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7和歐盟在美國的芝加哥開會后,做出了一個針對稀土的限價協議,這讓人不禁想起了它們對俄羅斯石油的限價。
![]()
俄烏戰爭爆發后,G7宣布對俄羅斯石油進行限價,規定俄羅斯對外出口石油價格不得超過每桶(137公斤)60美元,企圖用這種手段削弱俄羅斯的經濟實力,逼迫俄羅斯結束俄烏戰爭。而到了2025年,歐盟又將俄羅斯每桶石油的價格限制在了47.6美元。
與對俄羅斯的限價是限制最高價不同,西方這次對稀土給出的是最低價。只是這個最低價不是針對外部,而是G7和歐盟國家的稀土廠商其生產的稀土,不得以低于標準價的價格出售。
西方國家這么做其實就是在給予自己稀土廠商補貼以讓其有利可圖,想要以這種方法鼓勵廠商投資稀土開采和提煉,從而搭建起一條自給自足的稀土供應鏈。
看到這個消息,碼字的不由得很是感慨啊。
稀土是現代工業的維生素,越是高端的產業就越是需要,因此這是一個未來肯定比石油更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西方的這次動作不啻于對東大宣戰,一場沒有硝煙的稀土戰爭正式開打了。
![]()
新華社主辦的報刊《參考消息》,是國內唯一可以合法直接刊載外國刊物內容的報紙。早在20年前,國外有關稀土的報道,就一直是《參考消息》轉載的重點內容。
早年《參考消息》轉載的那些西方有關稀土的報道中,西方就已經對東大在全球稀土出口中占據絕對多數份額感到不安了。2012年東大稀土礦出口在全球占比中達到了巔峰,占到了全世界稀土出口的九成以上,而當時東大在全球稀土礦探明總儲量中僅僅占比23%。
不過那時東大稀土精煉技術還不如西方,因此西方媒體擔心的重點是,東大會不會利用自己占據稀土出口絕對多數份額的優勢,提高稀土礦的售價,從而讓西方沒有了廉價獲得稀土礦的來源。
當時西方不斷有學者和官員對東大在全球稀土出口中的絕對優勢份額感到擔心,因此他們鼓動西方公司開采東大之外的稀土礦作為替代。而西方媒體也不斷報道世界的某處發現了大型稀土礦,西方公司趁機以此作為壓低東大稀土礦價格的籌碼。
![]()
那會兒的西方雖然沒有像給俄羅斯石油定最低價這樣明目張膽,但是它們通過各種渠道一直在對東大施壓,試圖給東大的稀土出口規定一個最高價,希望東大像是非洲一樣永遠就這么給它們當廉價礦產的來源。
所以當東大開始限制稀土出口量關停落后稀土產能時,西方國家又指責東大惡意抬高稀土礦價格擾亂世界供應秩序。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東大的稀土礦出口在全球中的比例雖然降低了,但是依舊占到了全球的37%以上,穩居世界第一。更重要的是,在此期間東大通過技術突破,掌握了全球稀土礦精煉的92%產能!
盡管東大的稀土礦出口占比已經下降了很多,但是西方國家稀土礦自給率卻并沒有上升多少。為啥二十年過去了,西方明明看起來一直都很重視稀土生產,可反倒是被東大甩得越來越遠了呢?
![]()
西方別看它嗓門大,但是落到實處地保障稀土供應的行動卻并不多,這其中資本主義的劣根性展露無遺。
其實稀土在全球并不稀有,但是稀土元素普遍都是十分活躍的元素,因此在自然狀態下它們都是伴生在其它諸如鋁等為主的礦產中,因此稀土礦其實是鋁等主礦的副產物。
所以稀土開采最令廠家頭痛的問題中,將稀土礦從主礦中分離出來還不是最主要的,分離出來的那么多主礦要如何處理才是最難的問題。
東大作為世界工廠,主礦自然都有其用途能消化掉,稀土礦確確實實只算是附贈。可西方國家是沖著稀土礦去的,龐大的主礦它們根本就沒有渠道處理。
比如每生產一噸鎵,就需要提煉四十萬噸鋁土礦,至少會產生5.6萬噸以上的鋁錠。
所以稀土開采真正占了開采成本的大頭的正是這些主礦,它們要是賣不出去,那就只能是由稀土礦產獨自承擔開采成本了。因此西方公司自己開采出來的稀土礦無不比東大的貴得多,于是聽信西方政府補貼承諾開采稀土礦的西方公司,最后紛紛因為成本高企而關停了礦場。
![]()
坦桑尼亞的稀土礦
這些年西方公司通過向第三世界國家轉移技術、提供資金,讓第三世界國家開采其稀土礦產,這才將東大的稀土礦出口占比給降了下來。但是東大的稀土礦出口占比下降如此大,也是因為東大經濟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后開始保護自己的稀土資源,主動減少初級產品出口并削減落后產能。
之前提到的這些稀土礦僅僅是粗礦,要精煉里面一些最為有用的稀土元素如鎵等,尤其是要達到可用于武器裝備中的程度,藍星如今只有東大才有相應的精煉能力。
比如美國費盡氣力可以把鎵精煉到純度達到99.999%,但東大卻可以精煉到99.9999%(甚至還能更進一步)。看起來美國精煉的一公斤鎵似乎僅僅比東大的一公斤精煉鎵少了還不到1克,但是作為軍機雷達材料時,兩者卻是合格與不合格的差距!
