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將兄/文
1998年的銀川是什么樣子?
那一年,銀川的GDP第一次突破了100億元,人均GDP0.88萬元;全市共有27萬上班族,人均工資6665元,折算下來月收入555元;那一年,“全市人民生活提前步入小康”(via 銀川黨史網);那一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40周年,距離北京路八車道全線建成還有5年。
那一年,沙湖賓館虹橋賓館開始營業,有人開始在路邊數高樓憶苦思甜更早的一個公園兩個猴;金河酸奶的小黃袋也正式進入了孩童們的手里,兩毛錢一袋凍起來更有味;銀川火車站和銀川南門汽車站當時應該是銀川人口密度最大的區域,形形色色的人群匯集于此;而在當時,全寧夏甚至沒有一條高速公路,在建的短短幾十公里的姚葉高速要到第二年才會開通。
![]()
▲1998年的銀川火車站。
孩子們都在中山公園或西夏公園和大鐵牛合照,大人們正在比劃著自己剛買的三星或是摩托羅拉的手機。
民生二字,乃是民之生活。衣食住行,就業家庭。也就是在1998年,一個名為“民生”的企業悄然誕生——
寧夏民生集團
![]()
二十七年,是時間的刻度,是發展的里程,也是銀川人生活從進入小康到“品質生活”的變化。
從銀川出發,民生集團已落子3省,打造26個標桿項目,服務超過15萬家庭。這些數字背后,是“奉獻品質生活”初心的堅守,更是與這座城市相互成就的見證。
猛將兄還記得那個連街道名都沒有的民生的第一個項目。
當年民生·城市花園以2380元/平方米的“高價”,在一片質疑聲中開啟了銀川品質人居的“樣板間”。那個被不少人調侃促狹為“村景房”的項目,如今門前商鋪林立,年客流超百萬,已然成為了這座城市的地標。
![]()
這些年,民生的項目就是品質的保證。
近年來,民生集團多次榮獲“銀川市房地產十強企業”“開發誠信企業”等殊榮;2025年前三季度實現總銷售額度銀川前三名;民生北府項一期交付,5天實現九成交付率——這些成績,是民生人對“品質生活”最有力的回答。
![]()
如今,民生集團的使命已從“建造房子”升級為“營造生活方式”。
產品力煥新計劃全面啟動,從硬件升級到服務優化,系統化提升居住體驗;嘗試推進社區業主社群的組建和運營,構建高品質業主共生平臺。
在黃河西岸,銀川當代美術館如一塊風蝕巖靜靜佇立,繼續著它在荒漠播種藝術的使命。而民生的視野,已從單一的建筑延伸到整個生活生態。
![]()
▲銀川當代美術館
這不再是單一的房地產開發,而是對一座城市的重新定義。
“我們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讓不同區域、不同收入的人都能有機會住進高品質住宅。”民生集團的這句話,在二十七年后有了更豐富的內涵。
寧夏的第一個售樓部、第一個樣板間;寧夏的第一個落地窗、第一個地暖項目,如今產品的煥新計劃,民生始終在創造,始終在超越。
在這個具有紀念意義的時間節點,民生集團正式發布“27周年業主專屬回饋計劃”——特價房源、定時抽黃金等感恩禮遇,是對15萬+家庭真誠的答謝。
當年那個金河酸奶兩毛錢一袋的年代,那個全寧夏沒有一條高速公路的年代,那個月收入555元就被定義為“小康”的年代——民生集團從這里起步。
二十七年的時光改變了城市的天際線,卻從未改變民生的初心。從單一的居住功能到融合藝術、商業、教育、康養的復合社區,民生始終在與這座城市共同成長。
下一個二十七年,民生集團還會在產品、服務、社區運營上持續創新,以更成熟的姿態,開啟波瀾壯闊的新篇章。
請回答1998:這是一條與業主、城市攜手共進的未來發展之路。
猛將兄相信,當再過二十七年,當有人回憶起2025年寧夏的往事時,或許還會有如此的感慨——
這座城市的變化太大了,我們的生活變化太大了。
而參與這座城市變化的民生集團也已經整裝待發。
故事,才剛剛開始。

□校對:英子 搖搖
□審核:老六 金子
□本文部分內容為廣告推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