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運動”爆發(fā)后,時任上海音樂學院的著名音樂家賀綠汀受到了沖擊。
![]()
賀綠汀
6月8日清晨,上海人民廣播電臺廣播了姚文元一伙撰寫的聲討賀綠汀的檄文,當天的《解放日報》《文匯報》二版也刊登文章《上海音樂學院革命師生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揪出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賀綠汀》,文章氣勢洶洶地寫道:
賀綠汀是一個極其頑固的資產階級代表人物,長期以來,他披著“老革命音樂家”、“共產黨員”的外衣,竊據(jù)上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上海分會主席等職位,一貫干著反黨反社會主義、反毛澤東思想的反革命勾當……
賀綠汀讀著這些報紙,攥了攥自己的拳頭,他深知:能不能熬過這一關,關鍵是看自己的骨頭硬不硬。
此后姚文元一伙對賀綠汀的批斗逐步升級,1968年4月25日,上海第二次“批賀電視直播大會”召開,氣勢洶洶坐鎮(zhèn)主席臺的是賀綠汀一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于會泳,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上海音樂學院革委會主任,不再是當年那個小小的講師了。于會泳的后臺老板張春橋、姚文元正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和遙控這次大會,他們準備看賀綠汀在全國觀眾面前出丑。
![]()
于會泳
批斗大會開始后,于會泳朝賀綠汀吼道:“你反對毛主席!”
賀綠汀反駁道:“你完全是胡編亂造。在延安,我把《東方紅》改編成合唱曲。解放后,我寫過《人民領袖萬萬歲》《毛主席來到天安門》。你憑什么說我反對毛主席?”
于會泳又說:“你狗膽包天!你回上海傳達報告,是怎么搬出滿清皇朝而公開影射攻擊毛主席的?”
賀綠汀針鋒相對地說:“你造謠!我的報告是根據(jù)毛主席對音樂工作者的談話內容講的。毛主席說,不要學慈禧太后盲目排外,盲目排外與盲目崇外都是錯誤的。”
于會泳聽后大怒:“你翻案!”
賀綠汀毫不示弱地說:“我翻什么案?你們把一個反對階級敵人的人打成階級敵人,你們才是翻案!”
![]()
賀綠汀
于會泳狼狽不堪:“你,你……你反革命!”
“這是污蔑!這是造謠!造謠可恥!造謠可恥!”
于會泳氣得臉色煞白,他讓手下的一個打手上前搶走賀綠汀手中的話筒,賀綠汀堅決不給。打手不便在電視攝像機前毆打賀綠汀,便悄悄背著觀眾,從背后狠擰他反剪著的雙手,賀綠汀痛得一下倒在地上,但很快又爬起來搶奪話筒,他憤怒的“造謠可恥”的聲音雖然變得越來越弱,但這聲音卻像山洪一樣,震撼著千百萬電視觀眾的心!臺下的造反派被這“史無前例”的場面驚呆了,他們甚至忘了喊“打倒賀綠汀”的口號。
電視機前的張春橋看到這一完全出乎他意料的場面,馬上意識到這又是自己政治上的一場慘敗,他立即用氣得發(fā)抖的手拿起電話,向會場下達緊急命令:立即停止轉播!
![]()
張春橋
不久以后,張春橋、姚文元一伙將賀綠汀關在一座戒備森嚴的監(jiān)獄里,并授意監(jiān)管人員對他可以采取“特殊的專政手段”,被折磨毆打便成了賀綠汀在獄中的家常便飯。
賀綠汀在監(jiān)獄里被關押了4年,他硬是置生死于不顧,在張春橋、姚文元的皮鞭下,無所畏懼地寫了64份共85萬字的抗議、批駁、申訴材料,卻沒寫一個字的“交待”,沒寫一個字的“檢查”。每次賀綠汀被提審時,他便交上一份批駁材料,迎來的卻是一頓皮鞭和毒打;第二次提審,他仍然橫眉冷對地交上一份批駁材料,沒有悲歡,沒有失望,沒有求饒,沒有哀告……
后來有人問賀綠汀:“你在監(jiān)獄的那幾年,是怎么熬過來的?”
賀綠汀淡淡地說:“這大概是由于我這把老骨頭稍稍硬一點吧!”
![]()
晚年的賀綠汀
1972年,賀綠汀的三哥賀果得知他被迫害的情況后,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詢問自己1926年就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弟弟為何至今仍被關在獄中。賀果是毛澤東當年在第一師范的同學,毛澤東看了他的信后,才知道賀綠汀受迫害的情況。
這年10月,毛澤東在中央的一次會議上當面問張春橋:“賀綠汀怎么樣啦?”未等張春橋回答,毛澤東又說:“我看,不要整了他吧,他寫的《游擊隊員之歌》還是好的嘛!”
此時周恩來也趁熱打鐵,質問張春橋:“賀綠汀到底有什么問題?你們一直把他揪住不放?你們又不是不知道,賀綠汀在歷史上做過多少對人民有益的事!”
![]()
周恩來
在毛澤東和周恩來的力保下,1973年春天,賀綠汀終于走出監(jiān)獄,重新獲得自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