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看似自媒體人創業成功,一個看似自由媒體空前勝利的新聞,背后全是金元游戲。
撰文丨連清川
對于那些從事自媒體行業的人,這無疑是一個振奮人心、催人奮發的巨大利好消息。
2025年10月7日,專欄作家、《自由媒體》創始人巴里·魏思(Bari Weiss)在自己的播客節目中宣布,《自由媒體》(the Free Press)加入派拉蒙集團。
盡管魏思的宣告基本上是一則老生常談,無非是強調因為用戶的杰出貢獻,而《自由媒體》是如何地堅守了新聞專業化和中立的立場,所以得到了派拉蒙的垂青。但是,所有人垂涎欲滴的,卻是這個新聞背后金光閃閃的數字:1.5億美元。
《自由媒體》僅僅是魏思于2021年在自媒體平臺Substack(有人稱其為“美版公眾號”)上創立的一個博客項目,起初名稱為《常識》,其后改名為《自由媒體》至今。
從一個極其小眾的自媒體品牌,雖然其后成長成為了一個APP+YouTube頻道,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魏思就成為了一個億萬富翁,而與此同時,她自己也被任命為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新聞的總編輯。
然而,這則新聞卻自此引發了軒然大波,迄今一個星期之后,尚未平息。整個CBS新聞的團隊惶惶不可終日,在各個平臺與媒體之中,對于魏思的反對浪潮一波接一波,更加有人建議CBS新聞集體辭職,以抗議這一決定。
盡管魏思在CBS的表現尚未展開,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這是CBS新聞的一曲挽歌。這個擁有98年歷史,全球王牌新聞調查節目《時事60分》,曾經孕育了新聞傳奇沃爾特·克朗凱特和麥克·華萊士的新聞機構,即將喪失其獨立新聞機構的榮光,而成為美國傳媒業金錢游戲的又一個犧牲品。
年僅41歲的巴里·魏思,以《自由媒體》之名,行將終結自由媒體在美國的獨立地位。
01
巴里·魏思并非第一次在美國新聞界攪動風云。2020年,她對《紐約時報》發動的一場攻擊,使這家堪稱全球新聞標桿的媒體陷入巨大的公眾質疑危機之中,其陰影迄今未散。
魏思的確從她的職業生涯開始,就是一個吸引眼球與爭議的人。她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于歷史系期間,就已經成為一份校內雜志的創始人,并且她指控一個中東裔教授,認為對方對她的言論構成了威脅,從而迫使學校成立了調查組進行檢查。
她的媒體生涯開始于為以色列和親以色列的媒體寫作。2013年,她成為了《華爾街日報》評論和書評版的編輯,而后在2017年追隨老板加入了《紐約時報》評論版。
自然,《紐約時報》向來是美國左派的媒體旗幟,而《華爾街日報》是右傾的。可以說,《紐約時報》招募魏思是經過周祥考慮的。2016年大選,特朗普險勝希拉里,《紐約時報》已經面臨巨大壓力,被認為立場過于左傾,違背了新聞中立的原則。
無論從魏思以往的經歷,還是她的寫作,都可以被認為是具有右傾傾向的作家。好笑的是,她說自己是左傾的中間派。《紐約時報》的考慮,就是增加更多右派的聲音。
但是這次平衡顯然變成了一場意料之外的災難。2021年,時報評論版主編因為刊登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的一篇評論國會山暴亂的文章而辭職。魏思在時報內部發動一場叛亂,呼吁員工起來反抗時報的左派暴政,但是在時報內部遭到了嚴厲的反駁。
2020年7月,魏思辭職的同時在個人網站上發表了一封公開信,指控時報內部“不公正的歧視,敵對的工作氛圍和體制性的壓制”,并且說時報有著麥卡錫主義式的迫害。這封公開信引發了全美媒體的廣泛討論,甚至民主共和兩黨的參議員都紛紛下場爭辯。
這場叛亂引發了《紐約時報》的一場公眾信任危機。時報長久以來都是堅定地站在民主黨的議題之上,尤其在特朗普第一次當選之后,屢次對公眾發出警告,指責特朗普有專制傾向,并且在國會山暴亂之后,直接呼吁將特朗普繩之以法。
當然,言論歸言論,對于不同聲音的寬容程度,卻是一個媒體賴以立足的根本準則。魏思所揭發的時報的內部矛盾,顯然把時報所謂中立、平衡的原則摔在地上摩擦。
