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萬馬力級的CGT-30燃氣輪機,5萬馬力級的CGT-40燃氣輪機相繼問世之后,國產5000噸級燃氣輪機高速遠洋護衛艦,9000噸級通用驅逐艦,兩萬噸級巡洋艦何時到來成為了軍迷們十分關心的一個問題。
![]()
但因052D的武器、雷達系統所占空間已經大于伯克級了,9000噸級驅逐艦朱總紅加強的也是適航性、遠洋能力,而不是雷達和武器系統。以至于9000噸通驅面臨著船殼不值錢,為了遠洋為啥不直接造055的尷尬。結合近期的地圖判斷,新通驅沒準是少裝一面盾的三盾驅?
![]()
052DPLUS與055mini定位都有些尷尬,9000噸級通驅,很可能使用三面盾設計
艦艇動力往往是決定水面艦艇噸位的核心影響因素之一。動力組水平的提升往往會直接體現在新型水面艦艇的噸位提升上。當動力組無法滿足需求時,艦艇噸位真的提不起來。問題是在雷達與武器系統成為艦艇造價核心因素的當下,先進動力組固然能助推艦艇噸位的增加,但很容易陷入,反正你也不便宜,為啥不直接造老平臺改進型的尷尬。
![]()
這年頭動力成本占艦艇總體成本的比例真的不高。動力組成本占總成本的價格往往在5%以下,動力真的花不了什么錢。MT-30燃氣輪機的價格為30億日元/日本最上,2000萬美元/美國朱姆/韓國大邱,2400萬英鎊/女王級航母。就算搭載4臺MT-30燃氣輪機最多也只需要一億美元而已。
![]()
這年頭動力不貴+船殼不貴,反倒是需要水池測試,需要受力測試,需要用大量時間去摸索各種細節的設計修改費時費事,修改生產體系更是耗費巨大。直接后果就是各大國往往是摁著一個艦艇平臺各種魔改。
![]()
052B、052C、052D、052DL、052DM都是052B平臺,斯普魯恩斯,基德級,提康德羅加都是斯普魯恩斯平臺。1134、1134A、1134B,光榮級都是1134平臺的衍生,1135、1135M、1135.1、1135.6等護衛艦都是1135.6平臺。各種以現有平臺為基礎的設計的外貿型水面艦艇更是一抓一大把。
![]()
這玩意是一眼054A平臺衍生
如果9000噸級通驅的雷達水平看齊052D,僅僅是垂發單元比052D多一兩組,單純是一款放大版的052D,為啥不直接造052D?垂發單元一般也裝不滿啊!多一組少一組區別不大,至于居住條件什么的克服一下吧。
如果9000噸通驅是在055的基礎上做減法,搭載055同款雷達系統,為啥不直接造055?雷達不比動力系統值錢,有設計縮小版055的功夫還不如再下單一批055呢?
![]()
受困于此類型問題的國家不止中國,也包括美國。在4.7萬馬力的LM-2500+G4燃氣輪機,5萬馬力的MT-30燃氣輪機已經批量生產的當下,2.5萬馬力的LM-2500燃氣輪機基礎款,仍舊是LM-2500家族的絕對主力。
![]()
2.5萬馬力的LM-2500燃氣輪機,以兩臺一組推動著美國海軍佩里級護衛艦,澳大利亞阿德萊德級護衛艦,中國成功級護衛艦、052型驅逐艦,韓國海軍仁川級護衛艦,德國海軍勃蘭登堡級護衛艦等一連串的水面艦艇。
![]()
LM-2500還以4臺兩組的形式推動著8600噸的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9700噸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9800噸的提升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1萬噸的日本愛宕級驅逐艦,摩耶級驅逐艦,韓國世宗大王級驅逐艦,日本日向級直升機航母,意大利加里波第級輕型航母。
![]()
但3.5萬到4萬馬力的LM-2500+,4.7萬馬力的LM2500+G4等LM-2500系列燃氣輪機的改進型,境地就要差很多了(為了延長壽命,降功率運轉是常見操作)。LM-2500+以兩臺兩組形式推動法意地平線級驅逐艦。4.7萬馬力的LM2500+G4,FREMM護衛艦、意大利PPA巡邏艦、星座級護衛艦等6000噸至7000噸級護衛艦。
![]()
兩臺LM2500+G4,總動力接近10萬馬力,完全能推動9000噸級水面艦艇,但大型水面艦艇成本極高,你能造幾艘啊?在建造數量有限時,修改設計所節約的動力組成本,并不一定能抵消設計成本,以至于搭載兩臺LM2500+G4的大型水面艦艇竟然只有美國級兩棲攻擊艦和黃蜂級兩棲攻擊艦馬金島號。
