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距離大學新生入學已滿一個月,如何讓大學時光不虛度?一群優秀的重慶高校學長學姐分享了他們的“成長密碼”:跳出課堂,投身社會實踐。
他們有的從局外人折騰成了咖啡店副店長,有的從自卑新生到銷售主管,有的從“倒貼”實習到擁有理想工作……
他們以親身經歷證明——早一步走進社會這所“大學”,并非不務正業,而是為專業學習裝上“加速器”,為職業發展校準“導航儀”。
這份在真實社會環境中錘煉出的勇氣、能力和眼界,正成為他們脫穎而出的核心競爭力。
把專業“折騰”進咖啡館里
![]()
銀開穗 20歲 視覺與新媒體專業
學弟學妹們,你們也經歷過剛入大學時的迷茫嗎?我同樣如此。作為視覺與新媒體專業的學生,我一直在尋找一個能讓我盡情“折騰”的舞臺。直到在學校官網看到“咖啡椰”項目招募合作伙伴,我的心一下子被擊中了!
當時,面試現場來了五六十人,團隊只需要15人。作為大一新生的我,似乎沒有什么競爭力。但我有個優勢——性格外向,我主動和老板聊經營理念、談學生市場,最終從局外人變成了項目組建者,還被店員內部推選為副店長。
我主要負責宣傳工作,做海報、寫文案、策劃新品推廣……這些看似與課本無關的“雜事”,恰恰成了我專業知識的“練兵場”。當課堂理論在實踐中變得鮮活,我發現,原來“出圈”的秘訣就藏在這些最接地氣的嘗試里。
大二時,我的“戰場”拓展到了每周五的“盤淘會”。支起小攤,那里就是我的新舞臺。課余時間,我依然在咖啡館兼職,感受著另一種人間煙火。
有人問我如何平衡學業與實踐?我的秘訣是:把實踐當成另一種學習,讓時間管理成為必修課。的確辛苦,但當你把在咖啡館學到的用戶心理洞察用在專業創作上,把團隊協作經驗用在小組作業中,你會發現它們不是負擔,而是相輔相成的翅膀。
在我看來,社會實踐要趁早,不是因為能賺多少零花錢,而是它能讓我盡早看清自己熱愛什么、擅長什么,從而更精準地投入專業課學習。回首從“咖啡椰”到“盤淘會”的旅程,我收獲了副店長的頭銜和兼職收入,更收獲了直面挑戰的勇氣、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一群并肩作戰的朋友。
“倒貼”實習,為未來鋪路
![]()
小蔣 21歲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我今年剛畢業,畢業前夕,我在一家餐飲企業的品牌部實習。一個月的實習補貼是500元——是的,你沒有看錯,500元。單算每月的交通費、生活費等基本開支,就得花1000多塊。
許多朋友知道后的反應跟我預想的一樣:“你是不是傻?‘倒貼’工資還去?”但對我這個初出茅廬的“職場小白”而言,實習收入的多少我并不在乎,重要的是我要有所“獲”,有所“得”。
我讀的是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四年里學了不少知識技能:視頻剪輯拍攝、文案腳本創作、新聞理論學習……但我深知,僅憑學校所學不足以解決未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我曾對職業規劃感到迷茫:是回壓力小的縣城老家找安穩工作,還是留在機遇更多的重慶?
當我選擇了后者,我意識到,我需要盡快從“求職萌新”轉變成符合職場要求的“行業專人”。因此,這場“倒貼”實習,我格外珍惜——無論大小工作,難易事務,我都積極參與。除了完成本職工作,我還主動幫助人事部查看簡歷,了解用人要求;幫運營部收集數據,學習平臺規則……
我還十分注重人際關系的建立。高質量的人脈是職場上的加速器,能為我們的發展提供更多資源和更好機會。
而現在,我如愿在重慶中心城區找到了一份還不錯并且專業對口的工作,上手速度也很快。這一切,都讓我由衷感謝那段“倒貼”卻超值的實習經歷。
大一起步,在新聞一線加速奔跑
![]()
曉雨 20歲 新聞學專業
別看我年紀不大,但我的實習經驗可能比一些大四的學長學姐還豐富。大一下學期,我就來到重慶一家新聞媒體實習,至今已一年有余,還獲得了媒體頒發的“年度優秀實習生”稱號。
你可能會好奇,為什么這么早就走出“象牙塔”?在我看來,新聞學是一個實踐重于理論的專業。理論知識具有滯后性,只有摒棄紙上談兵,親自實踐,才能領悟其中的真諦。
出于熱愛,我為自己規劃了未來的職業道路,這就需要提前摸清行業,積累經驗。豐富多彩的媒體活動,形形色色的采訪對象,不同節點的新聞策劃……實習讓我受益匪淺:我學會了高效利用時間,增長了見識,也學到了為人處世之道。
實習也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的短板(比如文字功底需加強)和優勢(比如攝影構圖比較好),讓我能趁早在實習平臺和學校課堂中針對性補強。
總之,這段經歷不僅豐富了我的大學生活,更讓我看到了世界的多面性。我相信,持續歷練下去,待我畢業之時,定會有更多選擇的空間和被看見的機會。
自卑新生蛻變為團隊主管
![]()
張英 20歲 現代通信專業
和許多同學一樣,初入大學時我也曾感到迷茫,每天教室、宿舍兩點一線,生活單調缺乏方向。為了改變,我嘗試過超市促銷、酒店服務等實踐,但漸漸意識到這些不能帶來真正的成長。
大一時通過學長介紹,我接觸到芒果寢飾。實地考察后,我決定嘗試做校園銷售。
2023年暑假,我正式加入團隊,從普通銷售做起。2024年暑假,我獨自奮戰,一個月賺了6000元;今年暑假,我成為校園團隊主管,帶領92人的團隊,個人收入突破6萬元,團隊銷售額提升至60多萬,在公司排名第三。
這兩年于我而言是真正的蛻變。從獨自銷售時的膽怯,到現在帶領團隊的從容;從對產品一知半解,到能精準說出產品賣點,游刃有余地應對客戶疑慮。更重要的是,經濟上的獨立讓我有了敢想敢做的底氣,團隊管理實戰讓我掌握了管理知識,公司培養讓我懂得了感恩。
在實踐中,我一步步克服了自卑與焦慮,變得自信、大方、情緒穩定。這些成長還促進了我的學業,讓我更珍惜時間,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專業課成績始終保持前十。
校園知識與社會需求之間存在差距,唯有親身實踐,才能明白社會運轉的真實邏輯。就像西安交通大學前校長王樹國所言:“在真正的實踐環境當中,學歷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實戰狀態下磨煉出來的。”勇敢走出舒適區,你會在探索中找到明確的方向。
重慶晚報-廂遇首席記者 王薇 實習生 趙欣怡 受訪者圖
編輯:蔣麗霞
校審:羅再芳
總值班:楊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