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 職業餐飲網 旖旎
一條惡意“差評”勒索,能壓垮一家品質小店;
一波虛假刷分,會讓踏實經營的商家疲于內卷還被“埋沒”;
這,正是無數外賣餐飲人難破的困境。
惡意差評像頑疾毒瘤,刪不掉、躲不開,讓商家有苦難言;
虛假刷分似隱形泡沫,吹得高、破得快,讓行業陷入內卷;
當“拼評分”勝過“拼品質”,當“防差評”多于“謀經營”,餐飲人精力被不斷內耗,真正的好味道、好服務反而無人看見。
而職餐獲悉第一手消息,外賣平臺評價規則正在發生改變,或將扭轉這一局面!
4月起,美團外賣重磅推出“全新評價體系”,從評分機制到差評治理全面升級,直擊行業痛點,半年試點后,將于10月擴大試點城市范圍,并在11月覆蓋全國。
試運行半年來,商家普遍反饋“評分更公正”“經營壓力輕了”“用戶評價更真實”,更有不少商家靠優化餐品與服務,實現評分、銷量雙豐收,這無疑是餐飲人的一場“及時雨”。
新規則之下,高分邏輯究竟變了哪些?
餐飲人又該如何快速適應,抓住新利好及暗藏的機會?
跟隨職餐記者,一起深度了解。
![]()
美團重磅升級“外賣評價規則”!
擠掉虛高“水分”,整治“惡意”差評
外賣商家的真實評價體系,影響著消費者信任和購買決策。最近,不少餐飲商家收到信息,美團外賣將正式調整商家評分的計算規則。
早在今年4月,針對“評價內卷”等痛點,美團外賣在天津、佛山等10城試點上線新評價規則,從餐飲人實際經營困境出發,針對門店評分、差評治理、有效評價率三方面進行了升級和調整。從試點情況來看,商家信心增強,用戶也反饋調整后的評分更真實更參考。
1、評分機制升級:
從“單一用戶主觀打分”到“多維綜合評分”
過去,美團外賣的評分機制長期依賴“單一用戶主觀打分”。
這種模式的局限在于,用戶打分易受瞬時情緒、片面體驗影響,比如因配送延遲遷怒商家,或因個人口味差異給出極端評價,難以全面反映門店的真實經營實力。
更突出的問題是,單一維度容易催生“刷分內卷”,部分商家通過黑灰產刷取虛假好評,導致4.8+高分商家扎堆,反而讓顧客對評分失去信任,商家之間也容易產生惡性競爭。
新規則徹底顛覆了這一模式,推出“多維綜合評分”機制。將評分拆解為“商品質量分”和“服務體驗分”兩大核心維度,實現主觀評價與客觀數據的深度結合。
其中,商品質量分不僅包含顧客對餐品滿意度、包裝滿意度的主觀打分,更納入了門店復購率這一關鍵客觀指標。服務體驗分則聚焦商家的服務能力,涵蓋消息回復率(衡量客服響應速度)和服務負反饋率(捕捉隱性服務漏洞)。
![]()
2、四大維度“整治”惡意差評:
取消申訴限制,降低商家經營焦慮
惡意差評一直是餐飲人的“心頭刺”,職餐曾報道過,一顧客靠惡意差評712次獲利萬元。
而商家此前每周僅有3次申訴機會,常因申訴失敗或次數不足被動承受損失。
針對這一痛點,新規則推出四大“惡意差評”治理舉措,為商家撐起“保護傘”:
a、申訴次數無上限,告別 “差評超量即認命”
舊規則中每周3次的申訴限制被徹底取消,改為無限次申訴。
這意味著商家無需再糾結“是否值得申訴”,哪怕遭遇多條惡意差評,也能逐條提交訴求,避免因次數不足被迫接受不實評價的影響。
b、自動豁免,非商責差評 “自動過濾”
新規評價系統可通過AI技術分析能力前置識別明確非商家責任的差評并豁免,比如因配送員遲到、用戶誤操作導致的差評,無需商家手動操作申訴。這一功能大幅減少了商家的運營負擔,讓其不必時刻緊盯差評通知。
c、給商家申訴套用“模板”,解決 “不會申、申不準” 難題
針對商家申訴時“類型選錯、理由說不清”的常見問題,平臺通過大模型推出申訴Agent工具。該工具會引導商家精準選擇申訴類型“模板”,提示需補充的理由和證據(如訂單截圖、溝通記錄),顯著提高申訴成功率,讓合理訴求得到有效支持。
d、12小時風控攔截:快速識別惡意行為
風控系統全面升級,不僅擴展了識別場景,像是包括短時間高頻差評、以差評威脅賠付、報復性差評等,更將處理時效縮短至12小時。一旦監測到惡意差評行為,系統會快速攔截,從源頭減少不良評價對商家的影響,試點中已有大量惡意差評在生效前被成功阻斷。
![]()
3、啟動“新手商家”保護,
解決“冷啟動” 痛點,營造公平起步環境
對于新手外賣商家來說,經營“好評”成了開店最頭疼的事情。
因為剛入駐時有效評價少,若遇一兩條差評,評分就會被拉至低位。
而刷分成本高,不刷分又難獲流量,陷入“起步即沒人”的惡性循環。
新規則特意增加了“新手保護期”政策,以復購率舉例,前30天如果商家復購率較低,也會進行評分保護。這一“緩沖期”讓新商家不必再為初期少量評價的波動焦慮,能夠專注于打磨餐品和服務。
![]()
新規落地半年見成效!
