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注這個號的客官們 ? 都變得更美 更好了 *
2025
![]()
??:一次逛展的心動瞬間
上周末偶然刷小紅書,被一組廢墟風格的照片深深吸引住。點開一看,竟然是茨卡爾圖博(Tskaltubo)!這個名字對我來說并不陌生——23年GAP時,我和朋友就曾經去那里探訪過一番。那時的震撼至今還記憶猶新。沒想到,如今它以攝影展的形式出現在杭州,便毫不猶豫地約了朋友們一同前去。
于是,這趟展覽之行,不僅是一次觀展體驗,也像是和舊時記憶的一次重逢。
![]()
|| 小鎮的前世今生
在高加索山脈的南麓,有一座曾經輝煌的小鎮——格魯吉亞的茨卡爾圖博。它曾被譽為“蘇維埃療愈之都”,溫泉療養、宏偉建筑、環形拱廊與馬賽克墻面……是那個時代最烏托邦的夢想生活縮影。
但隨著前蘇聯的解體,小鎮的光環逐漸消退。1990年代的阿布哈茲戰爭,更讓這里成為成千上萬難民的臨時棲所。療養院從度假勝地變成了避難之地,再到最終被遺棄。如今,它在廢墟與自然侵蝕中,留下了關于秩序、權力和理想的殘響。
![]()
|| 攝影師的凝視
展覽的攝影師許堅,以一種極為克制和冷靜的方式記錄下這片廢墟。
沒有夸張渲染,沒有過度煽情,而是通過相機和移軸鏡頭,捕捉光線與建筑秩序之間的微妙張力。
展覽名為《塵封的傳奇——茨卡爾圖博的回聲》。
它既是對廢墟的凝視,也是對一段歷史的提問。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一頁遺落的殘卷,讓人穿越輝煌與荒蕪之間的灰色時空。
![]()
|| 展廳里的氛圍
走進展廳的第一感覺就是“安靜”。照片被規整地陳列在白墻之上,燈光精準,整個空間像是為影像讓渡的容器。
我停留在幾張馬賽克墻面和殘破浴池的照片前,久久沒挪動腳步。那些畫面讓我想起當年親身走在廢墟里的觸感——墻壁斑駁,風聲透過裂縫吹來,仿佛仍能聽見舊時的喧囂。
對我來說,這次觀展像是一種“二次重逢”。當年的親歷與眼前的影像重疊,感受到攝影所能賦予的“再觀看”的力量。
![]()
![]()
![]()
![]()
|| 小鎮的傳奇往事
逛展的同時,我重新補全了不少歷史背景:
1931年,斯大林親自到此療養,并下令修建度假小鎮;
高峰時期,療養院有19個,甚至每天有4列火車專門從莫斯科開來;
1992年的阿布哈茲戰爭,約8000名難民在此尋得庇護,其中很多家庭在廢棄的建筑里一住就是幾十年。
如今的小鎮,人口從1989年的1.7萬下降到1.1萬,空曠寂寥,但那些建筑仍默默佇立,像是凝固的時光。
![]()
![]()
![]()
![]()
|| 關于攝影師許堅
許堅,1994年開始攝影,2000年成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現任杭州市攝影家協會副主席。
他不僅是國內外賽事的常客評委,還曾多次擔任策展人。旅行者、文化大使、攝影評委……這一次,他選擇用鏡頭把一段塵封的傳奇帶到我們眼前。
![]()
![]()
|| 展覽信息(打卡攻略)
展覽名稱:塵封的傳奇——茨卡爾圖博的回聲
藝術家:許堅
時間:09.04 - 09.27
地點:杭州市拱墅區展覽東路150號 杭州中心一樓沿街商鋪L104
門票:免費免預約
![]()
離開展廳的時候,我和朋友相視一笑:
“沒想到一場展覽,竟然能把我們帶回到當年的旅程。”
對我來說,這場展覽不僅僅是影像的欣賞,更是一種關于記憶與時間的呼吸。
如果你也對廢墟、歷史與影像感興趣,那一定不要錯過。去看看這些“塵封的傳奇”,也許會在殘缺與沉默里,找到屬于你自己的回聲。
![]()
![]()
![]()
![]()
廢墟并未真正沉默,
它以殘破的秩序低聲訴說:
時間帶走一切,卻也留下回聲。
愿所有的等待
終將變成美好的遇見
2025,用記錄觸碰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