,不再擔心短期的得失,而是把目光投向長遠的未來。它培養的,正是理財最稀缺的能力——耐力。
最快的致富之道,其實是慢慢來。
附:摩根?豪澤爾的30條財富思考
1. 金錢并非簡單的數字游戲,更關乎“故事”——我們對什么重要、什么能帶來快樂,以及如何衡量成功的自我敘述。
2. 理解我們自身的情緒——偏見、期望與恐懼——能夠引導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那些真正契合我們身份、價值觀與生活方式的決策。
3. 沒有獨立的財富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貧困。
4. 曾經“富有”對我來說意味著擁有許多炫目的玩具。而現在,它意味著不必匆忙,能與家人共度時光,掌控自己的日程,以及思想上的獨立。簡而言之,就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獨立,才是真正的富有。
5. 對我而言,獨立擁有最高的投資收益率,遠超我花錢購買的任何其他東西。
6. 你未曾花掉的錢,買到的是某種無形卻彌足珍貴的東西:自由、獨立,以及按照自己的意愿支配時間的能力。你儲蓄的每一美元,都為你未來的選擇買下了一張“兌換券”。
7. 對我而言,獨立擁有最高的投資收益率,遠超我花錢購買的任何其他東西。
8. 最快的致富之道,是慢慢來。
9. 要意識到,來得快的財富也是易逝的財富。
10. 我強烈建議你這樣做:在預算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多地嘗試各種花錢方式,對那些對你沒用、無法帶來價值的項目,要毫不猶豫地進行割舍。
11. 積累長期財富與那些重大、英明的決策關系不大,而更多地與那些微小、持續的決策在長時間內復利累積有關。
12. 在金錢方面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在于理解“杠鈴策略”。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做最壞的打算,期待最好的結果。活在當下,為明天做準備。
13. 如果不控制你最大的開銷,幾乎不可能積累財富;而如果不關心小額開銷,也很難增加財富。
14. 使用金錢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其視為改善生活的工具,二是將其視為衡量自己與他人地位的標準。許多人向往前者,卻用一生去追求后者。
15. 長久的幸福源自內心的知足與平和。金錢的最佳效用在于,它應該是助力你實現自我、放大人生價值的杠桿,而非用來定義你的身份、衡量自身價值的標尺。
16. 不要讓任何人告訴你,錢該花在哪里或者不該花在哪里。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正確方式。你必須弄清楚,什么能真正讓你感到快樂和滿足。
17. 一種健康的金錢觀,是尊重的他人經歷,珍視自己的處境,并明白只要掌握足夠的信息,所有行為都有其合理性。
18. 真正的快樂,是在你停止追問“我還缺少什么”的那一刻開始的。一旦意識到這一點,你就會不再執著于“我還缺什么”,而是投入更多時間去享受“我已經擁有的一切”。
19. 金錢帶來的最大陷阱之一,就是不停地追逐那些你尚未擁有的東西。
20. 美好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源于那些未曾發生的事。未曾發生的爭吵,未曾染上的疾病,未曾縱容的欲望,未經承受的高消費生活,未曾犯下的錯誤,以及未曾有的遺憾。
21. 衡量財富的最佳標準是你所擁有的減去你想要的。
22. 財富的真正定義,不在于你擁有多少,而在于“擁有”和“渴望”之間的差距。
23. 社交債務,就是當你的消費方式不經意間影響了他人對你的看法時所產生的一種無形負擔。
24. 金錢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資產易于衡量,而負債卻可能深藏不露。
25. 關鍵在于,一旦金錢從一種讓你獲得幸福的工具,轉變為他人衡量你的標準,你就已經輸掉了這場游戲。
26. 金錢永遠應該是助力你實現自身價值的工具,而不是目標本身。
27. 讓金錢停止作為工具,而成為主宰的最常見方式之一,就是當你的財務目標和信念成為你身份認同的一部分。
28. 關于理財的好建議,從來不是簡單地說“活在當下”或“為未來儲 蓄”,真正有價值的建議只有一句話:“盡可能減少未來的遺憾。”
29. 嫉妒他人所擁有的東西,并認為如果你像他們一樣生活就會更好,是一種誤導,因為你并未看清他們生活的全貌。
30. 對許多人來說,金錢是財務上的資產,也是心理上的負債。對“更多”的盲目渴望會劫持你真實的身份,控制你的個性,擠占那些能帶給你更大快樂的生活空間。
雪球三分法是雪球基于“長期投資+資產配置”推出的基金配置理念,通過資產分散、市場分散、時機分散這三大分散進行基金長期投資,從而實現投資收益來源多元化和風險分散化。點擊下方圖片立即領取課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