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航導彈將面臨巨大困難,其中一個原因是烏克蘭缺乏能發射“戰斧”導彈的海基或陸基平臺,然而,真正的障礙并非技術,而是政治。
![]()
美國“伯克”級驅逐艦發射導彈
烏克蘭確實沒有能發射“戰斧”的海基平臺,美國也不可能向其提供“伯克”級驅逐艦或“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但美國完全有能力提供陸基發射裝置,事實上,冷戰時期美軍就研發過陸基“戰斧”系統“鷹獅導彈”,因《中導條約》被銷毀,2019年美國退出條約后,陸基“戰斧”再次成為重點項目。
目前,美軍已發展出“堤豐”導彈系統,采用改裝的MK41垂直發射裝置,可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和標準-6導彈。由于機動性不足,美國奧斯科防務公司又推出了新型陸基“戰斧”機動發射車,使用高機動5×5底盤,配備四聯裝發射箱。公司負責人稱,該平臺能顯著提升“戰斧”的陸上部署和出口能力,美國國防部官員透露,這一系統可能在不久后進入烏克蘭,這意味著發射平臺已不是問題。
真正的懸念在于美國是否批準提供“戰斧”導彈,副總統萬斯曾表示“可能提供”,但最終決定權在總統特朗普手中。此前,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聯合國大會上向特朗普索要“戰斧”遭拒,兩人預計10月17日在白宮再度會面,澤連斯基仍希望獲得“戰斧”,北約秘書長呂特表示,北約國防部長目前不會討論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攻擊導彈的問題,顯示北約仍在觀望,北約擔心此舉將激化與俄羅斯的關系,甚至引發直接沖突。
![]()
俄羅斯總統普京
普京在10月初“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會議上指出,若無美軍直接參與,烏克蘭無法使用“戰斧”,這種參與意味著俄美關系進入新的緊張階段,他隨后警告,美國若提供“戰斧”,將破壞俄美關系中出現的積極勢頭。
從軍事角度看,“戰斧”導彈的意義并不大,它并非神秘武器,美國在實戰中多次使用,效果有限,“戰斧”射程雖超過1500公里,但隱身性和突防能力不如英法聯合研制的“風暴陰影”,“戰斧”速度僅約0.8馬赫,屬高亞音速巡航導彈,2017年美軍對敘利亞沙伊拉特基地發射59枚“戰斧”,僅23枚命中目標。俄軍在俄烏沖突中也成功攔截過大量“風暴陰影”和“斯卡普-EG”導彈,對“戰斧”的攔截難度不大。
![]()
美國“戰斧”導彈發射
因此,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的主要意義在政治上,若此舉成真,意味著美國將深度介入俄烏沖突,成為實際參與方,屆時,其他北約國家可能跟進,如德國可能提供“金牛座”空射巡航導彈,這將使北約與俄羅斯關系急劇惡化,甚至引發連鎖報復,在雙方都擁有大量核武器的情況下,一旦沖突升級,后果不堪設想。
烏克蘭一直希望將北約卷入戰局,而北約內部部分國家的強硬態度也讓烏方看到機會,近期烏軍在前線抵抗更為頑強,很大程度上受到北約對俄政策趨于強硬的鼓舞,若美國真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這不僅是一次軍援,更可能成為改變俄烏沖突走向的政治信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