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應該去查查防空掩體的位置。”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面對鏡頭說出這句話時,語氣平靜得像在談論天氣。但這句話的重量,克里姆林宮里的官員們再清楚不過。
在這段9月25日播出的訪談中,這位戰時總統給出了開戰以來最直白的警告:“如果他們不停止戰爭,就會需要這些掩體。”話里沒有咄咄逼人,卻讓千里之外的莫斯科官員們真切感受到了戰火的距離。
與此同時,澤連斯基手里多了一張關鍵王牌——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明確支持。他透露,烏方對俄羅斯能源設施和軍工企業的打擊已經獲得了特朗普的“首肯”。
![]()
一、戰爭與談判之間的微妙平衡
澤連斯基在這場訪談中展現了兩副面孔。一副是強硬的戰士,毫不避諱地指出克宮官員可能成為目標;另一副是務實的外交官,依然為談判留有余地。
就在發出警告前一天,他公開表示愿意在除了莫斯科之外的任何地方與普京會面。他列出了一長串備選地點:土耳其、沙特、卡塔爾、奧地利、瑞士,甚至包括與俄羅斯關系密切的哈薩克斯坦。
“莫斯科這個選項,”澤連斯基直言不諱,“是普京為推遲會晤制造的理由。”
克里姆林宮的回應同樣耐人尋味。他們一邊表示普京仍愿意會晤,一邊強調沒有充分準備的會談只是“注定失敗的公關行為”。不過他們悄悄拋出了一個具體方案——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或許是最合適的談判桌。
二、美國立場的悄然轉變
最讓人意外的轉折來自大西洋彼岸。澤連斯基毫不含糊地表示,特朗普支持烏克蘭對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和軍工企業進行報復性打擊。
“特朗普總統贊成我們對能源設施實施報復。”澤連斯基的表述直接得令人驚訝。這與幾個月前美國暫停對烏軍援的局面形成了鮮明對比。
美國副總統萬斯24日的表態印證了這一轉變。“特朗普對莫斯科已經越來越沒有耐心。”萬斯這樣告訴記者。從之前的謹慎到現在公開支持烏軍擴大打擊范圍,華盛頓的立場正在發生微妙而重要的變化。
三、克里姆林宮的強硬回擊
克里姆林宮的反應來得很快。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在次日就將澤連斯基的立場定性為“致命錯誤”。
“俄羅斯支持和平,”佩斯科夫話鋒一轉,“但前提是必須實現特別軍事行動的目標。”這話里的意思再明白不過:莫斯科不會因為幾句警告就改變既定的軍事計劃。
對于特朗普態度的轉變,俄方也表達了不滿。佩斯科夫認為,特朗普關于烏克蘭有望“贏回全部領土”的言論“明顯受到了澤連斯基觀點的影響”。俄方堅持認為,西方鼓勵烏克蘭繼續戰斗只會讓局勢更加惡化。
四、戰場上的嚴峻現實
澤連斯基發出警告之時,烏克蘭正經歷著新一輪大規模空襲。俄軍出動了539架無人機和10余枚導彈,其中超過330架是攻擊型無人機,目標直指基輔等重要城市。
面對這樣的攻勢,澤連斯基毫不掩飾對更先進武器的渴望。他雖然未具體說明是哪種武器,但明確表示需要“能夠襲擊俄羅斯腹地”的遠程打擊能力。
“如果我們能從美國獲得執行遠程行動的這些武器,我們會用上的。”這句話既是對莫斯科的警告,也是對華盛頓的呼吁。烏克蘭需要能夠改變戰場平衡的利器。
五、戰爭背后的政治考量
針對外界對其領導地位的質疑,澤連斯基也給出了回應。他明確表示,無限期執政并非他的目標。
“我的目標是打完這場戰爭。”他說得很實在。烏克蘭約20%的領土被占領,數百萬人民流離失所,這些現實比任何政治頭銜都更沉重。
他承諾,一旦停戰,將立即提議議會組織選舉。這不是為了延續權力,而是為了給戰爭畫上句號后,讓國家恢復正常秩序。
戰火仍在蔓延,但外交舞臺上的動靜同樣引人關注。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已經表示,愿意為俄烏談判提供“友好服務”。而克里姆林宮方面雖然態度強硬,卻也沒有完全關上談判的大門。
眼下,遠程武器的援助、外交渠道的活躍與公開警告的升級,正在將這場沖突推向一個新的階段。戰場上的勝負固然關鍵,但大國態度的微妙變化,或許更能決定戰爭的最終走向。(參考資料來源:鳳凰資訊、香港新聞網、上觀新聞、重慶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