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隨著巴勒斯坦國家地位被承認的消息公布,綿延數十年的巴以沖突再度躋身全球視野核心。
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百年恩怨糾葛類似的歷史劇本早在中國古代就悄然上演:
東漢初年朝廷對南匈奴的安置往事,便與當下巴勒斯坦的處境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
公元前60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單于希望得到漢朝庇護共同對抗北匈奴。
這一請求引發了朝堂爭論,有人認為匈奴反復無常,接納會耗費國力,有人則主張利用南匈奴鞏固北方邊防。
劉秀最終決定收留南匈奴,將其部眾安置在河套地區,并設立護匈奴中郎將,專門管理其事務。
為了安撫南匈奴貴族,漢朝不僅賜予大量糧食和絲綢,還允許單于在邊境地區保留部落組織,享有一定的自治權。
初期,這種安排確實起到了效果,南匈奴多次協助漢軍擊敗北匈奴,成為北方邊境的屏障,雙方維持了數十年的和平。
但和平的表象下隱患已在滋生,隨著時間推移南匈奴人口不斷增長,勢力逐漸壯大,而漢朝對其的控制卻日漸松弛。
![]()
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天下陷入混亂,南匈奴趁機擺脫約束開始在并州、河東等地劫掠,不再滿足于邊境割據。
西晉建立后南匈奴進一步內遷,劉淵趁八王之亂起兵宣稱繼承漢朝正統,還追尊蜀漢后主劉禪為孝懷皇帝。
這支被漢朝收留的部族最終成為顛覆西晉統治的重要力量,拉開了五胡十六國的序幕,當初劉秀為鞏固邊防的善意之舉,最終以反噬中原的結局收場。
類似的劇情在幾百年后的唐朝再次上演,
唐朝年間李靖率軍擊敗東突厥,十萬突厥部眾成為唐朝臣民,如何安置這批部眾,又一次擺在了統治者面前。
朝堂上爭論同樣激烈,魏征等大臣堅決反對將突厥人安置在中原附近,認為突厥非我族類,主張將其分散遷徙至南方逐步同化。
![]()
而溫彥博則提出羈縻政策,建議讓他們作為抵御北方游牧部族的屏障,同時封賞突厥貴族以籠絡人心。
李世民最終決定在河套地區設立都督府,特意任命突厥貴族出任都督,由其管轄本族部眾。
起初突厥部眾倒也安分守己,甚至有不少貴族主動入朝任職,看似雙方相安無事。
可僅僅過了九年,意外就發生了,突厥趁李世民前往九成宮出巡的時機,暗中聯絡部眾發動叛亂,企圖行刺皇帝。
盡管這場叛亂最終被成功平定,卻讓李世民受到極大震動,他不得不重新審視此前對突厥的安撫政策,隨即下令將突厥部眾遷往漠南地區。
只是隱患一旦埋下,便再也難以徹底根除。
![]()
唐高宗繼位后,唐朝對邊疆的控制力有所減弱,蟄伏多年的突厥貴族骨咄祿趁機聚集舊部起兵反叛,建立后突厥汗國。
此后數十年,后突厥頻繁南下侵擾,殺害地方官員,甚至一度圍困單于都護府成為唐朝北方最嚴重的威脅。
直到天寶四載,后突厥才被回紇所滅,而唐朝為此耗費的軍力與財力,早已難以計數。
把目光拉回現代中東,這樣的歷史邏輯幾乎原樣復刻,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沖突,同樣始于收留與外部勢力的介入。
被逐出巴勒斯坦地區后,猶太人自此開啟了流散歷程,阿拉伯人逐漸遷入巴勒斯坦,在此世代定居、繁衍生息。
直至19世紀末,阿拉伯人已成為這片土地上的主要居民。
![]()
![]()
與此同時,歐洲大陸的反猶浪潮逐漸升溫,猶太復國主義運動也隨之萌芽。
面對愈發嚴峻的生存環境,猶太人迫切渴望擁有一塊專屬土地以建立民族國家,而承載著他們歷史記憶的巴勒斯坦便成了他們眼中的核心目標。
最初阿拉伯人對猶太人的到來并未強烈排斥,尤其是二戰期間,面對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不少阿拉伯人接納了逃往巴勒斯坦的猶太難民。
但這種友善的基礎很快被外部勢力的干預打破。
二戰落幕之后英國國力衰退,已無力維系在巴勒斯坦的統治秩序,只得將這一棘手問題移交聯合國處理。
聯合國決定將巴勒斯坦地區分割為兩部分,
![]()
![]()
當地人口中僅占33%的猶太人卻獲得了沿海地區大部分肥沃土地,而占人口多數的阿拉伯人最終只分到了43%的貧瘠土地。
如此極度不公的土地分配,徹底點燃了阿以雙方積壓的矛盾。
以色列宣布建國的當天,第一次中東戰爭便隨即爆發,在此之后又先后爆發了四次戰爭。
以色列逐步占領巴勒斯坦領土,而巴勒斯坦人則接連失去了大片賴以生存的家園。
《貝爾福宣言》本身就是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感情的傷害,而后續的聯合國決議又無視其民族自決權。
外部勢力主導的安排與東漢、唐朝時期對邊疆部族的處置邏輯相似,都忽視了本土居民的核心利益最終引發長期動蕩。
![]()
解決巴以問題的關鍵或許仍能從中國古代史中尋找啟示,但只有尊重雙方的核心利益,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機制,才能真正化解積怨。
東漢與唐朝的教訓已經表明,單純的善意沒有制度保障,最終只會淪為悲劇。
參考資料:
1. [南朝宋] 范曄:《后漢書·南匈奴列傳》,中華書局1965年版
2. [后晉] 劉昫等:《舊唐書·突厥傳》,中華書局1975年版
3. 新華網:《〈貝爾福宣言〉已成歷史 巴以和平必須前行》,2017年11月5日
4. 抖音百科:《聯合國第181號決議》,2023年11月30日
5. 抖音百科:《后突厥汗國》,2025年9月24日
6.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這個匈奴人,如何改變了古代中國人的“夷夏觀”?》,2023年9月24日
7. [美] 伯納德·劉易斯:《中東史》,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