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欄“精品資源” 免費領取2300套PPT模板
作者丨帆書· 鈺彌
來源丨帆書樊登講書丨ID:readingclub_btfx
推薦丨勵職派丨ID:tmp_356139977
有句話說: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生活的洪流忽高忽低,有些人在上下顛簸中被折騰得筋疲力盡,而有些人卻能隨勢浮沉,把不易的生活經營得與眾不同。
這兩種人,前者被生活掌控,后者掌控生活。
能掌控生活的人,既享得了福,也吃得了苦,早把自己訓練成了能屈能伸的彈簧,任生活東西南北風,都能從容應對。
原因在于他們都具備一個重要技能,那就是能快速適應各種變化。
在《超級高效術》一書中,作者朱丹將這種技能稱為“適商”:能夠及時調整規劃、策略,升級能力,增強靈活性,以應對各種市場變化的能力。
適商,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是否具有主動權。
![]()
適商低的人,扛不住事
我有個叔叔,當年一畢業就端上了鐵飯碗,且家庭幸福,是他朋友圈里公認的人生贏家。
但好景不長,人到中年的叔叔,成了單位第一批下崗人員。
鐵飯碗被砸,少了一份穩定收入,原先的優越感蕩然無存。
而叔叔寧肯在家閑著,也不愿意出去找活干,他覺得“丟面”。
嬸嬸勸他學點新技術,但他說自己年紀大了,記憶力跟不上,不愿意去試。
擔心被人看不起,害怕吃苦受累,經濟上變得拮據,多重壓力之下,叔叔成了一個整天借酒澆愁的醉鬼。
長此以往,嬸嬸看不到任何希望,跟他離了婚,帶走了兒子,好好的一個家就這樣散了。
從高高在上到跌落谷底,叔叔無法適應落差感,沒有勇氣去學習抵御生活風險的技能。
生活中這樣的人很多,一遇到風吹草動,就抱頭蹲下,等待生活的磋磨。
他們只會享福,不能受難,而生活又怎么可能一直都是艷陽天。
適應不了生活變化的人,肯定扛不住事,過不好日子。
曾經有一則新聞登上熱搜:211畢業的女大學生撿破爛月入過萬。
很多人不解,一個重點大學的畢業生為什么要去從事這么不體面的工作?
女大學生說,撿破爛是自己的副業,當發現副業比主業更有前途時,便轉而創業,也終于小有成績。
技能多,選擇的機會自然多;適應性強,生存的能力才越強。
有一句帶有貶義的俗話: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
但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這句話何嘗不是一句勵志的話。
居安思危,才能儲備更強的應對變化的能力,在生活的風浪來襲時,才有實力與之對抗。
元代姚燧在曲中寫道:“人海闊,無日不風波。”
人生一世,猶如春夏秋冬四季,也如苦辣酸甜四味,不可能晴天常駐,也不可能美味遍嘗,在明天還未到來之前,誰都不知道未來什么樣。
逃避不是辦法,適應才是良策,只有這樣,才扛得起大大小小的事情,不被生活的洪流淹沒。
![]()
適商高的人,破局能力強
小時候每逢過年,只要老姨一回家,就會給我帶新奇的玩具和零食,我一直想著長大了和她一樣。
長大后聽說過老姨的經歷,我才知道她的不容易。
她獨自在外打拼,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
等到公司做大做強后,作為創業元老的她,卻被新聘的高學歷職員看不起,被剛到任的外國老總排擠。
她一度想辭職,但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班固有言:“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意思是:與其站在岸邊逡巡河里的肥魚,不如回家去織網。
既然放不下自己打拼出來的事業,改變不了別人的態度,那就改變自身。
老姨自費去考研,白天不停歇地忙碌,只能晚上學習;
周末也不敢松懈,安排好孩子和家事,就匆忙趕往學校。
作為中年女人,她沒有放棄進步的機會,沒有把記憶力和體力的衰退作為停滯的借口。
她堅持度過那段緊張的日子,考上了財經大學的碩士,更憑借學歷和工作能力坐穩了公司副總的位置。
有了實實在在的成績,那些對她的偏見慢慢轉為夸贊。
面對環境變化,老姨踮起腳跟去適應,既學到了新知識,掌握了新技能,更為自己的職業生涯鍍上一層金。
遇到生活難題,有些人只會抱怨環境,成為“變化”的犧牲者;而有些人卻奮力適應,成為“變化”的受益者。
同樣是事業危機,電影《奇跡·笨小孩》的主人公景浩也選擇了改變。
他預存了大批舊手機,卻因市場原因無法賣出去,他沒有錢支付妹妹高額的手術費,兄妹倆居無定所。
苦則思變。
既然舊手機賣不出去,他就想辦法把手機里的芯片提取出來,嘗試著去賣給大公司。
這個改變令他的生活絕處逢生,不僅清了手頭庫存,賺到了錢,還開了工廠,直至成為一家上市公司的老板。
沒有誰的人生會一帆風順,有些人一壓就彎,有些人卻能觸底反彈。
適商高的人,擁有超強的破局能力,生活為難不了他,反而是為他搭建登高望遠的梯子。
變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適應變化的能力。
絕境,可以讓弱者更弱,也可以讓強者更強。
![]()
學會提高適商,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生活中,我們會遇見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事,也都身處不同的環境,能從中悟得許多生存之道。
每個人的適商都在這個過程中養成,積累,漸漸出現高低之分。
而適商越高的人,適應性越強,越容易掌握生活的主動權。
如何提高適商,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1、做個有目標的人
在《超級高效術》一書中,作者朱丹分享了自己20歲時設計的人生羅盤:
她把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以5年為單位進行排序,然后把目標分解到每一年,每個季度,每個月。
在人生羅盤的幫助下,朱丹大部分的人生目標都提前3-5年實現了。
一個有目標的人,才有奮斗的方向和動力,也能在實踐中提升各種能力。
當自身的能力足以轉化為抵御生活變化的底氣時,等機會一來,馬上抓得住;當風險出現,也隨時跨得過。
2、把興趣發展成技能
在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只有少部分人從事的職業正好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真正聰明的人,都在做好主業養活自己的同時,努力學習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因為有興趣,動力也更充足,將之轉變成生存技能的機會才更多。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曾提出“斜杠青年”的概念。
不再滿足“專一職業”,去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人群。
作為高適商群體,“斜杠青年”通過多方向的學習儲備了多重生存技能,選擇的機會由此增多,生活風險也被分散。
3、敢于試錯
有句話說,寶藏總是要花時間和精力去尋找的,隨處可見的不是污泥就是瓦礫。
關于人生正確方向的探索,正中靶心的概率很低,關鍵是敢于試錯。
誰都不知道自己的機會到底在哪里,大膽去嘗試,也是達成目標的一種方法。
敢于挑戰未知的人,才能在各種不期而遇的考驗中練就七十二變的本領,也才能在一次次的碰壁中找到精彩生活的入口。
![]()
蘇軾被貶到嶺南苦寒之地后,曾寫道: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不論是繁花似錦的京城,還是荒無人煙的嶺南,蘇東坡都心安身定,因為在人生逆旅的洗練中,他已經練就超強的適應力。
雖然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變化不可逆,但通過不斷的自我完善去適應,自然做得到隨遇而安。
點個?,一個高適商的人,縱然身處疾風勁雨之中,也能夠向陽而生。
作者 簡 介 :鈺彌。文章來源 樊 登 讀書( ID:readingclub_btfx),轉載請聯系公眾號。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