餐飲老板:“水分擠掉了,發揮它真正作用了”
自4月美團外賣新評價規在10城試點以來,如今已平穩運行半年。
這段時間里,不少餐飲商家從最初的觀望試探,到逐漸切身體會到規則調整帶來的改變。
曾經的刷分內卷、差評焦慮、經營盲目等難題,正隨著新體系的落地慢慢化解,越來越多商家在公平的競爭環境中找到了經營方向。
1、“虛假分數泡沫散了,大家都不用燒錢卷了”
4.8+高分商家占比下降,評分分布更合理
“以前大家都內卷評價數量,現在終于能把精力放回產品和服務上,這絕對是利好現象。”熊家韓式炸雞運營總監張旭表示。
過去單一主觀評分體系下,“刷分”成了行業潛規則。黑灰產以“100條好評幾百元”的報價誘導商家,導致4.8+高分商家層出不窮,踏實做品質的商家反而因“分數不突出”被埋沒。
新體系采用“多維綜合評分”,讓刷分失去生存空間。
試點數據顯示,4.8+高分商家占比在顯著下降,評分梯度更清晰,讓真正優質的商家得以凸顯。
“以前外賣店只看分數,就像小孩子考試只看成績,根本不客觀。新規后,評分和復購率、客戶滿意度掛鉤,刷高分不奏效了,所有商家站在同一起跑線。我們認真做好餐品和服務,反而能獲得更真實的流量傾斜,平臺、用戶、商家都進入了良性循環。”南昌大飯店創始人李萬卿。
2、“新評價升級,讓門店更了解問題出在哪兒”
顧客真實“反饋”成餐企迭代升級的新抓手
過去單一的評分數據模糊,商家只能看到“分數高低”,找不到問題根源。
每天盯著差評,卻不知道是餐品口味不行?還是出餐效率低?無法精準定位問題,就只能盲目調整。
新體系將評分拆解,像“導航儀”一樣幫商家精準找到漏洞。而基于真實反饋,再去優化經營,也能事半功倍。
小谷姐姐麻辣燙麻辣拌聯合創始人寇淼斌在接受職餐記者采訪時說:“現在4.8以下評分的門店,每天都會集中分析差評,新體系能清晰指出是出餐問題還是服務漏洞。我們還根據顧客真實反饋推出‘生燙鮮牛肉’新品,升級食材,強化質價比,日均訂單量有明顯提升。”
花小小創始人趙剛也表示:“新規下誰做得好就被推薦,誰反應慢就被淘汰,這種機制倒逼我們更貼近消費者,更敏捷地迭代產品和服務。通過評價反饋擴充產品線,哪怕是社區小店,也能被更多人看見。”
![]()
3、“差評不慌了,不至于一條就白干半年”
差評影響減弱,商家精力回歸經營
舊體系下,一條差評的“殺傷力”極大,尤其在有效評價數量較少情況下,次日評分下降0.1-0.2分。
遇到同行惡意打壓、用戶勒索式差評時,商家往往因申訴次數不足或失敗,只能眼睜睜看著評分下滑,甚至有門店半個月的經營努力付諸東流。
新規不僅從多維度整治惡意行為,也調整了評分影響程度,商家的差評焦慮大幅被緩解。
“以前遇到惡意差評,只能干著急,現在不一樣了,AI能攔截非我們責任的差評,申訴也不限次數,不用整天盯著差評通知。騰出精力抓經營后,顧客滿意度反而更高了。”鄰家巷子負責人劉楊說。
有連鎖餐飲老板也感慨:“以前一條差評可能讓半個月努力白費,現在有了申訴兜底和AI攔截,終于能安心做買賣了。”
![]()
![]()
從“拼高分” 到 “拼實力”,
美團評價新規下,餐企紅利在哪兒?
