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大佬兒子創業都是眾星拱月,要啥有啥,李書福之子李星星創立的一星機器人有限公司(OneStar)也不例外!上來就是兩輪頂配融資,先是今年8月,一星機器人宣布完成“親友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曹操出行、晶能微電子等吉利相關產業的過往投資者聯合參與。然后,9月17日,一星機器人再次發布消息稱,公司完成數億元“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投資方包括BV百度風投、同創偉業等市場化投資者,銀河通用、藍黛科技等產業化投資者,以及中新集團等“城市共進”投資者。
等到10月,風向就變了,因為一星解散了,而這距離其 2025 年 5 月 9 日注冊成立僅五個多月,不愧是大佬的兒子,來去隨心,毫無壓力!
![]()
一、為何突然解散!
要我說,很有可能是因為這個項目和吉利自己項目出現了戰略沖突,同時中美之間的關系變化、技術路線、資本環境,在這幾個月也發生了很大變化,畢竟一星的幾個主要競對都要申報上市了,而全國這么多機器人,沒幾個是靠商業化市場活著的,大部分依賴政府訂單和政府資金支持,整個行業比當年的新能源汽車有過之而無不及,市場壓根不需要這么多同質化的選擇!
具體而言,2025 年 9 月 28 日,吉利關聯企業千里科技發布新品牌 “AFARI”,明確將 “AI + 車 + 機器人” 作為核心戰略,并計劃未來 18 個月完成 Robotaxi 全鏈路布局,這種目標本身就是朝著機器人和AI去的,未來競對是馬斯克的特斯拉。
而且,吉利旗下千里科技的智駕業務已承載于合資公司 “千里智駕”,該平臺整合了吉利研究院、極氪智駕團隊等核心資源,成為吉利體系內一的智能駕駛技術樞紐。相比之下,一星機器人的多模態大模型研發與工業場景落地方向與千里科技高度重疊,導致吉利內部資源向后者傾斜。據第一財經報道,解散前吉利背景的相關人員已基本撤出一星機器人。
![]()
此外,盡管一星機器人在 2025 年 8 -月完成數億元 “親友輪” 資,但資金使用效率未達預期。公司成立后迅速從上海 AI Lab 挖來明星研究員丁琰擔任 CTO,但技術團隊在短時間內未能突破具身智能的關鍵瓶頸,導致商業化進程停滯。
而據媒體報道,接近一星機器人的業內人士透露,團隊因為來自各家大廠,彼此在技術路線選擇和資源分配上存在嚴重分歧。例如,丁琰團隊主張聚焦高精度真機數據采集與多模態模型訓練,而吉利背后的管理層更傾向于快速對接吉利汽車的工業場景,雙方在技術落地節奏上未能達成共識。
當下,公司微信公眾號在解散前清空全部內容,顯示出管理層對品牌形象已經開始做主動切割。
![]()
二、核心困難與行業挑戰
一星機器人的目標是打造 “高精數據驅動的智能進化機器人”,這屬于上來就要頂配!
但具身智能領域仍面臨三大技術鴻溝,就算是宇樹其實也不敢說未來一定是自己預判的樣子!而且,這個細分行業其實非常依賴西方元器件,尤其是精密零件!
此外,人形機器人需同時滿足運動控制、環境感知、任務推理等多種需求,但當前技術僅能在特定場景(如工廠搬運)實現有限功能,無法應對跨場景任務,并且大部分場景有賴于人工遙控和事先場景編程。
而高精度的真機數據很難從市場購買,一星需通過大量物理實驗才能獲取,但一星機器人成立時間短,尚未建立足夠規模的數據集。相比之下,宇樹科技等競爭對手通過 “以賽促研” 模式積累了海量動態平衡數據,技術迭代速度更快,這基本注定了一星很難有機會在同樣的模式上,形成彎道超車!
更關鍵的是,機器人需要進行多模態大模型訓練,而這需消耗大量算力,一星機器目前完全依賴吉利星睿智算中心的資源支持,并且在與千里科技的內部競爭中處于明顯的劣勢。
最后,人形機器人的精密減速器、力矩傳感器等關鍵部件長期被日本納博特斯克、德國西門子等企業壟斷。盡管國內企業如綠的諧波在諧波減速器領域取得突破,但行星滾柱絲杠等高端部件仍需進口,導致生產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與否實際上要么2B,要么2C,而這兩樣都需要漫長的市場化驗證。一星機器人作為初創公司,難以在短期內建立自主供應鏈,且量產工藝不成熟,不僅進一步加劇了成本壓力,也讓客戶很難接受自己去做小白鼠!2025 年具身智能領域已形成 “百家爭鳴” 格局,既有特斯拉 Optimus、波士頓動力 Atlas 等國際巨頭,也有宇樹科技、星動紀元等本土企業。例如,星動紀元的 STAR1 人形機器人已實現 6m/s 奔跑速度和 160kg 負載能力,而銀河通用的 Galbot 輪式機器人通過折疊設計覆蓋工業物流場景,技術成熟度顯著高于一星機器人。此外,軟銀以 53.75 億美元收購 ABB 機器人業務,進一步加劇了行業資源向頭部集中的趨勢!
![]()
2025 年,全球具身智能領域已形成 “百家爭鳴” 格局,既有特斯拉 Optimus、波士頓動力 Atlas 等國際巨頭,也有宇樹科技、星動紀元等本土企業。
例如,星動紀元的 STAR1 人形機器人已實現 6m/s 奔跑速度和 160kg 負載能力,而銀河通用的 Galbot 輪式機器人通過折疊設計覆蓋工業物流場景,技術成熟度顯著高于一星機器人,且行業資源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明顯!
并且,工業客戶對機器人的可靠性和投資回報率要求極高,而人形機器人的單臺成本普遍超過百萬元,短期內難以替代傳統自動化設備,一型機器人若無法在成本控制上取得突破,即使技術達標也難以打開市場。
說白了,大家或許陪小李總經歷了一場,小李總也是干過大項目。,創業公司估值過億的人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