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 10 月 18 日,特朗普在社交平臺 “真實社交” 上公開發文證實,美軍已于兩天前(10 月 16 日)在加勒比海公海海域,用無人機擊沉一艘所謂 “正駛向美國的大型運毒潛艇”。這場被美方包裝為 “禁毒戰果” 的軍事行動,實則是一場細節充滿疑點、程序嚴重違法的致命打擊 —— 潛艇上 4 名人員中 2 人當場死亡,幸存的 2 人分別來自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已被美方遣返回國要求起訴,而美軍全程無人員傷亡。表面上看,這是美國 “禁毒戰爭” 的又一次升級,可深入剖析事件細節便會發現,其背后藏著美方踐踏國際法、謀求地區霸權、推進政權更迭的深層野心。
![]()
從事件本身來看,美軍此次行動的 “正當性” 從根源上便站不住腳,暴露出程序正義的巨大黑洞。特朗普宣稱潛艇載毒駛向美國,卻始終未公布任何物證,這種 “空口指控” 早已與國際社會公認的禁毒執法原則背道而馳。更具說服力的是,聯合國《2025 年世界毒品報告》明確指出,委內瑞拉已非美歐毒品主要走私路線,且境內無非法毒品種植,直接戳破了美方試圖將事件與委內瑞拉關聯的借口。而幸存的 2 人分別來自厄瓜多爾和哥倫比亞,進一步削弱了 “委內瑞拉參與運毒” 的說法,讓美方的指控更顯蒼白。
不僅如此,美軍的行動還模糊了執法與軍事行動的界限,涉嫌嚴重違反國際法。此次用無人機發射導彈擊沉潛艇,并非孤立事件 —— 自 9 月以來,美軍已擊沉 5 艘 “運毒船”,致 27 人死亡,這種 “即決處決” 式的打擊模式,完全違背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中關于公海禁毒的規定。根據公約,公海禁毒雖屬普遍管轄范疇,但必須遵循 “登臨檢查 — 證據固定 — 司法審判” 的法定程序,而美方僅憑情報部門的主觀判定便貿然動武,本質上是將軍事行動包裝成 “執法”,用霸權邏輯取代國際規則。
![]()
若穿透 “禁毒” 的表層借口,便會看清美軍行動的真實目的:以禁毒為名,推進針對委內瑞拉的政權更迭工程。此前,馬杜羅曾兩次提出妥協方案 —— 先是愿辭職留國并開放能源市場,后進一步讓步至流亡海外、由中間派組閣,可兩次方案均遭特朗普拒絕。美方的強硬態度背后,是對委內瑞拉石油資源的覬覦:強硬派更傾向扶持親美政權,從而徹底掌控這一重要能源產地,這與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 “這是一場爭奪石油的戰爭” 的論斷高度吻合。
更值得警惕的是,此次沉艇行動并非突發,而是美方一系列戰略部署的關鍵一環。就在擊沉潛艇前 3 天,特朗普剛授權中央情報局(CIA)在委內瑞拉開展 “致命秘密行動”,該行動可與美軍地面打擊形成配合。中情局局長拉特克利夫直言要 “去別人不敢去的地方”,而回顧中情局的歷史劣跡 ——1954 年策劃危地馬拉政變、1973 年介入智利政變等,不難預判,更大規模的干預行動或許正在醞釀。
![]()
美軍的霸權行徑已在拉美地區引發連鎖反制,地區穩定面臨嚴峻挑戰。哥倫比亞率先宣布停止從美國購買武器,格林納達前議長直接指出美方 “正在復制伊拉克戰爭的謊言”,委內瑞拉則一邊舉行軍演強化防御,一邊向聯合國安理會提起申訴。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還計劃召集加勒比地區外長會議,共同商討反制措施,這些動向無不表明,美國的 “后院” 正在覺醒,其長期以來的地區主導地位遭遇動搖。
與此同時,美軍的軍事擴張還可能引發危險的軍備競賽。目前,美軍已在加勒比海集結超過 1 萬名士兵,部署 B-52 轟炸機,并頻繁開展實彈演練,這種 “炮艦政策” 迫使委內瑞拉不得不加強防御力量。更關鍵的是,此次無人機反潛技術的實戰化應用,可能打破地區軍事平衡,刺激其他國家加速升級水下裝備,形成 “以武備武” 的惡性循環,讓地區安全局勢陷入更難掌控的境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