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多少英雄兒女舍生忘死,用生命為新中國鑄造銅墻鐵壁般的家園防線,他們馬革裹尸,魂斷他鄉,卻熠熠生輝,永垂不朽。
其中,有一位女英雄,在朝鮮戰場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她自出征以來,只因不愿成為美軍俘虜而開過一槍,只擊斃過一人,但其精神卻震撼蒼穹,令中華兒女無不垂淚。
![]()
解秀梅
甚至在戰后,她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慰問,并獲無上殊榮。
這位女英雄名叫解秀梅。她是何許人也?為何能夠成為朝鮮戰爭中唯一榮獲一等功的志愿軍女兵呢?
01 國家興亡,女子有責
1952年5月23日,解秀梅作為志愿軍歸國代表,在中南海懷仁堂受到了毛主席的親切接見。
“小鬼,不簡單吶,聽說你很勇敢,很好!不愧是新中國的戰士。”
毛主席見小姑娘緊張得手足無措,主動與之交談。
![]()
解秀梅早已泣不成聲,她想起在朝鮮戰場上壯烈犧牲的戰友們,生平最大的心愿,就是能見毛主席一面。
現在自己做到了,代替戰友們了卻夙愿,解秀梅鄭重地向毛主席遞出鮮花:
“毛主席您好,我代表全體志愿軍戰士向您獻花!”
這是解秀梅終身難忘的一天。望著毛主席慈愛的臉龐,一幕幕往事浮現在解秀梅的腦海中。
解秀梅的故鄉在河北省高陽縣于提村,這里的村民世代以種地為生,雖算不上富裕,卻也民風淳樸,平靜安寧。
直到日本侵略者點燃戰火,平靜的村莊被毀于一旦。鄉親們流離失所,民不聊生,戰爭迫使小解秀梅過早地領略國恨家仇。
9歲那年,她自告奮勇,成為了游擊隊的一名小通訊員。
無論是站崗、放哨還是送信,她都能處理得滴水不漏,順利完成任務,戰士們都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姑娘。
甚至,她還有過成功誘捕漢奸的壯舉。面對狡猾的敵人,小解秀梅毫無懼色,反將漢奸一軍,將敵人誘騙至游擊隊員設下的圈套中,一舉將其抓獲。
抗戰勝利后,解秀梅不忘愛國初心,她活躍在新中國的建設事業中,在軍民中頗受盛贊。
直到1950年,解秀梅終于身體力行,報名參軍,入伍成為了一名解放軍文藝兵,此時,她剛剛年滿16。
參軍不過數月,朝鮮戰爭爆發,解秀梅所在的第68軍奉命入朝作戰。
當時,一線作戰部隊經歷了巨大的消耗,已疲于應對,急需支援。68軍作為第二批入朝戰隊,全軍要求急行軍,戰士們全靠兩條腿翻越千山萬水。
![]()
解秀梅雖為文藝女兵,卻有著絲毫不輸男兒的氣魄。她用不足90斤的瘦弱身軀,扛著30多公斤的物資奔走,不喊苦不喊累,甚至主動幫戰友分擔行李。
每次到達宿營地,解秀梅就撐著瘦弱的身板,幫忙挑水、燒水,為戰士們泡腳解乏,稍事休息后,又到炊事班去幫忙分擔事務。
當時,志愿軍的物資極為緊缺,解秀梅自己舍不得吃,只是胡亂對付一口,卻將寶貴的食物都分給了同行的戰友。
不僅如此,身為文藝兵,鼓舞士氣是職責所在。
在連飯都吃不飽的情況下,解秀梅強打精神,奔走于行軍隊伍。
她將志愿軍在敵機眼皮底下穿梭急行的英勇行為,編成快板,邊走邊唱,似在歌頌中國軍人的堅毅,似在戲謔美軍的狂妄與無能。
清脆甜美的歌聲一掃行軍的困頓,戰士們一鼓作氣,直奔目的地。部隊到達目標地點后,因解秀梅在行軍中表現出色,師政治部還將其評為了“行軍模范”。
對于一位懷揣愛國之心的新兵少女而言,這是莫大的鼓舞和榮譽。駐扎朝鮮戰場后,解秀梅也致力于宣傳工作,奔赴前線陣地慰問演出。
![]()
前線戰事愈演愈烈,頭頂盤旋著美軍的轟炸機,解秀梅數次死里逃生,但這并未使她退縮,反而創作出更多振奮人心的文娛作品。
解秀梅把在粉碎敵人秋季攻勢中的戰績和英雄事跡編排成節目,把殲敵500余名的特功班、一級英雄李鳳林、反坦克手李瑞山等楷模的豐功偉業,在前線戰地廣泛宣揚。
有一次,文藝兵正在演出,天空忽傳一陣轟鳴,只見敵機襲來,對陣地發起狂轟亂炸,解秀梅拉起戰友就地隱蔽,所幸人無大礙。
轟炸過后,演出的樂器悉數損壞,解秀梅靈機一動,鼓舞道:
“別怕!演出可是咱們文藝兵的本職工作,哪有演一半就不演的道理!”
