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一個家最好的狀態:干凈是標配,煙火是高配,書香是頂配。
家,是棲身之所,也是歸心之處。明窗凈幾,身有所棲;柴米油鹽,愛有所依;書香盈室,心有所安。守著這樣的家,我們才能擁有最踏實的幸福。
01
干凈
家,是一個能滋養心情的能量場。若環境雜亂不堪,心里也容易堆滿煩躁。
不管是誰,都沒法和身邊的環境徹底割裂,打理家里的每一處,其實也是在梳理自己的內心,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喜歡把整理家務視作身心放松的原因。整理房間的過程,本質是“梳理秩序”,這種對環境的掌控感,會間接讓人對生活更有信心,減少迷茫或煩躁。
客廳是否清爽、臥室是否暖人,折射出一個家庭最真實的生活模樣。干凈的家,能拉近家人之間的距離,彼此更愿意一起刷劇、聊天、吃飯,潛移默化中增強親密和愉悅。
![]()
02
煙火
作家畢淑敏寫道:“縱有千間房屋,夜間無外一床安宿;縱有萬畝良田,一日終究只需三餐。”
熱氣騰騰的餐桌,一家人相聚,笑語滿堂,推杯換盞,是最簡單也最踏實的幸福。
煙火氣,本質是“有在認真生活”的痕跡。
以前總想著往外跑,現在才知道,門外再熱鬧,也抵不過家里的安心。家人備菜的過程是無聲的陪伴;圍坐餐桌分享一天的事,奔波的心便能得到妥帖的治愈;哪怕是獨居,煮一碗熱湯、炒一盤菜,廚房的煙火升起,就會覺得“不是一個人”。
一日三餐,這些簡單平凡又確定的溫暖,像小石子落進心里,漾開暖乎乎的漣漪,讓人知道不管在外累成什么樣,總有個地方能接住自己所有的脆弱與疲憊。再好吃的館子菜,也不如媽媽煮的一碗熱粥;再好看的風景,也不如家里亮著的那盞燈。
![]()
03
書香
一個家的意義不是家具,而是生活在那里的人內心所充盈的感受。而書香,正是滋養這份充盈最安靜的力量。
梁實秋認為,一個家,最緊要的是要有讀書的氛圍。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家財萬貫,不如書香靜氣。”生活不只有柴米油鹽的瑣碎,還有書頁里的萬千世界。當外界的節奏讓你焦慮,當你對前方感到迷茫,家里若有一角讀書的氛圍,便有了能沉下心的底氣。哪怕只是摸一摸書脊,心里的煩躁也會慢慢沉下來。
更重要的是,讀書的氛圍會悄悄串聯起家人的精神世界。它不是強制的要求,而是一種無聲的共鳴,讓每個成員都能在其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平靜。
![]()
![]()
豐子愷有一妙喻,“家就像大衣一件,不會提高溫度,但卻給予人們連火爐都不能替代的溫暖。”
一個好的家,不一定有多大的房子、多貴的家具。進門時看到的干凈屋子,飯桌上冒著熱氣的菜,晚上一家人一起讀書的安靜。這些平凡卻濃縮溫度的日子,拼在一起,就是最讓人舍不得的家。
文|央視新聞《夜讀》整編
部分內容參考@洞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