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國慶假期的調休上完后,終于又到了可以放松的周末,不少人都會把“好好睡一覺”當成犒勞自己的方式。
可不管是白天愜意補覺,還是夜里準備沉沉入睡,身體有時會突然不受控制地抖一下,這種抖動常常還帶著“踩空臺階”或“突然往下墜”的錯覺,讓人瞬間清醒又有點懵。
![]()
(圖片由AI生成)
關于這種情況,有人說“這是身體在長個兒”,有人說“是身體提示你缺鈣”,還有人說“是大腦怕你死了,測試一下你是不是還活著”……
這些說法是真的嗎?睡覺時身體突然“抖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弄明白!
01
為什么睡覺時身體會突然抖動?
Hot
睡覺時猛抖一下,這種現象叫“睡眠驚跳”,也叫“入睡抽動”或“入睡前肌陣攣”。
美國睡眠協會指出,大約有70%的人,一生中至少會經歷一次入睡抽動,其中10%的人每天都會經歷一次。
它表現為一種無意識的肌肉顫搐,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打嗝、眼皮跳動,或在身體疲勞、精神緊張時出現的肌肉抽動相似。
入睡抽動,通常發生在入睡和淺睡期。全身或部分肌肉突然不自主地抽動,往往還伴隨自由墜落感或模糊的夢境,并導致驚醒。
![]()
(圖片由AI生成)
在深度睡眠階段,大腦會放松對四肢的控制。
此時,如果外部有刺激,如人聲嘈雜或汽車喇叭聲,都可能觸發局部肌肉的突然抽動。
對于身體健康的人而言,這種現象通常無需過分擔憂。然而,如果頻繁、長期出現這種情況,則需要引起關注。
02
睡覺時經常抖動警惕4種情況
Hot
如果入睡抽動過于頻繁,可能是身體在報警——
01
焦慮、緊張
過度緊張或患有焦慮癥,控制覺醒和睡眠的兩套機器容易失衡,導致睡眠抽動。
少數服用抗抑郁藥的患者也會出現入睡抽動,這與大腦中的神經遞質有關。
02
缺鈣
鈣是肌肉和神經細胞最喜歡的營養物質之一。缺鈣時,肌肉和神經容易痙攣或抽搐,出現猛抖一下或抽筋。
03
大腦受傷
如果入睡抽動發生的頻率太高,伴隨頭痛、頭暈等癥狀,可能是大腦皮層或下丘腦損傷造成的。
此時要趕緊看醫生,做個腦部CT或MRI檢查。
04
不寧腿綜合征
休息時或者夜晚入睡時雙腿不安地抽動,有時還伴有酸脹、麻木、疼痛感,甚至需要下床走動才能緩解,要警惕不寧腿綜合征(不寧腿綜合征的主要表現為強烈的、幾乎不可抗拒的活動腿的欲望)。
03
不想睡覺時被“抖醒”
如何提高睡眠質量?
Hot
睡覺時抽動容易讓人突然驚醒,有時還會難以再次入睡。如果你對偶爾發生的抽搐非常反感,不妨試試以下幾個調整方法——
01
適當放松,規律作息
生活作息要規律,避免熬夜、晚睡。
![]()
02
多伸展肌肉
睡前可以適當做一些舒緩的瑜伽、拉伸動作,緩解肌肉的緊張,幫助減少臨睡肌抽躍癥的發生,但要注意在睡前2小時避免劇烈運動。
03
適當補鈣
補鈣不止是孩子和中老年人的事,年輕人也應注意鈣的攝入,減少因缺鈣引發的入睡抽動。
04
正確睡姿,舒展身體
盡量避免趴著睡、蜷著睡,這時會使胸腔被直接壓迫,
心臟、肺部容易出現不適感,當胸悶、呼吸不順暢時會引發臨睡肌抽躍癥。
正確的睡姿可以有效減少臨睡肌抽躍癥的發生,一般情況下,多數人適宜右側臥位。
04
為什么在沙發比
在床上更容易睡著?
Hot
其實,一個好的睡眠質量已經成為了現在無數人渴望擁有的東西。
而神奇的事,我們總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但是在沙發上卻總能輕易的睡著。
如果找出這個原因,是不是就能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睡眠質量呢?
![]()
(圖片由AI生成)
其實,沙發能讓你放松入睡是有原因的:傍晚光線溫柔,溫度剛好,電視或手機的聲音不大不小像白噪音,沙發柔軟的包裹感也讓人安心——而最關鍵的是,沙發不會給你那種“必須睡著”的壓力。
恰恰是“必須睡著”這個念頭,最容易讓人焦慮。
一躺到床上,就好像按下了一天結束的開關。如果工作壓力大、任務快到截止期,這些事難免在腦海里打轉。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你開始計算:已經半小時了、一小時了,再睡不著明天就只剩六小時睡眠了……結果越急越睡不著,越睡不著越焦慮,整晚真正睡著的時間反而少得可憐。
2023年的一項調查發現,在有睡眠問題的人中,有36%的人是因為擔心睡不著而無法入睡。
這項調查同時還發現,盡管人們在床上睡不著,但是在辦公室、電影院、公交車,甚至聚會場所都有可能睡著。
對此,也有人想通過智能手表等設備來監測睡眠,希望借此改善情況。
![]()
(圖片由AI生成)
但有研究發現,過分關注這些數據反而可能增加焦慮。比如一項研究中,被告知“睡得好”的人第二天狀態更好,即使這個結果不是真的——這說明心理暗示對睡眠感受的影響很大。
其實,偶爾睡不著很正常。睡眠專家指出,人不可能說睡就睡,從清醒到入睡是需要過渡的。
光線、溫度、安全感都會影響這個過程。夏天晚上太熱、窗外燈光太亮、心里有事放不下,都會讓入睡變難。
如果你壓力太大,在半夜醒來,更容易想起白天沒做好的事,不斷思考最壞的結果,卻找不到解決辦法。于是凌晨三點醒來的你更容易陷入恐慌和自責。
05
用“認知洗牌”法幫助放松大腦
Hot
那些對睡眠有幫助的方法,比如聽輕音樂、冥想、吃褪黑素,對長期失眠的人可能效果有限。
調查發現,睡眠好的人表示自己在睡前會出現“幻覺”,腦海中出現一些脫離實際,毫無邏輯的事情。
而睡眠不好的人則表示自己會在睡前做計劃和嘗試解決問題。
![]()
(圖片由AI生成)
睡眠專家表示,我們并不是需要讓大腦空白(這樣做反而會適得其反),而是要避免過于邏輯化的思考。
不過,有研究提出一種“認知洗牌”法:試著在腦中想一個詞,比如“貓”,然后按每個字母隨意聯想其他詞——close、car、apple……每個詞稍微想象一下它的樣子或含義。
這個過程模仿的是半睡半醒時的思維狀態,能幫大腦從邏輯思考轉向放松的、無目的的漫游。
當然,如果失眠已經嚴重影響到生活,還是要及時就醫。
偶爾的入睡困難不必太緊張,也許就像坐在沙發上不經意間那樣,當我們不再執著于“必須睡著”,睡眠反而會自然來臨。
![]()
編輯:Selex
圖文來源:廣州日報、把科學帶回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廣東最生活出品,轉載請聯系
商務聯系:13609779988、138260647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