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近年來,我國的生育率持續走低。除了2016年二孩政策放開帶來短暫的生育高峰外,此后出生人口一路下滑,甚至創下歷史新低。
面對這一趨勢,國家層面不斷出臺鼓勵政策,從經濟補貼到產假延長,從住房優惠到托育服務,可效果卻一直不盡如人意。
直到最近,一項新的政策讓不少年輕人紛紛表示:“這次,終于找對方向了!”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深有感觸——要讓年輕人愿意生、敢去生,靠的不是“口號”,而是真正理解他們的現實難處。
![]()
國家為“催生”已經用盡全力
自從“全面二孩”政策實施以來,我國在生育政策上的步伐明顯加快。
2021年,三孩政策正式推出,并配套了產假延長、住房補貼、教育支持等措施。各地政府也紛紛跟進,推出一系列“催生”政策,比如:
云南:二孩家庭補貼2000元,三孩補貼5000元;
:一次性發放1萬元生育補貼;
濟南、沈陽:對育兒家庭按月發放補貼,最高每月可領600元;
哈爾濱:為三孩家庭每月每個孩子補貼1000元;
湖北荊門:提供每月500元住房補助。
看起來力度不小,但對于一對年輕夫婦來說,養育一個孩子的成本遠不止于此——奶粉、尿不濕、早教班、醫療保險、學前教育……一項項加起來,幾千塊的補貼幾乎微不足道。
更重要的是,這些政策只是“補一時之急”,并沒有真正觸及年輕人生育焦慮的根源。于是,催促聲越大,年輕人越退縮。
![]()
年輕人不想生,原因其實很現實
現在的年輕人不愿生育,大致可以分成兩類:
一類是“不想生”的,他們認為孩子會影響個人自由和生活質量;
另一類是“想生卻不敢生”的,他們被現實的經濟壓力所困。
(1)不想生:自我意識的覺醒
90后、00后這代人,從小接受良好教育,他們更加重視“自我實現”。對他們來說,婚姻和生育不再是人生的必選項。
很多年輕人說:“我不是反對生育,而是不想在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成為父母。”他們希望在事業穩定、心理成熟之后再去迎接孩子,而不是被社會綁架。
(2)不敢生:生活成本太高
房價、教育、醫療……一項比一項貴。尤其是對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輕家庭來說,孩子不是“養得起”,而是“養不起”。
更讓人焦慮的是,女性在生育后往往面臨職場壓力。
“請產假意味著升職無望”“生完孩子可能被邊緣化”,這些真實存在的問題,讓很多職場女性望而卻步。
可以說,年輕人并非“自私”,他們只是太清楚養育一個孩子意味著什么。
官方新方案出爐,這次年輕人表示認可
這次引起廣泛關注的新政策,是將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過去,像人工授精、胚胎移植、試管嬰兒等項目,費用高昂,一次周期往往要花幾萬元,對許多想要孩子的夫妻來說,是沉重負擔。
![]()
北京在2022年率先將16項輔助生殖項目納入醫保,平均為每對夫婦節省約1萬元治療費用。如今,這一政策正逐步在全國推廣。
這意味著,不僅不孕家庭的壓力減輕了,也讓更多人感受到國家在“真心”幫忙。
除此之外,國家還在多方面同步發力:
女性權益保護:懷孕期間不能隨意解聘,產假結束后保障崗位穩定;
免費分娩服務:鄉鎮以上醫院逐步推行分娩免費化;
育兒補貼擴圍:更多中小城市開始發放長期育兒津貼;
發展托育服務:鼓勵企事業單位開設托育點,解決“沒人帶孩子”的難題;
取消社會撫養費:徹底減輕多孩家庭負擔。
這些舉措看似分散,但方向一致——不是簡單地“鼓勵生”,而是要“幫你養”“替你育”“助你穩”。這正是年輕父母最想要看到的改變。
提高生育率,根本還要從生活出發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真切地感受到:生孩子是一時的決定,但養孩子卻是一場“長跑”。
要讓年輕人有信心邁出第一步,就得先幫他們解決這些核心問題。
(1)讓生活成本降下來
高房價、高教育支出、高醫療費用,是年輕人生育意愿下降的最大障礙。
政府若能進一步規范房價、推動學區教育資源均衡、降低醫療負擔,年輕人自然會有更多余力考慮家庭。
(2)讓婚戀壓力小一些
如今的婚戀市場充滿焦慮——“沒房沒車不敢結婚”“結了婚還怕離婚”。
社會應該為年輕人提供更健康的婚戀引導,比如推動公益婚戀平臺、加強心理咨詢服務、倡導理性婚戀觀。只有讓他們敢去愛,才會愿意承擔家庭的責任。
(3)讓育兒環境更友好
托育體系的完善至關重要。
我身邊很多媽媽都說,生二胎不是沒錢,是沒人帶。
國家若能多建公立托育機構,企業能給予彈性工作制度,媽媽們自然會更安心。
(4)讓教育與醫療更公平
年輕人最怕的,是孩子“起點低”。
只有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的教育和基本醫療保障,家長才敢放心去生。
(5)讓社會更包容,別再“內卷”
年輕一代被“996”“升學焦慮”困得喘不過氣。 要想他們有勇氣生孩子,就得讓他們看到希望——生活可以慢一點,教育可以輕一點,幸福可以簡單一點。
果媽寄語
提高生育率,不是喊口號、發補貼那么簡單,而是一次全社會的系統工程。
年輕人不是不想生,而是不敢生、不敢養。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深知育兒的辛苦,也明白一個家庭的幸福,不僅靠愛,更靠制度的支持與社會的溫度。
當一個國家能讓年輕人不為生活焦慮、不為孩子擔憂、不為未來害怕時,生育自然會成為一種自然而然的選擇。
愿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未來—— 孩子被溫柔對待,父母被善意理解, 每一個愿意生、敢去生的家庭,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
?圖源網絡|侵刪
作者簡介:果媽,家庭教育指導師,專注分享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婚姻家庭感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