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多爾袞這個名字,應該很多人都知道,畢竟用唾手可得的皇位證明了別人的孩子是養不熟的,相對來說他的弟弟多鐸的知名度差了一點。
![]()
說起多鐸,貌似這是一個有著優秀哥哥的弟弟,從小生活在哥哥的光芒里的悲慘弟弟,但是多鐸并不是這樣的形象,也是個人生開掛的人物。
作為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個小兒子,從小就很受寵愛,在我們剛要上小學的時候,七歲的多鐸就跟著九歲的多爾袞一起被封為和碩額真,這是能參與八旗核心決策的實權位置。這個職務就是那個后來四阿哥怎么看都覺得礙眼的八王議政制度的職務,絕對的高職務。
![]()
想想你我13歲在干嘛?還在初中學習呢,甚至有的連物理還沒有開始學習呢,但是多鐸已經正式封貝勒,可能現在會有人覺得這是孩子還小被家長溺愛導致的,但是當時的競爭者們可沒有幾個不服的,畢竟多鐸確實牛,人家工作履歷在那擺著呢。
這位被吹胡子皇帝欽點“開國諸王戰功之最”的豫親王,壓根不是依附他哥哥的角色。他十三歲掌旗、二十五歲破潼關、三十六歲定蒙古,一生打的硬仗、玩的計謀,比多數清初將領一輩子的履歷都要硬,說是大清開國的“戰爭引擎”,一點不夸張。現在說起這位清朝的戰爭機器,就是關于一些戰爭他的做法有點以色列,但是對于清朝來說,這是開疆拓土的絕對功臣,給他的各種賞賜也是很多。
作為清朝前期的人物,多鐸在大沈陽也是留有痕跡的。
![]()
應該有些人都知道他的王府在哪里,因為逛盛京龍城的時候看到過,十王府原址位于現在北中街路盛京龍城的位置,商場東側的胡同也叫“十王府后巷”,多鐸是第十個被封王的王爺,所以他的宅子叫十王府。
雖然沒有沈陽故宮那樣耀眼,但巧奪天工的建筑凝聚了當時匠人的心血,承載著十王爺的功勛與榮光。但是大清都亡了,這座前清的宅院也早就破敗了,在偽滿時期,這個曾經的王府被當時的一個有錢人買入,重新修繕一下,當作自己的公館,就這樣又過去了上百年,到了21世紀,建筑主體已經殘破,只剩下后巷幾處曾經的下人居住的小房屋。
![]()
同時城市要開發呀,這里要建設一個復古風格的商場,這里的原址怎么辦呢?沈陽建筑大學提供了一個方案,異地重建,將十王府院落從中街古城整體搬遷,等比例復建在沈陽建筑大學校園內。為了最大程度還原十王府的原貌,復建這座王府所采用的磚瓦、門梁、窗框等“原材料,很多都是從原來的老建筑上精心拆卸下來并妥善地運到校內,整個過程歷時一年多。2010年,十王府后巷一號院、二號院開工奠基儀式順利舉行,同年,在學校古建筑保護基地上完成復建并再次命名為“十王府”,續寫了中街老建筑昔日的輝煌。
![]()
現在沈陽建筑大學西南角有一座復建的青磚灰瓦的二進四合院:起脊的屋頂、古韻的門窗、精美的瓦當,這就是復建的多鐸的十王府。
![]()
現在如果有人想欣賞一下這個大清戰神的舊宅,可以在SJZU建筑博物館公眾號上免費預約,公眾開放時間為法定節假日9點至17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