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我能自己坐公交來鄭州復查,還能給老姐妹做飯!”2025年5月,72歲的石大娘坐在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診室里,精神頭足得看不出是兩次手術、18次化療的癌癥患者。她攥著剛開的中藥單,笑著跟周圍患者嘮嗑:“要不是袁院長,我可能早撐不到去年冬天。”
![]()
石大娘是河南襄城人,2018年8月確診結腸癌。在當地醫院做了手術,醫生建議化療12次。母女倆想著“做完就好了”,咬牙扛過化療——吐到吃不下飯、頭發掉光、走路打晃……終于熬到出院,以為能松口氣。
誰料1年后復查,肝部查出轉移灶。醫生還是建議化療,女兒猶豫著問:“朋友說喝中藥能調理,行不?”醫生直接搖頭:“中藥沒用。”母女倆沒轍,又硬撐著做完6次化療。這次更糟——腸梗阻發作,2023年10月不得不再次手術。
![]()
兩次手術、18次化療,70歲的石大娘徹底垮了:瘦得只剩一把骨頭,面色蠟黃,說兩句話就喘不上氣。“醫生說回家吃口服化療藥,可我媽吃了就吐,眼看要不行了……”女兒急得直抹淚。
轉機出現在一次閑聊。石大娘的女兒跟客戶姜老師聊天,對方聽說情況后直擺手:“你咋不早說?我16年前得的結腸癌,就是鄭州袁希福老中醫看好的!”
姜老師是平頂山退休法官,2009年確診結腸癌,在省腫瘤醫院手術后渾身癱軟,“連路都走不了,腰直不起來”。她丈夫四處打聽,找到袁希福院長。“喝了一周藥,能吃飯了,身上有勁了!”姜老師記得清楚,2010年5月她就回了熱愛的工作崗位,一直干到2015年退休。每年復查指標都正常,她甚至覺得“現在身體比得病前還結實”。為表感謝,她請人寫了幅“德醫雙馨”的書法,至今掛在袁院長診室墻上。
![]()
2024年11月,女兒攙著快撐不住的石大娘,拿著那幅書法的照片找袁院長。當時石大娘渾身沒勁兒,幾個人架著才能坐穩。“我當時想,怕是活不過年了。”她回憶,“可喝了第一副藥,居然能喝下半碗粥!慢慢能吃饅頭了,身上有勁兒了,我就知道有希望。”
因為狀態一天天好,石大娘堅持每月復診。2025年初復查,醫生都驚訝:“整體情況穩定了!中藥確實有用,接著喝!”現在,她不僅能自己來鄭州看病,還能幫女兒帶孫子、做家常飯。“袁院長說我這是‘帶瘤生存’,只要身體好,就不用怕。”
![]()
診室里,石大娘和女兒站在“德醫雙馨”書法前分享經歷,周圍患者聽得入神。這幅15年前姜老師送的書法,如今又見證了一個抗癌故事——醫學的溫度,或許就藏在這些“有人信、有人治、有人好”的平凡堅持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