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范圍行醫會被處罰,近期該話題多次登上熱搜,值得醫生們注意。
兩名急診科醫生接診呼吸道感染,
醫院被罰4.5萬!
此前,“陜西衛生健康執法監督”公眾號發布了一起處罰的案例,某醫院的急診科兩名外科醫生,執業范圍為“外科”專業,從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在急診科接診了多個主要診斷為呼吸道感染的成人和兒童患者,該行為違反了《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規定,因此該醫院被某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罰款45000元,醫師被罰2萬元。
![]()
隨后,湖南衛健委也發布了一篇《專題|醫務人員應知應會法律知識:從事本專業以外的診療活動,違法!》的文章,其中提到:
某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核查發現,某診所在2023年5月5日至2023年10月9日期間,聘用兒科醫師陳某從事超兒科專業的診療活動,共接診患者33人次。
該診所及陳某的行為違反了相關法律和有關規定。參照行政處罰裁量權規則,該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給予該診所罰款900元的行政處罰,給予陳某警告、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16000元的行政處罰,同時責令立即改正違法行為。
可以發現,以上兩例案件有共同的特點,都是衛生技術人員超范圍行醫,從而被嚴厲處罰。
急診科醫生如果拿的是外科資質,就不能接診內科的疾病,兒科醫生不能治療超出兒科的疾病,這兩例處罰案件火了之后,引起了醫生群體的強烈討論。
在各平臺,醫生群體提了很多問題,比如全科醫生是不是各個專科疾病都可以診治?兒童外科疾病能否由外科醫生接診,還是只能由兒童外科醫生診治?心內科醫生可不可以診治呼吸科疾病?沒有麻醉科的醫療機構能否實施麻醉?內科醫生能不能治療兒童內科疾病?兒科醫生是不是能為兒童治療任何疾病?
這些問題像迷一樣困擾著許多醫生,需要一個明確的解答。
醫生超范圍執業,你了解嗎?
根據衛健委的解答可知,醫生的超范圍執業包含兩種情形:一是“超專業范圍”執業;二是“超執業地點”執業。
根據《執業醫師法》第十四條規定:醫師經注冊后,可以在醫療、預防、保健機構中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業務。未經醫師注冊取得執業證書,不得從事醫師執業活動。
根據定義,執業地點是指執業醫師執業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所在地的省級行政區劃和執業助理醫師執業的醫療、預防、保健機構所在地的縣級行政區劃;執業類別是指臨床、中醫(包括中醫、民族醫和中西醫結合)、口腔、公共衛生;執業范圍是指醫師在醫療、預防、保健活動中從事的與其執業能力相適應的專業。
醫師取得《醫師執業證書》后,應當按照注冊的執業地點、執業類別、執業范圍,從事相應的醫療、預防、保健活動。
那么,關于超“專業范圍”執業如何認定呢?
衛生部《關于醫師執業注冊中執業范圍的暫行規定》第二條第一款規定“醫師依法取得兩個或兩個類別以上醫師資格的,除以下兩款情況之外,只能選擇一個類別及其中一個相應的專業作為執業范圍進行注冊,從事執業活動。醫師不得從事執業注冊范圍以外其他專業的執業活動”。
其一:縣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臨床醫師,從事基層醫療衛生服務,可申請同一類別至多三個專業作為執業范圍進行注冊。
其二: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的臨床醫師,可申請公共衛生類別專業作為執業范圍進行注冊;公共衛生醫師可申請臨床類別相關專業作為執業范圍進行注冊。
根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第二十七條:醫療機構不得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責令其限期改正,并可處以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吊銷其《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或者責令其停止執業活動。
其實,認定醫療機構超“專業范圍”執業,主要是通過比對醫療機構核準登記的診療科目,超出登記備案專業設置科目均視為超專業范圍執業,比如診所診療科目只有內科和外科,實施婦科、兒科的診療活動就會被認定為醫療機構超范圍執業。
醫生實施非注冊專業類別科室的診療活動,也會被認定為超專業范圍執業。理解上比較容易,比如內科醫生看內科病,口腔醫生看口腔疾病,眼科醫生看眼科疾病。上面的案例中,注冊范圍為外科的醫生診療范圍顯然不包括成人和兒童內科疾病(呼吸道感染),因此被判定為超范圍執業。
醫生困惑:一不注意就踩線!
怎么才不會違規執業?
9月15日,一名醫生表示:“臨床醫生內外婦兒全部都學過,也輪轉過,執業醫師考試全都考過!雖然當下在外科執業,但不代表常見病就不能看吧,難道外科手術病人就不會術后并發肺炎?不能合并內科疾病?常見病只要會看,而且不違反治療原則,就不應該視為違規!”
9月17日,另一名醫生則認為:“跨區域行醫也是治病救人啊,誰能告訴我在本省注冊的醫師去其他省行醫需要什么技能提升嗎?醫師資格證是國考,考過后應該在全國行醫吧。”
現在,在超專業范圍執業的規定下,網友們最關心的是,全科醫生到底能治什么病?怎么才不會違規執業?
![]()
從全科醫療科的診療范圍批示可以看出,全科醫生并不是各個專科的疾病都能治,只能按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的范圍進行診療,包括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治療;社區現場應急救護;家庭出診、家庭護理、家庭病床等家庭醫療服務;轉診服務;康復醫療服務;政府衛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其他適宜醫療服務。
但必須要說,這個范圍不適用目前在三甲醫院廣泛開設的全科醫療科,如果仍舊按照這個范圍執行,就意味著一些多種基礎疾病、病情較復雜、較危重的患者根本沒法入住大三甲全科醫療科病房進行治療。
外科醫生可不可以接診兒童患者,臨床上普外科經常會給患闌尾炎兒童做手術,泌尿科給孩子做包皮手術,骨科給脫位的孩子做復位,所以說外科醫生接診兒童外科疾病應該是沒有限制。
但是為什么內科就限制呢?內科醫生是不能診治兒童患者的。但是,如果醫院設有兒童外科呢?兒童外科疾病是應該去兒童外科還是其他外科?兒童外科分各種外科專業,那么兒外醫生應該只能接診自己專科的疾病。
心內科醫生在臨床上可以診治呼吸系統疾病,并不屬于超范圍執業,但是門診依舊分專業,病房仍舊需要請其他內科會診。這里不是超范圍執業的問題,而是謹慎注意義務的問題。
沒有麻醉科的醫療機構可以試試局麻手術,全麻手術顯然是不能實施的,這一點是比較明確的。
但這不意味著可以隨意“跨界”。一旦發生糾紛,這些模糊行為很可能被重新審視,甚至被認定為違規。
合規執業,是對患者負責,也是自我保護
醫療行為事關生命,法律底線不容挑戰。
醫療機構應嚴格審核醫師資質,特別是高風險手術、限制類技術項目,必須確保“人、機、證”匹配。
醫生個人也應明確自身注冊范圍,不輕易涉足未經授權領域。進修培訓能提升技能,但不能替代法定執業資質。
一旦因超范圍執業引發醫療損害,不僅面臨行政處罰,更可能承擔高額民事賠償,甚至職業生涯的重挫。
醫客說
合規,是醫生最好的護身符。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醫脈通、梅斯醫學、華醫網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