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沈
提起「Lofree洛斐」,你會想到什么?
大概率是左側這個火出圈的“口紅鍵盤”。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2025 年的現在,洛斐在京東、小紅書多個平臺旗艦店銷售 TOP1,是右側這個帶著極簡主義味道的鍵盤。
![]()
![]()
刀法關注到洛斐,就是源于這樣一種反差。
這個初代網紅品牌,2019 年一炮而紅,2020 年迅速銷售額過億[1],中間一度經歷摸索,如今又在海外快速增長,年收入過億 [2]。
而這背后,藏著用戶結構的變化:從女性占比近 80% [3]到男女比例相當均衡[2]。
在情緒價值空前受到重視的當下,回顧洛斐的 0-1,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而研究它的轉變,對理解品牌、爆品和用戶間的關系,又能帶來新的思考。
所以,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聊聊:
- 洛斐如何靠“美麗廢物”,完成起盤?
- 人群和產品風格大轉彎?洛斐變了?
![]()
買的不是鍵盤,而是“Me Space”
在洛斐的起盤中,有兩款繞不開的爆品:
- 出圈:2017 年,圓點 DOT 鍵盤,顛覆了常見的方形設計。
- 爆紅:2019 年,帶有口紅色號的圓點機械鍵盤。
這兩款產品的共同點,是被戲稱為“美麗廢物”,比如當時很常見的吐槽之一就是圓形鍵盤打字容易誤觸。
于是,事情似乎變得有些難以理解:如果一個鍵盤,連它的基礎功能——打字都做不好,那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買單?
當然不是,回頭來看,我們覺得,消費者買的不只是鍵盤,更是帶打字功能的桌面擺件,是 Me Space(個人空間)。
什么意思呢?一切回到人群和 JTBD(Jobs to be done,即消費者任務)。
洛斐的核心受眾不是游戲玩家,也不是重度文字工作者,而是哄自己上班的女性白領:
- 上班嘛,讓我眼睛享受很重要。
- 除了好看,一無是處,但是鍵盤,能打字不就行了。
- 不可以不上班,但可以讓上班沒那么痛苦。
這兩年,在泥沙俱下的世界里,“Me Time”的概念開始流行,治愈、微醺……核心都是找到一些屬于自己的時刻。
類比地,覺得上班難熬的白領們,在屬于公共空間的大大辦公室里,需要小小的“Me Space”。這個空間,是自己喜歡的、舒服的,可以釋放壓力和無聊,表達個性,這也是為什么桌面爆改和工位裝修等流行。
![]()
在這樣的人群和 JTBD 中,洛斐圓點鍵盤不僅能最大程度發揮在設計上的優勢,缺點也會被弱化。
比如打字體驗不佳。差距來自對比,洛斐是許多女性打工人“人生第一把付費鍵盤”,這之前用的更多是買電腦送的,或者筆記本自帶鍵盤。而如果不是重度文字工作者,在手感方面的要求也并沒有那么高。
再比如價格高。一句消費者的評價很有代表性:沒有鍵盤,班都不想上了,貴點怎么了?
一方面,鍵盤是生產力工具。一方面,它又是哄自己開心的情緒小玩具。在寵自己這件事上,人們總是愿意花錢的,甚至價格越高,似乎越能彰顯對自己好。
至此,我們理解了產品為何能“爆”。但少數爆品,無法支撐一個品牌。洛斐接下來很關鍵的一個做法,是梳理出了 2m2 的概念。
比如提出辦公 2m2,以鍵盤為起點,推出鼠標、音箱、計算器等,以場景為軸,不受限于品類,之后還提出了 slogan:我的 2m2,和所有喜歡的在一起。
2m2 的提出,向內,容納了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并將之收攏為了產品規劃思路。
對外,如前所述,用戶想要的不是一款鍵盤,而是一個屬于自己的桌面,產品場景化為用戶提供了更完整的解決方案,也提高了連帶率,而非不依賴單一爆品。
與洛斐密切合作的香蕉設計就在 2020 年回憶到,“接下來,Lofree 洛斐的套裝就一套一套地出來了,營收也跟著上來了。”[3]
![]()
賣 1 萬件產品,不如找到 1500 個喜歡我的人
看到這里,你可能會覺得洛斐一帆風順,但把時間再往前撥,創始人褚明華多年的失意就會浮現出來,“窮的時候連一瓶礦泉水都不舍得買”。
而在他的摸索中,有兩條關鍵認知,很值得拿出來說說。
第一,想把產品做到一定高度,不可能以成本為導向[4]。
設計出身的他,轉行做產品后,曾 5 年做了 40 多款產品,每年產值做到幾千萬,但沒有獲得任何滿足感,還產生了質疑[5],為什么呢?