![]()
沒想到吧,就是這不足萬分之一的差距,使得東大在世界最先進雷達有源相控陣雷達應用上吊打美國。畢竟美國通過合法和非法渠道,每年從東大搞到的精煉重稀土礦就那么多,分配給了空軍,那就只能委屈海軍了。
所以只靠這不足萬分之一的差距,東大便能手拿把掐美國軍工的脖子。
其實這些重稀土礦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因此早年就有西方學者建議建立專門的回收工廠,從報廢的工業品中回收這些重稀土礦。可是這么多年過去了,卻并未見西方建立起相應的回收工廠。
這應該是由于西方政府并未有明確政策,會給予這類回收企業相應的補貼。眼見沒有錢賺,自然也就沒有哪家資本主義企業愿意干這個活了。
![]()
從回收稀土沒有人做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來,西方迄今為止建立自給自足的稀土供應鏈之所以會失敗,除了資本主義的逐利性外,也跟西方國家政府缺乏戰略眼光和決策魄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盡管早在二十年前就有西方學者指出西方對東大的廉價稀土礦產過于依賴,但是狂妄的西方覺得自己手握全世界經濟命脈,因此當時根本不以為意,覺得自己可以輕松拿捏東大。
于是就這么溫水煮青蛙一天天過去了,到如今意識到問題嚴重,于是G7和歐盟搞這么一出最低售價鼓勵企業投資稀土產業,希望靠這種亡羊補牢的措施扳回一城。
可我們都知道,西方政府幾年一換屆,上一任政府承諾的事情下一任政府會不會認,這個誰也不敢打包票。
而要構筑一條自給自足的稀土產業鏈,首先需要去開采礦產并構筑相應的運輸渠道,其次需要建立相應的精煉工廠并且還得技術研究突破,最后這些精煉的稀土礦還要能賣得出去。
![]()
開礦、筑路、儲能、建廠,這每一樣以當今西方的效率,哪一個不需要數年的時間;等礦開好、路修通、電攢夠、廠建起,還需要等技術突破達到購買者需求,這何時能辦到就是一個未知數了;所以最后這些粗礦還得拉到東大去精煉,其中一些極其稀有的礦產只能是作為提煉的費用交給東大。
即便是精煉技術突破了,可產品還得跟東大的同類產品在市場上競逐。要是東大賣價比自產成本更低,那以資本家的尿性,直接買東大的冒充是自己產品交差,這樣不是更賺嗎?
所以啊,奇跡般的西方政府難得的政策前后一致,而西方公司也把稀土產業鏈這一套都弄出來了,資本主義的逐利性也會幫我們收編他們的。
即便是西方政府咬牙不惜血本地買自己公司產品,這產業鏈建成至少也二十年(這還是一切都順利的情況下)時間過去了。趁此時機,東大在軍工等方面已經將西方同行給甩開了,一個車尾燈它們都看不到的距離了。
![]()
慢慢跟在后面吃灰吧,您。
稀土掐脖子從來就不是什么陰謀,它一直都擺在明面上,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陽謀。
西方不是沒意識到其中的危機,二十年間也一直有西方學者在呼吁西方建立自己的稀土供應鏈,但是資本主義的劣根性導致西方二十年間一直選擇了裝鴕鳥。
戰爭的勝負都是由戰場之外的因素決定的,這場稀土戰爭中西方不但是倉促上陣,更是連破釜沉舟的覺悟都沒有。這還想贏下戰爭,就只剩下了東大自己犯蠢一途了。
我們未來會不會犯蠢呢?
堡壘最怕的都是被從內部攻破。
覺得碼字的文章還行,走過路過看過請贊個粉個轉個。
謝謝大家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