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總有美國人捶胸頓足,抱怨美國精英為啥不在三十年前遏制中國,那中國肯定無法發展成今天的樣子。
說實話,“如果美國三十年前遏制中國,今天就……”的想法,根本站不住腳。
因為在對華問題上,美國的精英們其實沒犯多少錯誤。
上世紀70年代初,當需要中國牽制蘇聯時,尼克松主動上門尋求合作。事實證明這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
80年代末,東歐劇變,老布什毫不留情,立即聯手西方多國對中國進行外交孤立、經濟封鎖以及意識形態批評。
90年代初,當蘇聯解體,中美政治合作基礎徹底消失后,克林頓政府在沿襲對華制裁的同時,推行強硬外交,接連制造“銀河號”事件、臺海危機;并拿出完整的和平演變計劃,試圖動搖國內的改革信心,使中國未戰先亂。
![]()
現在回過頭來看,美國政府的三板斧,挑不出什么毛病。
畢竟中美都是軍事強國,不可能爆發熱戰。既然武的不行,那只能來文的了。
1995年,中國人均GDP僅612美元,美國則高達2.87萬美元。
巨大的經濟差距讓美國精英信心滿滿,認為只需要發動文化攻勢,即可讓中國跪下。根本不用動手。
事實上,文斗才是美國真正的殺手锏。大量中國高端人才在那一時期落戶美國,國內還有不少親美勢力。
可以說,90年代是真正的危機四伏,內部和外部同時面臨極大壓力,一著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
所幸,總設計師非常有戰略定力,提出“冷靜觀察、穩住陣腳、沉著應付、韜光養晦、善于守拙、決不當頭、有所作為”28字方針,避免過度介入國際爭端,同時注重提升綜合國力,重視高等教育,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
但隱忍也是有代價的,網上曾流傳一個段子:誰惹美國,美國就打誰;誰惹中國,中國就罵誰。可見民間對韜光養晦的不理解。
1999年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更是讓這種怨氣達到頂點。
![]()
2001年,中國加入WTO。很多人認為這是美國的戰略失誤。因為入世不到十年,中國的工業產值便超越了美國。
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那場開幕式,不只是體育盛事,更像是一次國家級亮相:中國,不再是配角。
但要知道,印度比中國更早(1995年)拿到世界貿易組織“會員卡”,發展卻遠不如西方預期。這說明打鐵還須自身硬,加入WTO只是順水推舟罷了。
![]()
更重要的是,美國人并未因為中國入世就放棄了打壓。
早在1996年,美國等33個國家在奧地利維也納簽署《瓦森納協定》,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和高科技產品禁售。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卡住中國高科技的脖子,讓中國人一輩子打螺絲釘,掙辛苦錢,從而無法威脅美國的高端產業。
只不過,美國精英低估了中國人的決心和韌性。越是封鎖,科技領域越能取得突破。
![]()
等到2011年,奧巴馬回過味來,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強推TPP,想把中國排除在貿易圈外。
美國兩黨居然也破天荒地達成一致,認定中國是美國的最大競爭對手,從此“反華不徹底,就是徹底不反華”。
2016年的南海對峙或許是美國最后一個機會。但還是那句話,美國不敢動真格。當三大艦隊主力悉數出動,上將坐鎮,擺出決戰的架勢,美軍還是退縮了。
更逗的是,特朗普上臺后,簽署的首個總統令就是退出TPP。
北美“萬稅爺”大手一揮,奧巴馬就仿佛從未當過總統。
![]()
當然,這并非特朗普目光短淺,而是加入TPP,嚴重傷害了美國中低階層勞動力的利益。
特朗普也有自己的打法,那就是拉攏盟友發動貿易戰,引得當時國內一片投降之聲。
可這時候,全球供應鏈早已深度綁定,“萬稅爺”想硬脫鉤,根本下不了狠手。
所以說,美國的大部分對華戰略在制定時,都是最優解。換做其他任何一個對手,怕是早被打趴在地上了。
如果一定要挑刺,美國近些年最大的戰略失誤,可能就是阻止中國統一。
![]()
新中國成立后,國共曾有三次密談。這三次密談都提到了“臺灣地區享有高度自治,人事安排、軍政大權由蔣介石管理,大陸不派人參與,而國民黨可派人到北京參加中央政權的領導”。
蔣介石也有和談想法,一度打算讓蔣經國擔任臺灣省長,自己攜舊部回大陸定居(除浙江外的任意省區)。
可惜因為種種原因,三次密談均以破裂告終。
1982年,總設計師提出“一國兩制”構想,講明統一之后,臺灣的社會經濟制度不變,生活方式不變,臺灣同外國的民間關系不變,包括外國在臺灣的投資及民間交往不變。
臺灣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擁有立法權和司法權(包括終審權)。可以有自己的軍隊,黨、政、軍等系統都由自己管理。中央政府不派軍隊、行政人員駐臺,而且在中央政府里還要給臺灣留出名額。
那個年代為了發展經濟,刀兵入庫,馬放南山。財稅改革還在摸索中,地方自成利益集團。加之國內意識形態混亂,一堆美西方信徒,而臺灣經濟又遠強于大陸其他省份。一旦兩岸“和統”,會放大已經存在的問題,意味著美國可以利用臺灣對大陸進行單方面滲透,和平演變可能真的會變成現實。
![]()
即便和平演變不成功,買辦和自強派也會長期拉扯,“造不如買”將一直持續,中國大概率會永久淪為西方的制造業基地。
別覺得可笑,即便是臺海危機之后,殲-10都已經成功首飛了,國內依然有到底是繼續買蘇霍伊,還是造殲-10的爭議。
但90年代的美國如日中天,霸道慣了,以為航母往哪一停,所到之處必服服帖帖。殊不知中國人可能會被震驚,但絕對不會服氣、能安安心心接受別人騎在自己頭上耀武揚威。
而大統未集也如同頭上懸著的達摩克利斯之劍,讓全國上下始終憋著一股勁,不斷地發展自己的經濟、科技、軍事。目標只有一個:超過美國,順利完成統一大業。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