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漸凍癥(ALS)患者而言,氣血充盈是維持身體機能、對抗疾病消耗的重要基礎。近期不少患者家屬反饋,患者常出現乏力、精神不濟、免疫力下降等問題,其實這多與氣血不足相關 —— 而未來 30 天,正是漸凍癥患者補氣血的 “黃金窗口期”,抓住這段時間科學調理,能有效緩解不適,為后續治療打下好基礎。?
為什么這 30 天尤為關鍵?從中醫角度看,此時節氣候溫和,人體代謝節奏放緩,氣血運行相對平穩,更易吸收營養;從現代醫學角度,漸凍癥患者長期臥床或活動減少,易出現血液循環變慢、營養吸收效率下降的情況,這 30 天恰是調整身體狀態、彌補氣血損耗的最佳時機。若錯過這個周期,下次再想通過調理改善氣血,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
那么,如何抓住這 30 天科學補氣血?這 4 個方法家屬和患者一定要記好:?
飲食調理:選 “軟而補” 的食材?
漸凍癥患者吞咽功能較弱,補氣血的食物要兼顧 “營養” 與 “易食用”。推薦每天喝一碗紅棗小米粥(紅棗 3 顆去核切碎,小米提前泡軟),健脾養胃又補血;午餐可加一道蒸山藥(搭配少量肉末),山藥能益氣養陰,肉末補充優質蛋白;下午加餐可喝溫涼的五紅湯(紅豆、紅皮花生、紅棗、枸杞、紅糖,熬煮后過濾掉殘渣),避免顆粒嗆咳。需注意避免生冷、油膩食物,以免加重消化負擔。?
溫和運動:幫氣血 “動起來”?
即使行動不便,輕微活動也能促進氣血循環。家屬可協助患者做簡單的關節活動操:每天早晚各 1 次,每次 10 分鐘,依次活動手腕、腳踝、肘關節、膝關節(動作輕柔,以患者無疼痛感為準);若患者能坐穩,可嘗試 “腹式呼吸訓練”—— 用鼻緩慢吸氣,感受腹部鼓起,再用嘴緩慢呼氣,每次 5 分鐘,能改善肺部通氣,間接助力氣血運行。?
情緒調節:別讓 “氣郁” 耗氣血?
中醫有 “氣郁則血滯” 的說法,不良情緒會直接影響氣血狀態。家屬可每天抽 30 分鐘陪患者聊天、聽舒緩的音樂,或翻看家庭照片回憶溫馨場景;若患者有表達意愿,可通過溝通板、眼動儀等工具鼓勵其傾訴,避免焦慮、抑郁情緒消耗氣血。?
![]()
照護配合:細節里藏著 “補氣血” 關鍵?
患者臥床時,家屬要注意定時幫其翻身(每 2 小時 1 次),避免局部血液循環不暢;準備食物時盡量做到 “少量多餐”(每天 5-6 餐),減輕腸胃消化壓力,讓營養更好地轉化為氣血;睡前可用溫毛巾擦拭患者手腳(水溫 38-40℃,避免燙傷),促進末梢血液循環,幫助患者更好入睡 —— 良好的睡眠本身就是 “養氣血” 的關鍵。?
最后必須提醒:每個患者的病情、吞咽能力、基礎疾病不同,補氣血方案需 “個性化”。建議先咨詢主治醫生或臨床營養師,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調整飲食和運動強度;若調理期間出現吞咽困難加重、心慌、頭暈等不適,需及時就醫。?
漸凍癥的治療是一場持久戰,而這 30 天的補氣血調理,就像為患者的身體 “充電”。只要家屬用心陪伴、科學護理,患者積極配合,就能抓住這個關鍵窗口期,讓身體狀態穩步提升 —— 愿每一位漸凍癥患者都能在這段時間里,感受到氣血充盈帶來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