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何威
來源|貝多商業&貝多財經
又一A股公司正式報考港交所上市,布局“A+H”。
2025年9月29日,利歐股份(SZ:002131)遞交招股書,擬在港交所主板上市。據貝多財經了解,7月23日,其首次發布籌劃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即港交所)上市的提示性公告;9月8日,再次發布籌劃發行H股股票并在港交所上市的提示性公告。
![]()
在此期間,利歐股份還于8月9日發布關于進行證券投資的公告,董事會會議同意公司及下屬子公司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或投資時點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
那么,利歐股份能否在接下來投資收益波動不為其可控的環境中維持業績穩健?能否在主營業務的持續升級中體現其潛力?又能否在赴港上市的道路上找到長遠發展的支點?
一、投資收益,“冷熱”交織
利歐股份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因投資收益的波動而大幅起伏。2025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利歐股份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78億元,同比增長164.28%,實現扭虧為盈。
利歐股份稱,“主要系報告期內公司持有的理想汽車股票價格上漲帶來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報告期內,公司持有及處置部分理想汽車股票合計確認損益為2.07億人民幣,對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為1.55億元。”
![]()
圖源:利歐股份2025年半年度報告
然而,在利歐股份凈利潤實現4.78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64.28%的顯著成績背后,剔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扣非凈利潤為1.48億元,同比增幅為1.88%。兩者之間的落差,或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市場投資收益對公司財務表現的強影響力。
從歷史數據來看,2022年至2024年,利歐股份凈利潤分別為-4.41億元、19.66億元和-2.59億元,三年間波動區間達到20億元以上,僅2023年實現盈利,2022年和2024年均錄得虧損,而導致這種劇烈波動的關鍵,并非主營業務的起伏,而在于持股資產公允價值的變動。以2024年為例,其所持有的理想汽車股票市值下跌,直接將其全年業績從盈轉虧。
![]()
圖源:利歐股份2024年年度報告
正如利歐股份2024年年度報告所稱,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59億元,“虧損主要原因系公司持有的理想汽車股票以及報告期處置的部分理想汽車股票合計確認的損益金額約為-8.21億元人民幣,該部分損益對公司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為-6.16億元。”
事實上,理想汽車股價的波動也在損益表中“改寫”利歐股份的凈利潤。例如,2025年半年報披露的“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顯示,截至2025年8月27日,利歐香港持有理想汽車股票ADS9,359,265股,根據當日收盤價格22.60美元/股,公允價值折合人民幣15.04億元,剩余持有的部分較2025年6月30日對應的公允價值形成的變動損益折合人民幣-3.13億元。該部分損益對2025年7月-8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影響金額為人民幣-2.35億元。
由此可以看出,利歐股份凈利潤的波動性變化,往往并非完全來源于主營業務的穩定貢獻,而是受投資資產公允價值波動的較大影響。從財務特征上看,理想汽車股價的起伏,會在短期內直接體現在利潤表中,帶來數億元的增減變動。這意味著利歐股份整體盈利水平存在一定不確定性,也使其投資收益在財報中的比重進一步凸顯。
2025年8月9日,其發布關于進行證券投資的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其使用最高額度不超過30億元人民幣(或投資時點等值外幣)的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投資。從利歐股份202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的相關數據來看,截至2025年6月末,利歐股份貨幣資金為27.81億元,交易性金融資產42.63億元,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36.12億元,合計超過百億元類現金資產。這些資源為其開展投資提供了充足彈性,但同時或也在一定程度上讓財報的波動性更高。