說著,她組織起眾人,用手邊的碗筷、臉盆充當樂器,繼續邊唱邊跳,雀躍舞蹈。
在這重壓之下的朝鮮戰場,解秀梅的出現如黑暗中的一道光,戰士們看見這束光,就看到了勝利的希望。
然而,解秀梅對戰爭的貢獻,遠不止如此。她的所作所為,同樣感動著千千萬萬的熱血男兒。
![]()
02 救死扶傷 醫者仁心
1951年11月下旬,朝鮮半島天寒地凍。當時,上級委派文藝兵代表師首長到后方衛生所進行演出活動,慰問在戰爭中負傷的戰士。
經此一行,解秀梅觀察到,隨著戰況白熱化,傷員的數量與日俱增,衛生所的人手卻不夠,常常應接不暇。
很多傷員只能躺在擔架上等待救援,凍得直發抖,疼得直哼哼。
解秀梅于心不忍,她想為戰爭貢獻更大的力量,于是向政治部提出申請,主動要求留在衛生所協助救治工作,獲得了批準。
衛生所就在赤水里附近一個山腳處,條件十分艱苦,手術室和病房都只能用破破舊舊的茅草房勉強湊合。
從前線送至衛生所的都是重傷員,最快也要兩天的時間,才能由擔架隊送到后方野戰醫院,來者的傷情皆不容樂觀。
有的血肉模糊,幾乎就是一個血人;有的雙腿雙臂被炸毀;有的身中數十彈,身體遍布窟窿......
解秀梅初來乍到,常常被眼前的一幕幕嚇到手足無措,心疼到淚流不止,但是卻很快就投身救治工作,不遺余力地照顧好每一位傷員。
![]()
在醫療資料匱乏的戰場,病床是稀缺資源,解秀梅冒著被轟炸的風險,起早貪黑采集樹葉,成筐成筐背回衛生所,用厚厚的樹葉鋪成病床,供傷員安置。
又端來開水或者稀粥,一口一口地喂食,確保所里的重傷戰士都吃上了飯,解秀梅這才稍事休息,自己倒是常常餓得前胸貼后背,但她毫無怨言。
這天,解秀梅正在給傷員換洗繃帶,一群人突然火急火燎地抬進來一位傷員,人已經陷入昏迷。
解秀梅定睛一看,心頭一緊,只見這位戰士雙腿被凍得僵直,看上去簡直就像兩根“冰柱子”。
冰溜子包裹著他的雙腳,與鞋子凍在了一起,其中還夾雜著被凍住的已經凝固的血跡。
隨軍的醫生忍不住搖頭嘆息:“解凍很困難,這腿怕是保不住了。”
解秀梅聞言,“噌”地站了起來,撥開人群,二話不說將自己的棉衣解開,撲上去把傷員的雙腳捂在自己懷中取暖。
![]()
“他是戰士!沒了腿以后還怎么活!”說話間,巨大的寒意瞬間吸走解秀梅的體溫,她嘴唇發白,胸口浸出大片水漬,整個人凍得直哆嗦。
但她堅持捂化厚厚的冰層,撐不住了就猛喝熱水,緩過來后再將戰士的雙腳放入懷中。
有一名小護士含淚勸阻:“秀梅,再捂下去你會被凍死的。”
但解秀梅無力地擺了擺手,執意繼續。接連數小時,如此往復,在解秀梅的堅持下,這名昏迷的戰士終于悠悠轉醒,雙腿也恢復了知覺。
當他睜開眼睛,看到虛弱的解秀梅,再看看自己的雙腿,他全明白了!
在戰場上一滴淚都未曾流過的鐵血男兒,在得知解秀梅是如何拼死保住自己雙腿之后,感動地嚎啕大哭:
“同志,你就是我的親姐妹,你比親姐妹還親!”