于是就有了魏思在2021年創辦《常識》及后來的《自由媒體》的事情。無論如何,《自由媒體》的確是一個成功的自媒體平臺。在她被收購之前,APP和播客已經擁有150萬訂戶和17萬付費用戶,據稱年贏利可以達到200萬美元,市場估值1個億。
CBS新聞員工和公眾的普遍質疑始終在于魏思的專業性:她一天也沒干過電視新聞,并且她的專業(如果說有的話),也是新聞評論。但是CBS新聞的主流篇幅,都是硬新聞。
在上任的第一天,魏思就發表了一個備忘錄,其中提到新聞的十條原則:
新聞報道世界如其所是;新聞是公正、無畏及事實;新聞是足夠尊重我們的用戶以至于只是直接陳述事實——以及它的走向……新聞應該意識到:服務美國的最好方式是介入當下。
一切看上去很美對嗎?只是背后令人起疑的是:她的匯報線,越過所有CBS新聞和CBS的管理層,直接向派拉蒙主席大衛·埃里森匯報。
02
CBS新聞早就不是一個獨立的新聞機構了,不是說它需要聽命于CBS,而是它僅僅是整個食物鏈中的一條小魚。
在2025年8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準了天舞傳媒(Skydance Media)收購派拉蒙全球的并購案。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小魚吃大魚的案例。
派拉蒙全球的前東家是媒體大亨雷石東,這位維亞康姆的前總裁無疑是上個世紀最為傳奇的傳媒大亨之一。派拉蒙全球旗下全都是聲名顯赫的傳媒巨頭,包括拍出《教父》系列等經典電影的派拉蒙影業,CBS電視臺、MTV電視臺和喜劇中心(Comedy Central)電視臺。
而天舞傳媒只是2006年,由一位1983年出生的、時年23歲的年輕小孩大衛·埃里森所創辦的電影公司。不過,天舞傳媒在創辦之后所拍攝的電影,的確令人刮目相看,在口碑和票房上屢創新高,包括《碟中諜》系列、《俠探杰克》系列和《星際迷航》的新版本。
大衛·埃里森從美國南加州大學輟學,是一個電影表演愛好者,曾經在《空戰英豪》中擔任配角。他的演員生涯簡直不值一曬。但是派拉蒙后來的許多電影,都依靠大衛·埃里森來籌資。
對派拉蒙全球的收購不過是大衛·埃里森野心的小小展示。現在,一樁同樣重大的、影響傳媒格局的并購案也正在談判之中:天舞傳媒行將收購華納探索公司,這家公司擁有華納兄弟電影公司、DC電影公司、CNN、HBO和Discovery探索頻道。
可以說,如果并購再次成功,大衛·埃里森將成為美國最大的媒體領袖,掌控整個美國電影、電視、新聞的半壁江山。
現年不過才42歲的大衛·埃里森是何方神圣?
他的父親是甲骨文公司的創始人,全球排名第二的富翁,坐擁2600億美元個人資產的拉里·埃里森。在今年9月份的某一天,他的資產短暫超越了埃隆·馬斯克,當了一天的全球首富。
對于中國人來說,埃里森近期最大的新聞,是他成為了美國版抖音Tik Tok的大股東,而且是特朗普親自邀請下場的。
甲骨文基本上是一個“2B”的公司,主要為差不多是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和AI企業提供數據存儲服務,因此在公眾眼中十分陌生。但是,在美國,拉里·埃里森從來都是一個呼風喚雨的狠角色。特朗普稱呼他是“所有一切的CEO”(CEO of Everything)。
只有當拉里·埃里森的出現,“所有的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釋。
埃里森是特朗普的忠實而堅定的支持者。2020年,他在私人住宅里為特朗普舉辦了籌款晚會。2022年,埃里森大手筆揮出10億美元,在中期選舉中支持了忠誠于特朗普的議員選舉。2025年1月,埃里森現身白宮,宣布支持特朗普發起的星際之門AI戰略。
在馬斯克收購推特的時候,埃里森同樣投入了10億美元,成為如今X.com的股東。
天舞傳媒對CBS收購之時,CBS剛剛和特朗普達成了一項和解,相當于承認對賀錦麗(卡瑪拉·哈里斯)的采訪有影響選民的傾向性,向特朗普賠償1600萬美元,同時允許FCC派駐專員,審查CBS的內容。
CBS和《紐約時報》,被認為是電視新聞界和報紙新聞界的兩大左派媒體標桿,他們都對以色列持有強烈的批評態度。
而埃里森是猶太人。
巴里·魏思是著名的親猶太媒體人,CBS新聞總編是一個憑空創造出來的職位。現在,我們還能說,魏思是因為她的新聞理想而勝出的嗎?
