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菁媽
所謂的“丁克”就是兩夫妻有兩份工資也有生育的能力,但卻因種種原因沒有選擇生孩子。
在80年代丁克這個概念傳入中國,現在首批的丁克都已經步入了晚年60多歲了,他們生活過得怎么樣呢?
丁克因為是從國外傳過來的,最先響應的是大城市的一些高薪階層,可以說是白領階層,比如說老師或者是工程師,或者說是外企的白領等等,他們的收入都還不錯,沒有孩子不用把錢花在孩子身上,所以他們退休之后也存了不少的錢,而且沒有子孫拖累他們,也不用去幫帶孫子或者是幫孩子做什么事情,所以時間還是比較多的。
在我們看來應該是很逍遙自在吧,畢竟有錢有閑又沒有孩子拖累。但是有些人也覺得沒有孩子會很孤單,人老了之后就是希望有個寄托,沒有自己的孩子肯定會很孤單。
![]()
上海的一對丁克夫妻入住了上海的養老機構就接受了采訪。這對夫妻提到自己退休之后就到處去旅游,之所以選擇住到養老社區是因為旅游了幾年玩也玩不動了,覺得還是要安靜的待一會,所以就選擇了養老機構。
![]()
而且還提到他們在年輕的時候曾經有過孩子,后來是因為工作比較繁忙,覺得養孩子負擔不起,于是就把孩子給流掉了,流掉之后就沒有選擇要孩子。這個丁克的叔叔說他那時候非常忙,一天打4份工跑4個單位,所以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干脆就不生了。
![]()
正是因為年輕的時候比較拼工作,所以兩個人到老了之后收入還不錯。兩個人住的養老社區就在上海的市區里面,離他們家也很近,甚至經常打車回家拿東西或者在家待一會再回養老社區,所以他覺得非常方便。
而養老社區的服務也非常的周到,有什么要求馬上答應,各種護工也很多,甚至還有“少年陪玩團”。
就是孩子來慰問這些老人家,而這些老人家每天也能跟孩子玩在一起,甚至這個叔叔說,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沒有這么多時間,你要想叫他來陪你還得打電話問他有沒有時間,而這些少年陪玩團的人就是特地過來陪伴他們的,經常都會在這樣他們感覺到朝氣,感覺到舒適。
![]()
兩個人大腦是非常清醒的,在采訪的時候對答如流,而且兩個人看起來都是能夠自由活動,身體沒有大的毛病,所以覺得老了之后沒有孩子也過得挺好的,畢竟自己有收入有房子,不用賣房子自己的退休金就能夠支撐住這個高端養老社區的費用。
這樣看起來沒有孩子,老年人過得也挺逍遙挺自在的。
![]()
但是再看一看另外一對丁克夫妻佘奶奶和林叔叔,兩個人在年輕的時候就是非常恩愛,覺得養孩子會耗費自己的精力,就不愿意養孩子,想著兩個人逍遙一點。
兩夫妻非常恩愛,到老了之后也很恩愛,以為日子就這樣平淡的過下去了,萬萬沒有想到林叔叔卻生病了,而且病得比較重,最后雙腿還截肢了,只能靠妻子來照顧自己。
![]()
而佘奶奶自己本來也老了,每天腳不沾地地照顧老伴,不可能放棄老伴,但是又真的很累,如果當初自己生了孩子,至少孩子還能幫著照顧一下,或者孩子有出息了,能夠請得起護工也是好的。
所以這兩對過來人的丁克夫妻的現狀其實告訴我們:丁克的晚年過得逍遙自在還是凄慘,其實有三個很重要的因素。
![]()
哪三個因素呢?
第1個:夫妻能不能丁克到底
為什么很多丁克的夫妻到了晚年之后會分手呢?就是因為其中的一個不想丁了,而這其中的一個大部分都是男性。
很多男性到了40多歲的時候就開始覺得沒有個孩子不行,很多在年輕的時候就覺得工作忙要拼事業,到了40多歲事業也拼出來了,自己也有一定的家產了,沒有后代會覺得特別的難過,有一些就覺得老婆生不了了,就干脆離婚再娶一個年輕的生。
所以丁克夫妻最終半路分手,最受傷的一般都是女的這一方。
![]()
第2個:夫妻的經濟情況
很多丁克夫妻兩方都是有工資的,但是不一定每個的工資都很高,或者退休金都很高,就像佘奶奶和林叔叔兩個人都有退休工資,但估計也只是普通人的退休工資。
再加上林叔叔生病了,錢消耗得很快,所以兩個人經濟上是有壓力了,就連請一個護工都請不起,所以會覺得過得非常凄苦,就后悔沒有生孩子。
第3個:身體狀況
上海的這對夫妻他們的身體條件還是不錯的,能夠自己自理,那如果說到老了之后身體出問題了,沒有孩子確實可能會出現一些不便,比如說老年癡呆了,你自己都傻乎乎的,你能保證養老社區的人對你一直很好嗎?
![]()
所以丁克晚年是逍遙自在還是凄慘還得看情況。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侵權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