![]()
單機動力高達5萬馬力/36兆瓦的MT-30燃氣輪機地位更是尷尬,以一臺MT-30為主動力的水面艦艇為,3500噸自由級LCS,3600噸的大邱級,4000噸級的忠南級,5500噸的最上級,8000噸的26型及其衍生品。搭載兩臺MT-30燃氣輪機的水面艦艇為1.5萬噸的朱姆沃爾特,3.3萬噸的的里亞斯特級兩棲攻擊艦,7萬噸的女王級航母,搭載4臺MT-30的水面艦艇不存在。
![]()
40兆瓦/5萬馬力級的CGT40燃氣輪機,以及30兆瓦級/4萬馬力級的CGT-30燃氣輪機,單機即可滿足5000噸至8000噸級護衛艦的動力所需,雙機即可滿足8000噸至1.5萬噸的驅逐艦動力所需,四機則能滿足兩萬噸到六萬噸的艦艇動力所需。
![]()
如果9000噸級通驅真的存在,其動力組,不是兩臺CGT-30就是兩臺CGT40,但9000級通驅的武器水平僅僅為052D水平時,為啥不繼續造052D,如果雷達水平看齊055時,為啥不直接造055?這年頭艦艇價格的大頭是在雷達、導彈與電子系統,而不是動力與船殼上。
![]()
這也意味著9000噸級通驅誕生的前提必然是明顯強于052D的態勢感知能力,而不是垂發單元數量的多寡,且9000噸級通驅在搭載先進雷達系統的同時,價格還得明顯低于055,否則還不如直接造055。
![]()
上面那個
鑒于近期被衛星拍到的25米大艦島的后方,也有一座依附于煙囪的雙波段雷達,有理由認為9000噸級通驅會采用是前二后一的三面陣設計,正如美國海軍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一樣。三面盾的設計能夠讓9000噸通驅在擁有055同款大盾的同時,雷達成本卻能壓低25%甚至更多。
![]()
實際上通過砍雷達的方式設計二級艦,在世界海軍史上是非常常見的操作。冷戰時期的美國在量產提康德羅加后,設置伯克之時,就是通過降配的方式設計伯克的。蘇聯海軍在設計光榮級之時,也是通過降低雷達配置設計的光榮。
![]()
阿里伯克級驅逐艦為提康德羅加的低端替代,相較于提康,伯克放棄了編隊防空指揮能力,CIC沒有多平臺協同交戰能力(CEC)及聯合全域指揮控制(JADC2)接口,沒有旗艦指揮所需模塊,沒有機庫。
![]()
提康的AN/SPY-1D雷達為前后兩組四面雷達,搭載兩臺SFD-261型發射機,單機故障時,另一臺發射機仍可負擔態勢感知所需。伯克級驅逐艦則只有一臺發射機,一臺發射機輪流驅動4面AN/SPY-1D無源相控陣雷達。不僅刷新率只有提康的二分之一,還無法同時對多個方向進行大功率探測,且一旦發射機故障,伯克的相控陣雷達會直接成為擺設。
![]()
除了相控陣雷達之外,提康有4座SPG-62火控雷達,擁有16個火力通道,伯克則是3座SPG-62雷達12個火力通道。提康兩門MK-45型127MM艦炮,伯克只有一座;提康擁有SQS-53C艦首聲吶+SQR-19拖曳陣列聲吶組成的AN/SQQ-89綜合反潛戰套件,伯克I則只有SQS-53C艦首聲吶;提康雙機庫,伯克I沒機庫,提康122坑,伯克1則只有90坑。
![]()
進入有源盾時代之后,美國果斷采用了一級艦四面有源盾,二級艦三面有源的設計(CG-21和DDG-1000,雖然說CG-21沒了吧)以降低成本。由此可見二級艦為了省錢采用三面盾真的是很適合的選擇。
![]()
搭載兩臺4萬馬力級燃氣輪機的9000噸級通驅,為了適航性勢必會采用比較短粗的艦體設計,其艦寬和055基本一致(9000噸的伯克艦寬20.4 米,1.3萬噸的055寬22米),擁有扛起055前半截,擁有強大的態勢感知能力。

后半截則可將雷達系統從兩面削減為一面。S波段相控陣雷達,X波段相控陣雷達,IFF天線數量削減4分之一之后,能節省25%左右的經費,且作戰效能不會降低太多。在這種背景下,9000噸通驅的雷達系統配套成本明顯低于055,但態勢感知能力又明顯強于052D,擁有了一席之地。
![]()
鑒于江南造船廠的相關宣傳冊上還真出現過朱姆沃爾特的類似物,所以9000噸通驅采用三面盾的概率真的挺高。最后還是得說一句,朱姆沃爾特平臺是真的好,最終效果也是真的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