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哈爾濱市香坊區堅持以“源頭減量”為目標導向,緊盯百姓實際需求,推動社區治理能級持續提升。通過區、街鎮、社區三級網格高效聯動,推動服務資源、管理力量全面下沉到基層一線,實現群眾訴求就地化解、民生服務精準投送、急難愁盼問題“家門口”解決,切實增強居民的獲得感與幸福感。
![]()
民聲有應 開通接訴即辦“直通車”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現在又寬又平整,出門順暢多了!”家住鐵東街道農大社區的居民欣喜地說道。在農大南門區域改造中,街道社區一聲“哨響”,城管、執法、交通、交警等多部門聞訊而動,開展立體化綜合整治,修補破損街路,根治積水破損頑疾;遷移公交站臺,有效疏解擁堵節點;宣傳引導占道攤販有序撤離。一連串扎實舉措,讓曾經雜亂的農大南門變成“暢通路”。
香坊區始終踐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接訴即辦、務求實效”原則,深入開展“進社區、聽民聲、解民憂”專項行動。通過建立“登記、分類、轉辦、跟蹤、回訪”五步閉環機制,創新推行“三色臺賬”工作法,網格員全程跟蹤問效,確保群眾每一個訴求落地有聲,真正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
依托“吹哨報到”機制,區領導及相關職能部門定期深入社區網格,現場接待群眾。借助集綜合咨詢、訴求受理、政策宣講、企業服務于一體的“三臺一窗”服務平臺,與居民面對面溝通、零距離對話,現場協調處置跨區域、跨部門疑難雜癥。活動開展以來,已累計辦結群眾反映事項300余件,切實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
民事共議 繪就多元共治“同心圓”
在汽輪社區,綠樹掩映中的一張小方桌格外引人注目,在這張被居民親切稱為“丁香桌”的移動議事平臺上,社區書記、物業經理、法律顧問、黨員代表和居民群眾定期“多方會談”,通過溫情勸解,年初以來成功化解下水堵塞倒灌等一批鄰里糾紛。
“不去會議室,穿拖鞋、拎菜籃就能來聊,這才是咱老百姓說事的方式。”居民張阿姨笑著說。這種“走到哪兒談到哪兒”的協商模式,不僅接地氣、聚人氣,更提升了居民參與議事積極性。
除了“丁香桌”,還有“心想事成”“圓桌派”等各類主題的圓桌議事會也在各社區定期召開。香坊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基層協商中的核心引領作用,依托“冰城圓桌派·協商議事廳”平臺,聚焦公共服務、矛盾化解、物業管理等重點領域,由社區黨組織發動網格員提前摸排梳理高頻訴求,通過“線上問卷+線下走訪”廣泛征集議題,形成清晰的居民需求清單和協商項目清單。匯聚居民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社區民警、物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多方力量“圍桌共商”,有效推動老舊小區改造、停車場規劃、業委會糾紛等470余項民生議題落地解決,逐步形成“群眾出題、協商定策、多方解題”的多元治理新格局。
![]()
民訴先辦 下好主動治理“先手棋”
“我們就是隨口提了一句,沒想到就給解決了,這些網格員真是比家里人還想得周到!”新鄉里社區居民感動地說。此前,有居民向網格員反映部分樓棟“冬天體感溫度偏低”,社區迅速聯系供熱專業網格員,共同復盤上一供暖季數據,精準定位問題癥結,趕在供熱期前完成分戶改造,徹底解決4個單元77戶居民家中熱力失衡問題。
香坊區積極推動從“接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型升級,努力實現“隱患早發現、問題早干預、事項早解決”。建立“月度數據畫像”機制,依托“網格大走訪”收集信息,動態分析物業服務、人居環境等領域的重復投訴和高頻事項,提前研判、精準施策,從源頭上提升治理效能。在供熱等重點民生領域,創新實施“專業網格員+專職網格員”的“兩專”協同模式,組織190名具備專業技術資質的網格員與社區網格員結對,將專業優勢與“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屬地優勢深度融合,通過日常巡查主動發現并處置問題隱患,有力推動老舊管網改造等工程落地。
同時,積極發動黨員先鋒模范和志愿者力量,組建多支黨員先鋒隊、志愿服務隊深入網格,依托“碼上辦”等平臺開展“線上接單、線下速辦”服務,涌現出以松河社區“鄭強黨員服務隊”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志愿服務典型,真正實現從“被動處置”向“主動服務”轉變,織密了一張有溫度的民生保障網。
來源:香坊區委宣傳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