一旁的醫護人員早就淚流滿面,連忙扶解秀梅躺下休息,為她添衣喂水。
![]()
解秀梅雖不是專業學醫出身,但她卻真正做到了醫者仁心,其精神和行為反而為戰地的全體醫護,都好好地“上了一課”。
面對眾人的褒贊,解秀梅自覺愧不敢當,自謙只是做好了份內事。然而,一場巨大的考驗,即將降臨于這位柔弱的少女。
03 軍中木蘭,返璞歸真
戰爭是殘忍的,一旦深入戰場,就是做好了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準備。
雖然衛生所地處偏僻,極盡低調,但還是暴露了。自此,敵機頻繁對衛生所施以轟炸,本就人單力薄的衛生所日益岌岌可危。
1951年11月30日下午1時許,解秀梅打完柴從山上下來,只見6架敵機向著衛生所的方向俯沖而去。
解秀梅將柴筐一扔,瘋了似地飛奔回衛生所,扯著嗓子通知醫護和傷員即刻轉移隱蔽。
果然,少頃之后,熟悉的轟鳴聲震耳欲聾,敵機接二連三地朝著衛生所扔下重磅炸彈。
這時,手術室一旁的房子被擊中,瞬間燃起了烈焰。解秀梅大呼不妙,排長李永華因為傷勢過重而失去行動能力,肯定還被困在里面。
解秀梅不顧同伴阻攔,沖進斷垣頹壁之中,用瘦弱的身軀背起李排長逃離火場。
![]()
敵機還未遠去,解秀梅二人如同活靶子,只聽“嘭”的一聲,一枚炸彈從天而降,火焰吞噬著腳邊的土地。
解秀梅靈活地就地一滾,躲過轟炸,扶起李永華,繼續背起他,踉蹌朝著防空洞的方向跑去。
解秀梅只覺得身子愈發沉重,李永華急了:“別管我了,你快跑,把我扔下你就能活命!”
解秀梅不容分說:“李排長,我也是志愿軍戰士,新中國的戰士從不拋下戰友獨活!”
他們又行進了50多米,眼看就要得救,敵機卻再次對單薄的二人發起轟炸。
彈片,石頭,沙土漫天飛揚,李永華重傷未愈,此時又被一塊重石砸中,身子一軟,陷入昏迷,連帶著解秀梅一同癱倒在地。
解秀梅也負了傷,眼前一黑,暈了過去,所幸傷勢不重,率先從昏迷中蘇醒。
解秀梅看著身邊倒下的李永華,連忙上前查看,只見李排長額頭一片烏青,像是重物擊打導致的昏迷,但身上并無其他傷勢,她這才稍稍放心了些。
![]()
解秀梅勇救戰友的壯舉很快傳遍了軍中上下,這個未滿二十的小姑娘,用她超人的膽魄、真摯的純善和赤誠的愛國心,感動了朝鮮戰場上的戰士們。
戰后,68軍向志愿軍總部提出申請:請給予解秀梅同志一等功。
無人有異議,但凡身為一位有血有肉的中國人,無不向解秀梅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這個在赴朝作戰中只開一槍,只殺一人的小姑娘,是當之無愧的“花木蘭”,榮立一等功,并光榮入黨,凱旋歸國。
戰爭結束了,祖國日新月異,一派欣欣向榮。解秀梅也覓得良人,回歸家庭生活。
隨著丈夫轉業到石家莊,解秀梅也在此地安居樂業。雖然擁有著無比光輝的歷史,但解秀梅從不與人炫耀,只是踏實做人,低調生活,在外人眼中,她就是一名普通的婦女。
![]()
直到解秀梅重病住院,恰好有電視臺報道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事跡,人們這才知道,有一位女英雄,正在石家莊的某醫院臥病在床。
一經報道,來探病的熱心市民如潮水般涌向醫院,其中有企業家,教授,工人,勞動婦女......各行各業,不勝枚舉。
鮮花堆滿了病房,解秀梅眼神中閃爍著樸實,真誠地向每一位訪客致謝:
“謝謝您來看我,我不是英雄,我只是做了戰士應該做的事。”
1996年1月30日,解秀梅病情不治,與世長辭,告別了她畢生熱愛的黨和祖國。
戰爭總是充斥著流血和犧牲,無數志愿軍戰士獻出身軀,鋪就了強國之路,使得新中國第一戰贏得熱烈輝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