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中國最牛的民企是華為?字節跳動?騰訊?阿里?
![]()
錯!
2023年世界500強榜單一出,黑馬殺出來了——恒力集團,營收8177億,排名第81位,直接把華為甩在身后。
更狠的是,這公司不是搞芯片的,也不是玩APP的,而是實打實的實體工廠,主業聽起來還特別“土”:從一滴石油,煉成化纖,織成布料,最后做成衣服。
![]()
說白了,你身上穿的T恤、褲子,說不定就是他們家生產的。
可誰能想到,撐起這個萬億帝國的,是一對曾經在底層掙扎的夫妻:一個搬過磚,一個當會計,沒背景、沒靠山、沒海歸學歷,硬是靠著“一根蠶絲”,逆襲成了中國民企新首富。
故事得從上世紀90年代的蘇州說起。
那時候,紡織業剛冒頭,遍地小廠,但原料供應是個大問題:蠶絲要靠農戶養,再經四五道中間商,價格被層層加碼,質量還參差不齊。
這時候,有個叫陳建華的年輕人,正蹲在工地搬磚。
![]()
風吹日曬,一身灰土,干一天活,掙幾十塊錢。結果一場工傷,連這苦力活都干不下去了。
失業后,他幫老鄉運蠶絲去城里賣,跑了幾趟,腦子一轉:“我干嘛不自己收蠶絲,直接賣給工廠?”
于是,他騎著破自行車,每天幾十里路,挨家挨戶收蠶繭,打包、稱重、送貨,利潤薄如紙,但他干得認真。每批貨親自驗,送到廠里還主動卸車、對賬。
就這么著,他認識了工廠里那個記賬的會計范紅衛。
![]()
范紅衛可不是普通文員,她懂行,知道原料成本占紡織廠六成以上,也看出這個搬磚出身的小伙兒,不光肯吃苦,還會動腦筋。
兩人越聊越投機,一個是“地頭蛇”,懂農戶;一個是“賬房先生”,懂工廠。干脆,結婚吧!
婚后日子安穩,但她倆總覺得:“我們能不能不止做中間人?自己開廠試試?”
1994年,兩人掏出全部積蓄,外加東拼西湊,盤下一家快倒閉的小紡織廠,取名“吳江化纖織造廠”,這就是恒力的前身。
接手第一天,慘不忍睹:拖欠工資三個月,機器是幾十年前的老古董,客戶跑了一半。
范紅衛先穩軍心:
“工資一個月內補上,以后絕不拖欠。”
陳建華則拍板:
“老機器不行,換最先進的無梭噴水織機!”
一臺機器多少錢?
頂普通工人幾年工資。可換完之后,生產效率翻三倍,布料質量穩定,客戶全回來了。
![]()
小廠扭虧為盈,但他們沒停下:“光織布不行,原料還得靠進口,太被動。”
2002年,恒力集團正式成立,目標只有一個:打通全產業鏈。
別人做紡織,買別人的化纖;他們偏要自己煉油、產化纖、織布、成衣,從一滴石油開始,全程自己搞定。
這操作,相當于你開個面館,不光自己搟面、熬湯、煮面,還自己種小麥、榨菜籽油、養牛……
聽著瘋,但真讓他們干成了。
恒力的崛起,沒有風口,沒有資本炒作,只有兩個字:死磕。
2005年,第一條石化線投產;
2010年,布局聚酯新材料;
2017年,建成全球最大PTA工廠;
2020年,真正實現“一滴油到一匹布”的閉環。
![]()
別人還在拼價格時,他們已經在拼技術、效率、規模。遼寧大連的基地,自動化程度高到嚇人,一條生產線,幾個人就能管。
更牛的是,他們養活了17萬員工,很多是跟著干了十幾年的老工人,從學徒做到技術骨干,買房買車,安家落戶。
在大連,恒力一落地,周邊配套產業全起來了,餐館、物流、維修、住宿……直接帶動上萬人就業。
而當年那個搬磚的陳建華,和記賬的范紅衛,如今身家千億,范紅衛更是兩度成為中國女首富。
![]()
可他們至今沒變:不炒股、不炒房、不搞P2P,一心撲在工廠里。
恒力的故事,不是一個神話,而是一對普通人,在時代縫隙里拼命向上的縮影。他們沒靠運氣,沒靠關系,靠的是:看得準機會,下得了狠手,耐得住寂寞。
在這個人人都想“一夜暴富”的時代,他們用27年證明:真正的財富,是扎進泥土里的根,不是飄在天上的云。
華為值得尊敬,騰訊阿里也很厲害,但恒力這樣的企業,才是中國經濟的“壓艙石”。
它告訴我們:中國不需要那么多“顛覆者”,更需要踏實干活的“建設者”。
而每一個從底層爬上來的人,都值得一句敬意,你們搬過的磚,終將壘成時代的高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