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我完善
——《紅星照耀中國》讀書隨感
文/楊之藏
我們不得不承認,時間確實會逐漸磨平一些痕跡。但閱讀的意義,一是拓展我們新的認知,二是重溫我們的過去,以便讓我們從這些重溫歷史的過程中,獲得一些警惕,避免重蹈覆轍。
在同樣的一段歷史面前,曾經親歷過長征的紅軍老戰(zhàn)士和生長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而言,感觸自然是不一樣的。
長征的開始,是反對敵軍第五次“圍剿”行動失敗后保存實力的無奈選擇。即便是這樣的戰(zhàn)略撤退過程中,也需要時刻面對著敵軍的追擊、內部錯誤思想的較量、甚至隊伍分化的潛在威脅,他們最終怎樣突破敵人圍剿,克服內部的錯誤思想,戰(zhàn)勝各種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難,最終完成這樣一種人類革命史上偉大的壯舉?
在斯諾的這本《紅星照耀中國》里,這樣描述長征:
長征一共歷時368天,其中有235天是白天行軍,18天是夜間行軍。在停下來的100天中——其中許多天用于進行遭遇戰(zhàn)——有56天在四川西北地區(qū),其余44天走了大約5000英里路,平均每114英里休息一次。這意味著紅軍每天行軍71里,約合近24英里。 紅星照耀中國;[美]埃德加·斯諾 著;王濤 譯;長江出版?zhèn)髅健㈤L江文藝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P160
我計算了一下紅軍每天進行的路程:1里等于500米,71里等于35500米,等于35.5公里。這大約走了從衡陽市區(qū)到南岳(47公里)70%以上的路程,這還是每天行進的路程。
紅軍在這樣的“武裝遷移”中,一共翻越了十八座山脈,其中五座終年覆蓋著積雪。渡過了二十四條河流,經過了十二個省份,占領過六十二座城鎮(zhèn),突破了十個省地方軍閥部隊的包圍,穿過了六個不同的未開化民族聚居地(后經中國軍網介紹,長征途中,紅軍曾經過苗、瑤、壯、侗、土家、水、黎、布依、仡佬、納西、彝、藏、白、羌、回、東鄉(xiāng)、裕固等十多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或雜居區(qū),占紅軍長征經過地區(qū)的50%以上)。
其中驚心動魄的場景,早已為大家所熟知: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每一次都是血與火的較量,都是生命與信仰的考驗。
斯諾在這本書里,將對紅軍領袖的觀察、個人革命史與現(xiàn)實的形勢、波瀾壯闊的紅軍長征史、西北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狀況融匯到了一起。使得這本書,既具有新聞傳播里傳記的特色,又是一段難得的史料。
在整個紅軍長征史上,還有三次事件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甚至曾經關系到黨的前途和命運。但這三次事件,在《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里雖有所提及,但大多比較簡略。
1930年12月,富田事變(P133);1935年10月,張國燾另立中央(P158);1935年9月,西北肅反,劉志丹險些被殺(P168)。
這樣的問題,既是斗爭的問題,也是團結的問題。在長征的過程中,隨著條件日漸艱苦,戰(zhàn)士們內部也難免會有意志動搖等種種負面情緒,我們如何克服這種消極心理?從生理上、心理上為自己、為團隊鑄造更堅強的防線?我們怎么去對黨內的錯誤思想、錯誤行為做斗爭,謹防黨內變質或分裂行為,又要做到團結大家,統(tǒng)一思想,堅定理想信念?更重要的是,在大敵環(huán)伺,自身處境也比較艱難的情況下,引導激勵軍隊的士氣,以便繼續(xù)完成正在進行的革命壯舉?
這樣的問題,我們只能在對《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的一次次重溫和拓展閱讀中,去尋找答案了!
![]()
《紅星照耀中國》;[美]埃德加·斯諾 著 王濤 譯;長江出版?zhèn)髅健㈤L江文藝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第1版;42.00元
![]()
![]()
掃碼加好友
學習新技能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
互動游戲
總會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獲
如果有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在本頁面下方留言:想要共讀《一個人的西部》。然后在微信讀書APP里加“楊之藏”為好友。我將購買贈送電子書,用于共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