因為對于把成本拆得明明白白的 B 端來說,定價與渠道,比漂亮重要得多。設計和創新的價值不被認同,他憋屈又難受,覺得自己創造的產品像被扒光,沒有任何附加值,找不到意義和價值。[6]
直到有一天,有人問他,“你有沒有發現中國人做生意,就是愛省成本?[4]”,而歐洲人思路正好相反,產品本身漂亮,加個禮盒多賣 5 塊錢,搭配一朵鮮花加價 8 塊錢。
褚明華突然意識到,不該為了控制成本,而把自己在設計上的優勢丟掉。但要怎么才能做到呢?答案是找到能欣賞你的人。
一個采購者能決定一萬件產品的購買,如果我們只做 15% 的生意,只要 1500 個喜歡我的人來選我的產品,不是更好嗎?[4]
![]()
做產品,賣的是物品,只有做品牌,賣的才是場景和感受,才能不讓命運被少數渠道客戶掌握。2013 年,洛斐成立。
第二,做品牌最核心的點,是與用戶產生聯系。
在洛斐之前,褚明華還做一個鍵盤鼠標品牌「賤驢」,他回憶,當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不知道怎么解釋,品牌為什么做臺燈、音箱、數據線等非常多產品。
拿了不少獎,但僅僅獲得了設計上的榮譽,商業上、品牌上我是徹底失敗的。[5]
所以創立洛斐時,他思考了 5 年,把 80% 的想法砍掉,為洛斐找到了 2㎡ 這個點,與用戶價值建立連接。
在刀法提出的人群戰略金字塔中,我們就提到,品牌共識和品牌價值非常重要,分別代表著用戶因何而偏愛品牌、品牌為用戶提供什么價值。做品牌這件事,從來不是單方面的孔雀開屏,而是情投意合。
順著辦公 2m2 的思路,之后洛斐又推出了美妝 2m2、戶外 2m2,但成功卻并沒有復制。
比如在美妝 2m2 上,褚明華曾反思自己自大:不化妝,并不懂美妝用戶的需求[6]。
我們認為,背后還有更多原因。
圓點鍵盤的成功,本質是領先用戶和同行。在鍵盤這一領域中,女性的需求在當時是被忽略的,所以洛斐才會如一條鯰魚。而當同行趕上,或者洛斐進入美妝等女性需求并沒有被嚴重忽略的領域,領先就不再突出。
但有趣的是,洛斐這兩年又一次找到了領先,還是在鍵盤領域——2024 年,洛斐出海的第二年,銷售額實現了破億。其中的關鍵產品,是小順 Flow 系列。
![]()
小順 Flow 系列所在的矮軸鍵盤,很久以來都是一個介于機械鍵盤和薄膜鍵盤之間的小眾賽道,但洛斐把它的優勢挖掘了出來:打字舒服、不累手。
再疊加上靜音、極簡等適配辦公場景的賣點,以及與國內軸廠合作自研軸體,打造手感。從一個與口紅鍵盤,完全不同的角度,洛斐重新打造了一款辦公鍵盤。
如果說之前的口紅鍵盤,是設計大于功能,小順系列則將設計與功能做了更好融合。而兩者的共同點是,都在辦公場景下,為用戶創造了價值。
當然了,中間當然少不了“補課”。洛斐成立了一個專門研究鍵盤手感的部門,并推出“小翹”系列——一個更純粹、更專注于打字體驗的產品。從“技術相對落后,到奮起直追”,再到局部領先,褚明華回憶可能經歷了一年半。[7]
![]()
分析師點評
事實上,在口紅鍵盤走紅、被貼上女性鍵盤的標簽之前,洛斐的核心群體是各行各業的設計師。
這與創始人是高度相關的。褚明華 2015 年曾說:我的夢想是做一名工業設計師,我喜歡設計,我想做一輩子設計。[8]
而從設計師到女性白領,再到性別占比趨于平衡,洛斐一直在做的都是“設計”這件事。只是在不同階段,最終與市場競爭、市場需求碰撞上了的那個產品不同。
而洛斐的起起落落,告訴了我們一件事:不要害怕被人討厭,要擔心沒人喜歡。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