“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美團外賣評價新規試點半年,且即將全國覆蓋,這或許能成為餐飲人可乘的“勢”、可待的“時”。
對掙扎在“刷分內卷”“差評焦慮” 中的餐飲人來說,這不是簡單的規則調整,而是一次 “翻身破局” 的機會。
不用再為虛假分數浪費資源,不用再被惡意差評牽制精力,從真實數據、行業規范到技術工具,都藏著能落地的經營紅利。先一步讀懂規則、抓住機會,就能搶占更多增長可能。
1、從 “高分=流量”到“質價比=口碑”,真實數據助力餐企尋新增長點
新規看似只是調整了平臺規則,但實際卻是改變了很多門店經營現狀。
過去商家把錢花在刷分上,卻陷入“高分低銷”,復購率不足。新規則下,真實數據成了比“高分”更有價值的“經營晴雨表”。
商家能通過數據精準定位問題:復購率低,可能是口味不符合目標客群;服務負反饋高,或許是未按顧客備注制作餐品;包裝滿意度差,大概率是配送漏餐、餐品變涼等問題。像小谷姐姐靠分析數據優化食材與流程,實現銷量與評分雙漲。
與其花成本刷分,不如把錢花在刀刃上。比如用更好的食材提升餐品感知,用更快的響應速度優化服務,用更嚴實的包裝改善用餐體驗。當“質價比”形成口碑,老客自然會帶來新客,沉淀的長期用戶遠比短期高分流量更有價值。
2、評價“真實”化,贏取顧客信任,推動外賣行業正規發展
以前顧客選店要翻幾十條評價防踩雷,優質商家被刷分者埋沒。
現在評分去泡沫,顧客決策效率提升,對平臺和餐廳的信任度也在提升。
對餐飲人而言,這意味著“只要做好產品和服務,就不用擔心被虛假競爭埋沒”,獲客成本更低、經營更穩定,行業也能實現更正規的發展。
無錫的一家主營日式精致料理的商家表示,4月以來,他們主攻“商品質量分”,不僅升級了外賣餐品的配菜和包裝,還每周都會變換配菜,提升菜品的精致感和豐富性,不少回頭客每周平均要點三次,留下好評說“老板用心了”、“吃出了家里的味道”等,通過復購率和真實好評,轉化了更多新客下單。
![]()
3、AI賦能+持續迭代,從新評價系統里找未來“商機”
可能很多餐飲老板會想,新規出臺總會有“漏洞”出現,讓別有用心之人有可乘之機。
但此次發布的新規不是“一勞永逸”,而是持續迭代,從商家經營角度出發實時升級更新。
比如說上線更多AI相關的技術輔助商家,還有像是7月已經新增了食安指標,推動行業向更高安全標準邁進。
職業餐飲網總結:
“餐飲的本質是味道與服務,流量的本質是信任與認可。”
美團外賣新評價體系的落地,正是對這一行業本質的回歸。
它以多維評分擠掉虛高泡沫,用AI治理化解差評焦慮,憑新手保護搭建公平賽道。
對頭部品牌而言,真實數據讓優勢更顯性,無需再為“刷分成本” 內耗;
對中小商家來說,“靠實力獲流量”的邏輯,讓社區小店也能憑好產品突圍。
這一調整本質是“行業價值重構”:它將過去“刷分投入”的無效成本,轉化為“品質升級、服務優化”的有效投資,推動餐飲行業從“營銷驅動”向“品質驅動”轉型。
新規11月全國覆蓋在即,餐企若能抓住 “質價比贏口碑、真實數據找問題、AI工具提效率”的紅利,或許能在新規則下實現“評分與營收雙增長”,真正借規則之力,讓門店煥新增長。
主編丨陳青 統籌 | 楊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