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過去一年的核酸醫藥BD市場,現金主要流向siRNA與反義寡核苷酸ASO資產,而且有轉向到RNA藥物的“交付與CMC”兩大底層能力的爭奪。
大藥企手里的RNA治療工具箱日益多元,然而真正撬動大額預付款的仍是siRNA與ASO。
2024年Q3-2025年Q2,十筆交易中有九筆指向寡核苷酸。
![]()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首次出現MNC對臨床階段miRNA項目的收購;
另外,RNA編輯賽道也開始顯山露水,全年落地5筆交易,單筆中位數對價約13億美元。
再放寬點看,圍繞RNA藥物“如何更穩、更快、更準地做出來、送到位”的公司,正在成為交易焦點。 尤其是能將RNA遞送至肝臟以外組織的技術公司,正處在競速起跑線上。
![]()
01
并購速寫,MNC下手絕不手軟
2025年伊始, RNA 領域的大體量并購紛紛爆出,如強生收購Intra-Cellular Therapies、諾華并購Anthos Therapeutics。
2025年4月,諾華以8億美元預付款收購Regulus Therapeutics。
![]()
Regulus由Alnylam與Ionis共同孵化,剛在Phase 1b期完成miR-17靶向ASO(farabursen)多劑量遞增試驗并拿到機制性生物標志物(尿液PC1/PC2)陽性信號。
這是大型藥企首次吃下臨床期miRNA項目,這被視為對miRNA療法的里程碑式背書。
2025年6月,BioNTech以全股票方式收購CureVac,估值約12.5億美元。
交易既拓展了BioNTech的腫瘤mRNA管線,也在業內被解讀為對雙方新冠mRNA專利爭議的一次“合圍式”化解,BioNTech同時將CureVac的RNA產能收入囊中。
02
“產能”走到C位,從合成到放大
產能的并購與整合同樣熱鬧,各種交易直指寡核苷酸合成、g-RNA、以及mRNA工藝的痛點與瓶頸。
2024年6月,GSK收購Elsie Biotech獲取寡核苷酸合成技術;2024年9月,安捷倫9.25億美元買下Biovectra,擴張寡核苷酸與gRNA的CDMO能力。
Maravai祭出兩連擊,2024年11月收購Officinae Bio(AI賦能mRNA設計與制造),2025年1月再購Molecular Assemblies部分資產與IP,增強TriLink在商用RNA制造的縱深。
![]()
隨著行業對 RNA 藥物價值共識的形成,潛在的適應癥從罕見病拓展到各種大適應癥,對純寡核苷酸的需求將呈數量級躍遷,所以不難理解大家對產能“痛下殺手”。
噸級放大的需求,將對現有產能形成“需求側的擠壓”,推動如“阻斷劑的酶促連接”這類新的生產工藝走向臺前。
03
BD交易狂潮:ASO與siRNA的估值高地
盡管過去一年與RNA相關的并購僅9起,但BD許可交易已超過60筆,且預付款抬升明顯——大型藥企在“低風險補管線”的策略下,偏好后期資產與成熟平臺。
ASO方面,Ionis持續對外授權:大冢獲Ulefnersen(FUS-ALS,III期)全球權利;Theratechnologies獲Tryngolza(olezarsen)在加拿大的商業化權;小野制藥拿下Sapablursen(真性紅細胞增多癥,II期)全球開發權。
另有Biogen收購Stoke的Zorevunersen(Dravet),禮來以1300萬美元買入Creyon Bio的ASO設計機器學習模型等。
siRNA方面,Arrowhead與Sarepta達成8.25億美元的多項目交易成為焦點;其余交易多由中小公司(Sirnaomics、ADARx、OliX、Synerk、City Therapeutics等)活躍推動。
中國開始在此領域“登堂入室”: 舶望生物將一項I期心血管siRNA及兩項早期項目授權諾華(首付款1.85億美元,總對價最高42億美元);Sirius與CRISPR Therapeutics聯手開發長效FXI siRNA,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04
新分子與新形式,City不City?
City Therapeutics推出可誘導mRNA裂解的“CITY”小siRNA,已與博士倫(眼科)與百健(CNS)達成合作,后者首付款4,600萬美元、里程碑最高10億美元。
ASO藥物形式創新方面,禮來牽手HAYA(靶向lncRNA的15nt LNA gapmer用于代謝疾病),賽諾菲引入Alloy基于5'-5'連接的環狀分裂體ASO技術,旨在提升特異性與效力、拓寬治療窗。
RNA編輯持續升溫:Korro與諾和諾德推進ADAR編輯療法;Ascidian與羅氏布局RNA外顯子編輯;Rznomics與禮來共研核酶平臺用于聽力損失。Wave與Korro已在AAT缺乏癥上率先給藥。
05
肝外遞送:交易最密集的前沿
過去12個月,RNA 藥物遞送技術的交易密度持續上升,尤其圍繞LNP的“組織特異性靶向”。
自2024年6月以來,已落地16項遞送載體許可,其中9項聚焦LNP。金額最高的為Vertex以6,500萬美元現金與股權預付款、疊加7億美元里程碑與多產品版稅,獲得ORNA靶向造血干細胞的LNP使用權。
最近,艾伯維以21億美元收購Capstan,既押注體內CAR?T,也收入其靶向T細胞的LNP:通過抗CD5抗體修飾、減弱非特異性肝攝取、酯基裂解位點促進肝細胞清除,體現對“繞肝”投遞的工程化路徑。
![]()
受體介導的內化技術也受追捧。強生與第一三共引入Nosis Bio的AOC平臺與受體靶點圖譜/AI能力;GSK引進ABL Bio的IGF1R血腦屏障穿梭雙特異平臺(預付4,964萬美元,總里程碑與版稅最高約27億美元)。
此外,拜耳、阿斯利康分別押注Pantherna、United Immunity的LNP。
06
展望:賽道火爆,多點開花!
![]()
RNA 作為核酸藥物的重要一種,精準遞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遞送方面,短期內,誰能穩定實現肝外遞送,誰就握有RNA藥物的“通用鑰匙”。
AOC、ADAR編輯、反式剪接、CITY siRNA、5'-5'環狀ASO、環狀RNA、以及“抗體×RNA載體”的雜交形態,正在豐富工具箱。
RNA療法正從“靶點學”時代邁入“工程學”時代——誰能在制造與遞送兩端同時筑深護城河,誰就更接近商業規模化的勝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