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出意外,巴以雙方又撕破臉開打了。
當國際社會還在為巴以停火協議生效而短暫松一口氣時,加沙南部拉法地區的爆炸聲徹底撕碎了脆弱的和平幻象。
10月19日,以色列以軍對拉法發動大規模空襲,造成至少11人死亡,而這僅僅是新一輪暴力循環的開端。這場停火協議生效僅九天便瀕臨破裂的悲劇,再次印證了中東和平進程的荒誕與殘酷。
根據10月10日生效的停火協議,以軍應撤至黃線并開放拉法口岸,但以色列卻以哈馬斯未移交全部人質遺體為由,持續關閉這一生命通道。
這種以遺體換人道的交易,本質上是對200萬加沙民眾生存權的綁架。更諷刺的是,以色列軍方在撤軍后立即設立實體標記的黃線,將加沙53%的土地仍置于其控制之下,所謂的撤軍不過是換個姿勢占領。
哈馬斯雖釋放了20名人質并移交13具遺體,但以色列卻拒絕履行協議核心條款。這種單方面的違約行為,讓停火協議從一開始就埋下了破裂的種子。正如哈馬斯發言人所言:以色列用停火當遮羞布,實則繼續實施種族隔離政策。
停火期間,加沙上演著一場暗戰。哈馬斯在收復的地區展開清奸行動,處決了數十名被指控與以色列合作的人員,而這些行動卻被美國國務院無端指責為違反停火。
真相是,以色列早在今年6月就武裝了加沙的貝都因民兵組織人民力量,為其提供AK-47步槍和情報支持,專門對抗哈馬斯。
10月19日拉法地區的沖突,極有可能是以色列支持的民兵故意制造的摩擦。這些受雇于以色列的武裝分子,不僅搶劫人道物資,還滲透進哈馬斯控制區制造混亂。正如加沙警察揭露的:以色列正在實施以巴治巴戰略,用巴勒斯坦人的血染紅自己的選票。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此刻正站在政治懸崖邊。
國內極右翼勢力不斷施壓,要求全面恢復對加沙的軍事行動。國家安全部長本-格維爾甚至叫囂:要讓加沙回到石器時代。為了穩固執政聯盟,內塔尼亞胡不得不向極右翼妥協,甚至將本輪沖突更名為救贖戰爭,試圖用民族主義情緒轉移國內矛盾。
這種玩火行為背后,是以色列政治生態的嚴重異化。當只要哈馬斯存在,戰爭就會發生成為主流話語時,和平解決爭端的可能性已被徹底扼殺。
更危險的是,美國的雙標正在縱容這種暴力升級——國務卿布林肯在譴責哈馬斯的同時,對以色列關閉口岸、射殺平民的行為視而不見。
在這場政治博弈中,最悲慘的永遠是普通百姓。拉法口岸關閉導致每天560公噸的人道物資無法進入,而加沙實際需求是這個數字的五倍。世界糧食計劃署警告,超過50萬加沙人正陷入饑荒,這是中東地區首次被正式確認的人道主義災難。
更令人發指的是,以色列軍方在黃線附近設立射擊區,對靠近的平民隨意開槍。10月15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僅僅因為在廢墟中尋找食物,就被以軍狙擊手爆頭。這種射殺即正義的邏輯,讓加沙人連基本的生存空間都被剝奪。
面對以色列的暴行,聯合國和歐盟除了發表空洞的聲明外,沒有采取任何實質行動。美國更是扮演了幫兇角色——特朗普公開表示以色列有權自衛,并默許其擴大軍事行動。
這種選擇性失明,讓國際法淪為一紙空文。
盡管特朗普政府促成了本輪巴以沖突停火協議,暫時結束了當前加沙地帶的人道主義災難,但停火后安排的缺位,才是巴以問題難以跳出“周期律”的根本原因。
現在的方案沒有向著兩國方案的方向發展,對于戰后安排有諸多模糊甚至草率之處。特朗普提出的所謂“將加沙打造成度假勝地”等,更是完全與現實脫節的空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