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了解地主,就要知道古代的投資方式。在很早以前,人民普遍熱衷于古董和黃金,當時有個詞叫亂世古董,盛世黃金。因為黃金比較顯眼,很容易讓人有非分之想,于是人民只在盛世儲存古董。而古代大部分人都沒有念過書,那就更別說鑒別古董了,但后來人們發現古董雖然安全,但不方便儲運,而且一旦發生饑荒,你就算價值連城的黃金也換不來一兩白面。那么最穩妥的方式就是讓自己不流浪,那么能不流浪呢?那就是擁有土地讓自己儲存有足夠多的糧食,這時候地主便產生了,因此地主基本產生于明清時期,或者也可以說明清時期是地主的巔峰。當然,我們只討論狹義的地主。而地主總體也分為三類:
![]()
首先就是皇權地主,這也是一個王朝最大的地主。比如明朝時期的王爺,哪個不是擁有千頃土地呢?再比如清朝通過圈地得到土地的旗人,毫無疑問他們就是一個王朝的寄生蟲。皇帝一方面為了穩固統治,大規模賞賜土地討好他們,同時另一方面在賞賜土地時造成很多人失去土地,最終又成為一個王朝的導火索。比如明朝就是亡于農民起義,看起來明朝沒錢,但這些朱家子弟哪個不是富的流油呢?崇禎皇帝不去從他們身上謀求財富,反而去壓榨百姓,因此自然讓很多人追隨李自成了。
我再比如明朝時期的魏忠賢,很多人覺得魏忠賢還怪好嘞!但魏忠賢的背后就是這些地主,他們極力討好魏忠賢,然后利用其權勢去搜刮百姓。比如修改河道讓這個縣土地淹沒導致成為災民,然后低價從百姓手里買地,看起來都是自由的,但百姓壓根沒有選擇項。這也是從萬歷以后明朝腐朽不堪的原因,而這些大地主背后又是無數的小地主。他們就像樹根一樣盤根錯枝汲取著明朝的元氣,而伴隨著的也是明朝的財政虧空不斷加大,而且從土地面積來說,他們就是古代地主的主流力量。
![]()
其次就是官僚地主,這些人就是那些賦閑在家的官宦人家。在古代講求門生,然后這些官吏的下面是一大批門生,門生的背后又是一大批門生。然后他們賦閑后雖然沒有實權,但他們的門生遍布天下,然后他們與當地官吏勾結奪取土地。比如清朝時期的高士奇,甚至當地縣太爺都要看高士奇的臉色。他們伺候了皇帝一輩子導致這種奴性在他們心里深根發芽,然后展現出來的都是畸形的性格,簡單來說就是他們對這些長工特別苛刻。甚至長工在他們家的地位還沒有牲口高。
他們雖然土地廣闊但很顯然比那些皇權地主要少的多,而且他們中有一些正直的人也能善意對待百姓。但這種總體是少數,而且這些善意的地主不是朝廷大員,而是地方落選的秀才,因此這種地主普遍來說也不是什么好人,再就是他們的一些后人良心發現對這些佃戶和長工比較好。但總體來說,他們對一個王朝和民族的危害是要遠遠大于這偶爾的善意。這也是幾千年來人們對地主這個階層深惡痛絕的主要原因,當然他們的罪孽遠遠比我說的要重的多。他們也是古代地主的主要來源。
![]()
第三種就是小地主,簡單來說就要回歸到我剛開始說的儲蓄方式。在古代是不分家的,兄弟出入經商掙錢,然后把錢都給自己的父母,然后再由兄弟兩個合伙種地和包山頭。由于他們手里的土地較少,因此他們自然就不會給佃戶出租了。他們只有在農忙等時候才會雇傭長工,那時候長工是沒有工資的,運氣好有賞錢。但吃飽還是沒有問題的,只是如果你吃的太多,地主的家人會不愿意,因此長工在一邊吃,地主婆娘指著家里的驢罵你就成了很常見的情況。
其實客觀來說,這種地主是比較好的。一方面他們的土地都是正規買來的,另外一方面他們雇傭長工也能給那些被皇權地主和官僚地主搶奪土地的百姓一條活路。我們看過一個電視劇叫白鹿原,其實里面的地主是最符合這種小地主的。而抗日戰爭時期,那些積極讓自己的兒女保家衛國的大部分都是這些人,他們有錢可以讓自己的子女受教育,這反而讓他們成為了最早的精英階層。上個世紀很多文學大師和科研學者基本都是出自于這樣的家庭,他們也成為一個時代的主流特征。
![]()
其實地主的產生也只是古代君主制的縮影,但大部分仍然是歷史的阻礙。我們不應該忽略他們的歷史作用,也不應該夸大他們的歷史作用。不過縱觀整個歷史,在君主制時代土地是真正不可能落到百姓身上的。即使那些開國時期重新分配土地的王朝,百姓也只是短暫的土地持有者,皇權三代以后則更加變本加厲。就比如歷史上的東漢王朝,當初有多評論,后期世家大族的搜刮也會多嚴重。很簡單,土地是資產,而要守護住資產,就要有匹配的權力,不然這些就會成為你的悲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