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趁曹爽兄弟陪少帝曹芳至高平陵掃墓時,起兵政變并控制洛陽。以太后名義下詔逼迫曹爽,結果曹爽甘愿交出權力,之后被司馬懿以謀反罪名誅殺三族。
![]()
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事件。后面的事情大家就熟悉了,經過司馬師、司馬昭、司馬炎兩代人的努力,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建立西晉。其實曹爽原本有機會翻盤,可惜卻沒有把握住。
桓范的應對之計
范南見爽,勸爽兄弟以天子詣許昌,徵四方以自輔。爽疑,羲又無言……范又謂羲曰:"卿別營近在闕南,洛陽典農治在城外,呼召如意。今詣許昌,不過中宿,許昌別庫,足相被假;所憂當在谷食,而大司農印章在我身。"羲兄弟默然不從——《魏略》
據《魏略》記載,政變發生后,大司農桓范帶著大司農印逃出洛陽,見到曹爽兄弟后,勸他們帶著皇帝到許昌,以皇帝為號召要求全國其他軍事力量支援,與司馬懿對抗。曹爽猶疑不定,曹爽之弟曹羲也不說話。
![]()
桓范又對曹羲說:“將軍的別營就在洛陽城南,洛陽典農都尉的治所在城外,這些士兵只要有詔書到,立馬可以召集起來。現在啟程前往許昌,第二天就可以到達。許昌的武庫可以武裝這些士兵;我手里大司農印綬可以征召天下糧草,這樣我們不會缺乏糧草。”
但曹爽兄弟都不能下決定,一晚后曹爽更決心要罷官投降,以為順從地交出權力還可以繼續富裕奢華的侯爵生活,保存家族。桓范見此大哭著說:“曹子丹(曹真)是大英雄。可他這三個兒子,簡直都是蠢豬!那會料想今天因為你們的原因使我滅族!”
![]()
曹爽交出權力后,果然如桓范預料的那樣,司馬懿搜羅罪名,以謀反罪,誅殺曹爽兄弟及何晏、丁謐、畢軌、李勝、桓范等人三族。政治斗爭面前,曹爽的淺薄天真暴露無遺。
曹爽如果采納桓范之計,能否挫敗司馬懿
讀史讀到這里,總是會有扼腕嘆息之感,忍不住就設想一下,假如曹爽采納桓范的計謀,奉天子到許昌,然后召集天下兵馬勤王,能不能挫敗司馬懿呢?
我們看一下當時形勢:
曹爽為大將軍、錄尚書事,其兄弟曹羲、曹訓統領禁兵,而且更為重要的是,皇帝曹芳當時在曹爽手中,一起在高平陵。司馬懿為太傅,但247年開始稱病,司馬懿控制洛陽依靠的是三千死士,以及一些元老如太尉蔣濟、司空高柔,司馬懿控制皇太后。
![]()
司馬懿以郭太后名義下令,關閉了洛陽各個城門,率兵占據了武庫,并派兵出城據守洛水浮橋;命令司徒高柔持節代理大將軍職事,占據曹爽營地;太仆王觀代理中領軍職事,占據曹羲營地。然后向魏帝稟奏曹爽的罪惡,請求免去曹爽等人的官職,以侯爵的身分退職歸家。
當此之時,雖然看似司馬懿占據了主動,但其實司馬懿可以利用的力量并不多:
兵力方面來看,雖然司馬師陰養死士三千,肯定也策反了一部分洛陽禁軍,但曹爽是大將軍,名義上可以調動全國兵馬;曹羲、曹訓是禁軍的實際統領,大部門的洛陽守衛部隊,當時肯定處于觀望狀態。
![]()
從政治籌碼來看,司馬懿雖然有部分士族及元老大臣支持,也可以借用郭太后的名義;但曹爽的籌碼更大,皇帝當時在曹爽一邊,在封建社會,皇帝就是大義,而且當時曹魏內部并沒有多大問題,只是司馬懿搞事情。如果曹爽帶皇帝到許昌,那么時間一長,沒有人愿意站在司馬懿一邊。
即使最壞的情況,雙方陷入了僵持之下,那么就要看鎮守各地的都督們,到底站在哪一邊?
當時鎮守關隴的是征西將軍夏侯玄,都督雍州、涼州軍事,夏侯玄是曹爽姑姑的兒子,你說他會支持誰,這本來就是曹爽鐵桿;征蜀護軍夏侯霸也不用多說,他是夏侯淵之子,也是曹魏宗親。
鎮守東南的是征東將軍王凌,都督揚州軍事,王凌早年受過曹操恩惠,高平陵政變后,王凌后來依然起兵反對司馬懿,其政治立場自然很明確,肯定是站在曹家一邊;
鎮守荊州的是征南將軍王昶,都督荊州、豫州諸軍事,從后來的情況看,王昶和司馬懿關系比較近,但在局勢尚未明朗之前,王昶能夠按兵不動,已經是對司馬懿的最大支持。
![]()
綜上所述,從各個方面來看,曹爽如果真的奉少帝曹芳到許昌,那么司馬懿的政變恐怕很難成功。當然,從外部環境來看,如果曹魏內部發生如此大的動亂,那么吳蜀兩國會不會趁機采取行動就不可預料了。所以如果曹爽采納桓范的建議,歷史走向會大不相同!
參考資料:《三國志》裴松之注、盧弼《三國志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