一場看似自媒體人創業成功,一個看似自由媒體空前勝利的新聞,背后全是金元游戲。
新聞斗爭,其背后是殘酷的政治斗爭。新聞,最終成為了犧牲品。
03
新聞斗爭在美國,已經成為一場空前慘烈的殺戮。
《紐約時報》一直處在炮火的前線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它幾乎成為了唯一幸存的自由媒體:迄今為止,舒爾茨伯格家族依然牢牢地掌握著控制權。但是其它的新聞產業,正在全面落入新資本的控制之中。
《華盛頓郵報》早就成為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的囊中之物,《華爾街日報》被默多克收購已然多年,美國廣播公司(ABC)成為迪士尼的一份子,如今輪到了CBS和CNN。
派拉蒙全球,也就是大衛·埃里森在收購CBS的同時,也宣布明年不再續約《科爾伯特晚間秀》(別名《扣扣熊晚間秀》)。9月份,ABC在查理·柯克遇刺案之后也短暫宣布暫停過吉米·基梅爾的“雞毛秀”。所有這一切,都被指稱是來自于特朗普白宮的政治壓力。
但是,新聞界的危機卻遠非政治壓力可以一言以蔽之。傳統的媒體和新聞行業,已經在所有場合——包括新聞人自己承認為“遺產媒體”(Legacy Media),最好的稱呼不過是傳統媒體,也就是說,共識早已達成:新聞媒體已經過時了。
如今取而代之的,當然是社交媒體。但這同樣不能以偏概全。因為在社交媒體的公眾話語之外,如今更加盛行的,成為人們新聞消費主力的,是寄生在各類社交媒體之上的自由媒體,也就是YouTube頻道、蘋果和Spotify播客,在中國早已過時卻在美國方興未艾的各類博客平臺比如medium、Substack等寫作平臺。
遺產媒體普遍已經成為了資本,尤其是新興資本的狩獵對象,連新媒體平臺也不例外。最大的媒體平臺YouTube不過是谷歌旗下的一個小資產,X.com控制在馬斯克手中,Facebook除了自身之外,同時還擁有Instagram和Tread,最大的直播平臺Twitch是亞馬遜的資產。
無論多么龐大、多么富有盛名的遺產媒體,包括CBS、ABC、NBC加上CNN的美國四大電視網,《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和《洛杉磯時報》加上《華爾街日報》四大報,在新興資本動輒萬億美元資產的壓力之下,都不過是微小脆弱的小資產,隨時會遭遇到金元游戲的隨意碾壓。
美國的政治風向隨時都在流轉,而媒體產業的并購屢見不鮮。從以往而言,媒體行業的并購風潮,多少只是資本逐利的一場游戲。但如今的并購,卻越來越呈現出濃重的政治色彩。
一方面是遺產媒體在營收和贏利上的不斷萎縮,另一方面是在政治欲望之下的金錢游戲,新聞的獨立性在公眾政治和資本壓力之下節節敗退。
板子當然不能僅僅打在拉里·埃里森這種右派的身上,在過去的多年中,《紐約時報》和CBS承受著公眾的巨大指責,恰恰因為他們已經把左派意識形態內化為新聞操作,悖離了新聞的中立性原則。
這恐怕才是他們已經真正變成了無人守護的孤獨的抗爭者的真正理由。
CBS新聞的挽歌不僅為自己而唱,同時幾乎可以說是為整個遺產媒體行業而唱。CNN即將落入大衛·埃里森之手,ABC還能為“雞毛秀”扛多久,MSNBC已經成為右派的眾矢之的,舒爾茨伯格家族還能為《紐約時報》堅持多久,全都是未知的問題。
一個號稱“自由媒體”的小小自媒體人巴里·魏思,就撼動了將近一個世紀的龐大新聞機構,這就足以說明,自由媒體在美國,已經進入了最后時光。自由與獨立都將不再存在,它們都將跌落到茫茫廣大的大眾之中,不再擁有獨特的聲音。
04
可是新聞向何處去?還有救贖嗎?
諷刺的地方就在這里。巴里·魏思的成功就是一個案例。當龐大的遺產媒體一個個跌落,失去光環的時候,當科爾伯特晚間秀、雞毛秀、囧司徒每日秀瘋狂地失去粉絲與用戶的同時,喬·羅根、萊克斯·弗里曼、埃茲拉·克萊恩等這些從個體播客或頻道出身的,卻正在崛起成為新一代的媒體領袖。
他們輕易坐擁數百萬到數千萬粉絲,從而成為影響公眾思維與心智的真正媒體。當遺產媒體正在分崩離析的時候,他們卻已經重新構筑起新的媒體結構,開始接管新時代的新聞場域。
他們很難被消化和吞并,因為他們往往是跨平臺的,多節點的媒體結構。既出現在YouTube上,也出現在蘋果和Spotify播客上,也出現在各類的寫作平臺上。
而且他們之間往往彼此互動,互為嘉賓,并且一股新的浪潮已經出現,頻道與頻道之間,播客與播客之間,開始進行頻繁連接,甚至結成聯盟。他們往往產權分散,粉絲分散,使得收購或資本的參與極其困難與復雜。
也就是說,分布式的新聞、多節點的新聞,成為了新時代新聞對抗政治壓力和金元游戲的不二法門。
從這個角度上說,媒體成為遺產,但是新聞永遠不死。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在挽歌之中,恰恰孕育著新生。
世道好輪回。政治風向會變,特朗普也不過只有4年的時間。拉里·埃里森和大衛·埃里森會永遠綁在特朗普的戰車上嗎?4年之后馬斯克何去何從?扎克伯格對下一屆總統還會卑躬屈膝嗎?巴里·魏思能干幾年CBS新聞總編?
遺產媒體真的是遺產了,但是新興媒體,卻還方興未艾。
*本文為冰川思想庫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