![]()
圖源:利歐股份2025年半年度報告
利歐股份的財務表現呈現出一種相對而言的雙線運行特征,即主營業務貢獻收入與現金流相對平穩,而投資業務則頻繁左右利潤表現。這種“冷熱交織”的格局,是其2022年以來業績變化的核心特征之一。未來,利歐股份能否逐步降低利潤對投資收益的依賴,增強主營業務的盈利穩定性,或將影響市場對其長期價值的判斷。
二、主業升級,潛力“待考”
利歐股份的主營業務,長期由兩部分構成:機械制造(泵與系統)和數字營銷。其起家于民用泵、工業泵和園林機械,傳統水泵產品已出口至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曾參與卡塔爾世界杯等重大項目。但這一傳統業務的瓶頸也較為明顯,產品同質化競爭激烈,盈利水平有限難以顯著提升。為此,利歐股份在近年啟動轉型,試圖切入更高技術門檻和附加值的領域,例如永磁電機節能泵和數據中心液冷系統。
隨著AI大模型和算力中心興起,憑借泵業基礎,液冷系統成為利歐股份押注的一條新賽道。其切入液冷循環中的核心環節“屏蔽泵”,推出“智冷解決方案”。不過,液冷業務是否能在未來幾年轉化為利歐股份新的增長引擎,還需看其下一步的戰略布局與落地執行,以及技術本身是否能持續贏得市場認可。而且,液冷市場仍屬冷板式、浸沒式等多條技術路線并行的情況,未來市場上哪條路線會成為主流尚無定論,這也無形中增加了該業務板塊的不確定性。
再看數字營銷業務。這一業務的核心在于與頭部互聯網平臺深度合作,代理廣告投放并提供全鏈路服務。然而,除了數字營銷行業整體增速趨緩,行業進入存量博弈階段之外,結合利歐股份招股書的內容,或還存在一些顯現或潛在的風險。
譬如,其在招股書中強調,如果失去與現有媒體平臺(尤其是領先的媒體平臺)的關系或關系轉差,或違反任何媒體平臺的政策及被暫停向這些平臺投放營銷開支,以及未能與新媒體平臺建立關系以擴展服務的覆蓋范圍,則可能無法以及時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從其他媒體平臺覓得替代品,或根本無法覓得替代品。倘若如此,其數字營銷服務收入將會減少,并可能對其業務、經營業績及財務狀況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利歐股份的主業既有潛力,也有待考驗。其未來能否形成持續增長,或取決于兩點,其一,高端制造業務能否快速放量,逐步提升整體毛利水平;其二,數字營銷業務能否以差異化、技術創新守住自身的護城河。這兩大因素,或將決定利歐股份是否能擺脫對投資收益的依賴,在經營層面建立起更穩固的價值支撐。
三、港股之路,考驗長遠
在遞交招股書之后,利歐股份如何處理市場收益的波動與主營業務穩定發展之間的關系,或也將成為其未來能否在資本市場深入扎根的重要“考題”。
從利歐股份對外表述看,赴港的主要目標是滿足全球化發展需要,增強資本運作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與競爭力等。但資本市場的接受程度,往往不只是取決于企業的戰略目標陳述,更在于其盈利模式的穩定性、財務表現的持續性以及行業前景的確定性。
資本市場對短期投資收益波動的關注有限,長期價值的支撐最終還要落到主業本身。對于利歐股份而言,制造端是否能夠打開更高毛利的空間,數字營銷能否貢獻利潤,無不是未來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而且,港股市場對于企業的盈利模式一向看得很細,關注點也往往更偏向長期成長價值。
譬如,對制造業板塊,資本市場會看重利歐股份是否能在液冷、電機等高成長賽道形成規模效應,改善整體毛利;在數字營銷板塊,則會關注其在廣告預算趨緊、平臺規則不斷調整的背景下,一家公司的AI工具是否真的能帶來實質性降本增效。
長遠來看,港股之路是一場耐力賽。赴港上市本身雖然有助于利歐股份在國際資本市場樹立企業形象,獲得更多融資渠道和機會,為其未來在AI營銷、液冷系統等領域的投入和耕作提供資金支持。但市場也會對其盈利質量、行業地位與資本運作能力持續進行研判。倘若僅靠短期的市場投資收益來驅動利潤表變化,或難以支撐長期估值基礎。對利歐股份而言,真正的“金山”仍然在于其主業的升級能否讓公司實現質的飛躍。
利歐股份沖刺港股,既有空間,也有挑戰。全球化發展、技術迭代和資本運作疊加,為其提供了想象空間;然而,財務波動、主業轉型的效果尚未全面呈現,再加上所處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共同關系到利歐股份的未來之路是否一片坦途。
港股之路,考驗的不只是融資能力,更是長期主義下的戰略定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