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球首個“一鍵式”AI驅動心臟磁共振檢查在北京友誼醫院啟用。這項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宋現濤副院長、賀毅主任團隊攜手聯影科研團隊研發的創新性技術不僅將傳統心臟磁共振檢查時間縮短了80%,更借助磁共振人工智能技術的力量,大幅降低了檢查過程中對患者配合度和技師經驗值的依賴,讓高質量的心臟檢查邁入了“無門檻時代”。
一直以來,心臟磁共振(CMR)存在三大棘手難題。一是操作復雜,檢查質量高度依賴技師經驗;二是長達30-50分鐘的檢查時間嚴重制約了檢查效率;三是患者配合程度會對診斷的成功率和準確性產生影響。而這項“一鍵式”AI-CMR成功攻克了上述難題,將對心臟影像檢查行業帶來顛覆性的變革。
突破 1
一鍵式零門檻
消除“技師經驗壁壘”
![]()
傳統CMR檢查技術操作繁瑣,需要技術員數十次的鼠標點擊、復雜的定位技術及序列設置、對患者反復下達屏氣指令,稍有不慎就會導致圖像不佳甚至掃描失敗。可以說,傳統的CMR是對技師和患者的雙重考驗。
“一鍵式”AI驅動心臟磁共振超快速檢查使這一困境有了重大突破。技術核心基于聯影科研團隊最新研發的三大AI模塊,友誼團隊和聯影團隊共同創建融合以上三大模塊的一鍵式掃描協議,將整個CMR掃描的幾十次鼠標點擊,變為一次點擊后全自動完成。
AI 自動定位能夠自動識別心臟位置,精準規劃掃描層面,不再需要技師手動調整。AI 電影成像快速捕捉心臟動態,清晰評估心室功能。膈肌導航延遲增強功能實現了無需屏氣也能清晰顯示心肌損傷,徹底擺脫“患者配合度”依賴。
北京友誼醫院的臨床數據顯示,12名不同經驗層級(含無CMR專項經驗)的技師操作該方案,圖像質量和掃描時間幾乎無差異,技師經驗對圖像質量的影響僅為0.3%。這意味著,基層醫療機構無需依賴資深技師,即可實現標準化CMR掃描。
突破 2
10分鐘“躺平”完成全流程
突破時間與配合瓶頸
![]()
北京友誼醫院宋現濤、賀毅團隊通過整合聯影磁共振的AI電影成像與膈肌導航延遲增強(Nav-LGE)技術,將傳統CMR需要30-50分鐘的標準檢查流程壓縮至9.1-11.9分鐘(中位數10.7分鐘)。
更關鍵的是,該技術無需患者反復調整姿勢、頻繁屏氣,全程“躺平”就可完成。徹底解決了傳統CMR掃描時間長,心衰患者、老年及兒童群體的配合難度大,檢查成功率低等影響流通量的難題。
突破 3
99%檢查成功率
實現“技術下基層,質量無差異”
![]()
在121名多種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臨床驗證中,99%的人成功完成檢查,僅1人因幽閉恐懼癥中止。兩位高年資放射科醫師采用盲法獨立評價圖像質量優異且高度一致,對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結構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患者均能穩定提供清晰影像。
“一鍵式”技術+高質量結果,真正實現了“技術下基層,質量無差異”,為CMR下沉服務,惠及更多患者提供了關鍵支撐。
重構心臟影像臨床路徑
成為醫療普惠的開始
重塑標準化范式。“一鍵式”AI方案將傳統復雜且有多重影響因素的操作轉化為極簡的標準化指令,消除技師個體差異對檢查結果的影響。系統預設掃描協議結合AI算法,一鍵即可輸出同質化圖像,為行業制定SOP提供技術支持,讓高質量CMR檢查成為基層醫院觸手可及的常規技術,使更多患者享受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提升服務能級。借助10分鐘/例的檢查效率,各級醫院的CMR日均接診量將提升3-5倍,有效緩解檢查排隊難題。更幫助基層醫院打破“無資深技師難開展”的限制,推動優質心臟影像服務下沉,助力分級診療。
破解人力困局。我國影像技師存在數量少、經驗不足等問題。該方案通過 AI 技術將技師經驗對檢查結果的影響降至0.3%,降低崗位經驗依賴,縮短人才培養周期,有效緩解行業人才困境。
10分鐘“一鍵式”AI-CMR標志著心臟磁共振從“經驗醫療”向“標準化技術醫療”轉型。未來,該檢查模式有望成為行業新標準,讓更多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診斷服務。
來源:北京發布 據北京日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