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假期已經結束,不知各位打工人收心了沒,有出門旅游的朋友,不知有沒又像去年一樣后悔覺得不該出去看人山人海。
據央視新聞報導,交通運輸部10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假期期間,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累計24.33億人次,日均3.04億人次,同比增長6.3%;
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國慶中秋假日8天,全國國內出游8.88億人次,較2024年國慶節假日7天增加1.23億人次;國內出游總花費8090.06億元,較2024年國慶節假日7天增加1081.89億元。
可為何網上的短視頻卻又流傳著年輕人“覺醒”反資本收割,進景區只逛不買,放棄酒店搭帳篷的點贊。
01
國慶第一天,你在高速上堵了八小時,油箱快見底了,膀胱也快憋不住。
導航說前方服務區還有三公里,于是松了口氣,總算能歇會兒。
結果一到那兒,車挨車,人擠人,客流堪比景區;
電動車排隊N小時等充電樁,
油車排隊N小時等廁所,
![]()
小孩在應急車道就地小便,
大人打開手機拍照,
簡單吃個面條盒飯也得三四十,
一邊掃碼付錢,一邊嘀咕又貴又難吃。
恍惚間,不明白非要出來,是為了“放松”,還是花錢折騰。
02
酒店大堂,標間1888,不帶早飯。
前臺小妹笑著說:“節假日就這樣,理解一下吧。”
你點點頭,假裝沒事兒人——平時才288的房,今天直接翻了近八九倍。
你看著身邊的孩子,心想“難得出來一趟”,“住吧”;就這么給自己找借口。
年輕人進來看了看,走了,搭帳篷去,公園草地上,江灘邊,何處不可住,省下的錢,可以多嘗嘗好吃的。
你想想自己,要是一個人出來,說不定也試試這招。
![]()
03
景區門口,門票一兩百塊,擺渡車四五十,纜車又是一兩百。
前后左右都是烏泱泱人群;
“一年難得出來一次”
“找個地方哪里可以拍照打卡”
語氣里帶著一種自我說服的儀式感。
“這東西也太貴了,不買了”
“只逛不買,年輕人覺醒了,反資本收割”
看看手機余額,其實只是因為一個字——“窮”
04
晚上,疲憊地躺在床上刷朋友圈,
大同小異地照片,堵車的高速、人擠人的景點;
日落時的云海、帳篷里的夜聊,全是九宮格。
![]()
也都配著頗有文藝范的文字,
你挨個點了贊;
你打開某音,適時的推送著某些視頻,鏡頭掠過一頂頂帳篷,一個個不在店鋪前停留的身影,激動地然后說著,
“現在的年輕人覺醒了,酒店漲價就不住,不再被資本收割……”
你心里笑笑,真的如此嗎?
不過是現在大環境不太好,掙錢好艱難,實力不允許罷了;
如果余額足夠,誰愿意去江邊喂蚊子,酒店的床不香嗎?
05
專家說,“價格調節供需,漲價是市場信號。”
翻譯成人話,“你嫌貴,你就別來;你來了,就別嫌貴。”
于是,14億人就這么被分了層,
有錢的出國去花,
![]()
沒錢的在家刷視頻;
中間那撥人,一邊被宰一邊發朋友圈“安慰”自己說值。
說到底,只是因為長假實在太少,就這么幾天,年年吐槽堵,年年還是忍不住打包行李,擠上高速,加入那堆人山人海里。
06
幾天后我返程,高速依舊紅色,
服務區依舊,你依舊買單。
突然想通:
這樣的長假根本不是放松休息,
就是大家伙兒自覺排隊,花時間花錢,換張“我來過”的照片,和一堆疲憊的回憶。
宛若一場全民參與、自愿排隊的集體獻祭。
獻祭的是時間、體驗、金錢,
換來的是朋友圈九宮格和“我來過”的幻覺。
![]()
07
你回到小區地下車庫,車一停,長出一口氣,自言自語:
“明年絕對不出去了。”
聲音堅定得像真的一樣,
可去年這時候,你是不是也這么說過;
長假太少,工作太累,收入又不穩,博主明年估計還得夸我們“更聰明了”。
08
有人問:“明知道可能又累又沒啥好玩的,為什么還要去?”
答:“平時被忙著加班,放假還不出去放松一下,這就是生活。”
今年多句“覺醒”,其實就是窮得只能帳篷和“只逛不買”。
平時只能咽著,出去至少能發朋友圈,讓人們點個贊,假裝生活還不錯。
09
明年國慶,
官方繼續呼吁“錯峰出行”,
專家繼續解釋“價格信號”,
你繼續提前20天訂房,
繼續被水管爆,
繼續覺醒,
繼續住帳篷,
繼續九圖,
繼續點贊。
——畢竟,帶薪后悔,也算一種假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