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12時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楊振寧先生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1929年隨父母來到清華園。1938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1942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1944年獲理學碩士學位,1945年作為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赴美留學,就讀于芝加哥大學,1948年獲博士學位后留校工作。1949年加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1952年任永久研究員,1955年任教授。1966年任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愛因斯坦講座教授,創(chuàng)立理論物理研究所(現名為楊振寧理論物理研究所),并在該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86年起應邀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博文講座教授。1997年起任新成立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現名為高等研究院)名譽主任,1999年起任清華大學教授。
楊振寧先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fā)展作出卓越貢獻。他與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guī)范場論”奠定了后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是與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礎物理理論之一。他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恒的革命性思想,并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他發(fā)現了一維量子多體問題的關鍵方程式“楊-巴克斯特方程”,開辟了統(tǒng)計物理和量子群等物理和數學研究的新方向。他在粒子物理、場論、統(tǒng)計物理和凝聚態(tài)物理等物理學多個領域取得的諸多成就,對這些領域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他是十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科學院的外籍院士,獲頒國內外二十余所知名大學的名譽博士學位,還獲得了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富蘭克林獎章、昂薩格獎、費薩爾國王國際科學獎、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求是終身成就獎等眾多榮譽。
科學偉人楊振寧先生,在其卓有成效的學術生涯中,與世界上許多偉大的物理學家、數學家都有共事和交流。《 百年科學往事——楊振寧訪談錄》通過期頤之年的楊先生的視角展現過去百年間世界數學、物理學的發(fā)展及相互影響,是華人科學家對世界科學史的獨特貢獻。
部分資料來源:人民日報、清華大學
圖片來源:《 百年科學往事——楊振寧訪談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